1924年9月,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中共中央委员、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谭平山和广东省省长廖仲凯到香山县第九区大黄圃视察农民运动情况,廖仲凯发表演说,号召农民团结起来,组织农会,建立农民自卫军,同反动势力作斗争。抱沙乡陈军凯和大有乡冯连枝、梁富茂等农民骨干出席了演讲会。1925年4月香山县召开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首届农民协会领导机构,选出卢达云任执委会委员长;抱沙乡陈军凯任副委员长。
1925年冬天,在中共中山县地方组织和县农协会领导下,抱沙乡和大有乡农民协会成立,并组建农民自卫军100多人,陈军凯任抱沙乡农协会会长,冯连枝任大有乡农民协会会长。
1928年春,中共广东省委派巡视员周松腾、李冠南等领导到中山九区重建县委后,从各乡农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中发展共产党员140多人,加强了地方党组织和农民武装力量。是年6月,抱沙、大有两乡农民自卫军100多人,在大有一涌闸头,武装抗击国民党黄圃警卫队到浮墟勒收“警卫费”,打击了黄圃警卫队的行动计划,缴获步枪8枝。
1929年,中共中山县委书记李冠南到大有乡了解农民运动情况,培养、发展农民运动先进骨干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春,大有乡农协会会长冯连枝经李冠南介绍加入中共党组织,之后不久,随李冠南赴香港党总部接受培训。由于党的总部被香港当局发现,到港参加受训的中共党员有73人被拘押,冯连枝收押入狱,李冠南被杀害。此后,农民运动转入隐蔽活动。(www.xing528.com)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山县委五桂山抗日根据地党部先后2次派特派员方群英到九区牛角乡进行宣传抗日革命,第一次是在1940-1941年,第二次是在孖沙“四一二”事变后的1945年底。经过深入宣传发动,地方农协会组织和农民运动从隐蔽逐步恢复,通过带封建色彩的群众组织作掩护,如“农民兄弟会”、“姐妹贺诞会”、“关义会”、“花灯会”等。1941年初,牛角乡成立“农民兄弟会”,首届会长苏志,副会长谭裕成,掩饰农民协会开展活动。利用“祝婚宴”、“贺寿宴”等形式,秘密发动,深入开展农民运动,抵制反动统治。在此期间,阜沙地域先后有43名农民运动骨干参加了珠江抗日游击纵队,扩大了抗日武装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农民协会纷纷成立农民自卫军,带领广大农民开展反霸、反“三征”、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41-1946年间,浮墟地区的牛角、大有、抱沙等3个乡,秘密组建地下革命武工队,初期有41人参加,以后发展至200多人,与地方恶势力作斗争。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民组织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各乡建立民主政权,同时成立乡农民协会。牛角、罗松(包括抱沙乡)、建国(阜南)、大有、上南等5个乡相继成立乡农会,首任农会主席分别是:张林潮(牛角)、李桂林(罗松)、陈毅(建国)、黄六仔(大有)、冯国元(上南)。1951-1952年“土改”期间,农村各乡成立农民协会,在共产党领导下,农会组织积极参与“减租退押、清匪反霸”运动,1956-1958年,农村从农业合作化转向人民公社化期间,农民协会被取消。1964-1965年“四清”运动期间,公社、大队、生产队普遍建立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会)。“文化大革命”期间“贫协会”改称“农代会”,进驻、管理学校。1973年底根据广东省委指示,重新恢复贫协会组织,协助和监督干部发展生产、管好财务。1981年后,根据县委指示,于年底召开阜沙公社农民代表大会,选举成立阜沙公社“农委会”,梁联胜任农委会主任。随后,全公社12个大队也成立农会。1987年中山市进行机构改革,市农会撤销,阜沙镇、村两级农会相继撤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