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山市阜沙镇志:中共浮墟地方组织始创及战争时期历程

中山市阜沙镇志:中共浮墟地方组织始创及战争时期历程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共浮墟地方组织建设1925年4月,中山县在石岐召开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成立中山县首届农民协会,选出执行委员会会长卢旺达,副会长陈军凯。1926年春,陈军凯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浮墟地区首位中共党员。1945年5月23日,国民党当局“挺三”出动4个支队3000多兵力突袭驻将军村的梁伯雄大队,致使中山九区地下党组织遭受重大损失,被迫转入隐蔽活动,部分党员外撤离开险境,以保存革命队伍力量。

中山市阜沙镇志:中共浮墟地方组织始创及战争时期历程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共浮墟地方组织建设

1925年4月,中山县在石岐召开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成立中山县首届农民协会,选出执行委员会会长卢旺达,副会长陈军凯(九区浮墟段抱沙村人)。1926年春,陈军凯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浮墟地区首位中共党员。1927-1928年,陈军凯根据上级指示,加强培养发展地方党组织。1928年秋,抱沙乡地下党支部成立,有党员5人,陈军凯任党支部书记。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9年中山县委书记李冠南到大有乡了解农民运动情况,对该乡的进步人士冯连枝进行了考察、培养,1930年春,冯连枝经李冠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至1933年止,浮墟地区已建立2个地下党支部(均隶属中共中山县第九区委员会领导):抱沙乡党支部有5名党员:陈军凯、吴国带、梁彩欢、梁兆发、郭利宽,陈军凯任支部书记;大有乡党支部有6名党员:冯连枝、李牛、周连发、梁富茂、梁七公、梁玲枫,冯连枝任支部书记。

抗日战争时期 浮墟地区中共地下组织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迅速发展,1940年成立牛角乡党支部(隶属中共中山县第九区委员会领导),1940-1946年7年间,先后有10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分别是:苏英、陈能杰、黄泰、周少玉、周奀妹、梁才欢、梁琼欢、区任胜、罗娇、吴勤,苏英任支部书记。至1945年,浮墟地区共有3个党支部,党员总人数达21人。

1945年5月23日(农历四月十二日),国民党当局“挺三”出动4个支队3000多兵力突袭驻将军村的梁伯雄大队,致使中山九区地下党组织遭受重大损失,被迫转入隐蔽活动,部分党员外撤离开险境,以保存革命队伍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www.xing528.com)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共广东区委在澳门设立中山特派员领导机构,特派员黄佳,副特派员罗光。12月,抽调方群英任中山九区特派员,负责对九区地下党组织进行重整、恢复,健全组织机构,以牛角乡为秘密据点,联络上15个点43名共产党员的关系。之后,通过发动地方农民群众成立各种群众团体,如“兄弟会”、“姊妹会”、“关义会”、“城隍会”、“夜校识字班”等,宣传革命,逐步引导先进骨干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至1949年秋的3年间,仅牛角乡就新发展中共党员27人。其中,1947年入党的有关桥德、梁提荣、梁鉴荣、周日泉、周细妹、冯带好、黄群仙7人;1948年入党的有冯锡森、梁九荣、梁长玖、周应新、梁旺彩5人;1949年入党的有冼荣仔、冼坤带、吴官友、陈豪杰、谭韶基、梁仁带、黄令根、周干二、黄凤英、林伟枝、梁才好、郭润林、梁润根、冯瑞生和苏志等15人。至1949年秋,浮墟地区的抱沙乡、大有乡、牛角乡3个党支部,共有中共党员48人,分别是1930年成立的抱沙乡党支部5人、1933年成立的大有乡党支部6人、1940年成立的牛角乡党支部37人,成为浮墟根据地开展革命斗争的中坚力量。

表3-1-1 新中国成立前浮墟地区共产党员名录

(续上表)

注:当年的牛角乡即牛角沙,包括现卫民、牛角、阜东村地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