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山市阜沙镇-中山市阜沙镇志

中山市阜沙镇-中山市阜沙镇志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年生产总值14.95亿元;税收总额1.11亿元,其中国税收入8652万元,地税收入2429万元;镇级可支配财政6758万元。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全镇常住人口的民族总数18个。1984年成立阜沙区商业发展总公司,在石岐孙文西路开设“广中商场”,经营家电、饮食和旅业。2005年有卫民、牛角、丰联、上南、阜沙5个农贸市场;个体工商户1825户,从业人员4580人;全镇商贸总额7.05亿元。

中山市阜沙镇-中山市阜沙镇志

阜沙地域原称“浮墟”,16世纪因浮虚山周边海域沙坦露出水面而得名。明末清初,浮虚山周围海域淤积成大片沙洲,为东海十六沙之浮墟沙,属黄旗都。民国时期称浮墟段,属中山县第九区。1946年称建国乡,1953年成立阜沙乡,属第十四区。1958年并入黄圃公社,1966年析出自成阜沙公社。1983年称阜沙区,1986年12月改称阜沙镇。

基本概况

阜沙镇地处中山市北部,东和东北面隔鸡鸦水道(原称坡头水及浮墟水)与黄圃镇、三角镇相望,西南隔小榄水道与东升镇相望,南连港口镇,西及西北接东凤镇。地貌为冲积平原,镇内河涌众多,外有鸡鸦水道、小榄水道环绕,镇境内唯一山丘浮虚山位于中部,海拔67米,面积约0.5平方公里。阜沙历史文化悠久,浮虚山是香山地区宗教历史文化名山,有关此山记载最早见于晋朝郭璞著释的《山海经》,元朝中叶“浮虚春涛”列为古“香山八景”之一。

2005年底,全镇面积35.41平方公里,辖卫民、牛角、阜东、罗松、阜沙、大有、丰联、上南等8个行政村和阜圩(原称“浮墟”)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53787人,其中户籍人口35385人。全年生产总值14.95亿元;税收总额1.11亿元,其中国税收入8652万元,地税收入2429万元;镇级可支配财政6758万元。全镇有华侨华人75人,旅居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智利、委内瑞拉等6个国家;港澳同胞473人。20世纪80-90年代,旅外乡亲捐资38.3万港币支持家乡公益事业。阜沙本土方言为广东方言疍家语系沙田话,方言有独特的发音。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全镇常住人口的民族总数18个。

阜沙镇是革命老区,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已有先进分子参加中共中山地方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民运动,成立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队抗日战争时期,浮墟地区参加革命斗争的队伍迅速扩大,青年农民纷纷参加抗日游击队,组织地方武工队,一大批先进分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浮墟地区的革命斗争越演越烈,1945年“四一二”事件后,九区地方党组织及游击队总部大部分时间设在牛角沙,曾一度成为全区地方党组织活动的指挥中心。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整个浮墟地区参加中共地下组织的群众已有近200人,成立了3个基层党支部,有共产党员46人,有35人参加了珠江游击纵队,28人加入革命武工队和起义军。新中国成立后,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卫民、牛角(包括南强)、阜东、大有、丰联等村为革命老区村,阜沙镇为革命老区镇。

推进改革开放,镇域经济稳健发展

农 业 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业是阜沙镇的经济支柱。全镇耕地面积4.2万亩,其中,禾田2.4万亩,鱼塘0.5万亩,蔬、果等作物地1.3万亩,主产稻谷,次为塘鱼、甘蔗水果,1979年农业总产值652万元。1986-1991年,建立“三高”农业基地13个,总面积3000亩,1990年全镇水稻良种种植率达96%,平均亩产1007公斤,成为中山市“吨谷镇”。1993年调整农业布局,发展畜牧业及优质水产养殖。2005年,市政府批准立项的牛角片3000亩现代化水利园区首期工程完成。推进农业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引入种养大户65户,引入资金1.2亿元,形成卫民村南美白对虾、牛角村花卉苗木、阜东村鳗鱼、阜沙村甲鱼、丰联村和大有村“四大家鱼”(鲩、鳙、鲢、鲮)及蔬菜基地,卫民、牛角两村在镇水利园区建成4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形成“一村一品”生产格局。2005年,粮食总产量6522吨,水产品总量1.06万吨,生猪上市2.7万头,“三鸟”上市34万只;农业总产值2.35亿元。

工 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镇仅几家手工作坊式的打铁铺、竹织铺、木农具铺和车衣店,以“前铺后场(加工场)”模式经营。1959年,随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推进,阜沙先后办起副食、粮食、农机具、五金等小型加工厂。1979年,全镇有小企业13家,其中社办企业6家,工业总产值18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22%。1982年初提出“抓三通(通路、通水、通电)、促发展”的思路,着力改善投资环境。1995年台资企业金世维集团有限公司和统一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落户阜沙。1997年起实施“工业立镇”战略。1999年引入香港保时利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等5家外资企业,同年,镇属集体企业全部完成产权改制工作。2002年建成阜沙工业园及阜城、牛角、罗松、大有4个工业园区。2001年起镇政府重点扶持企业创品牌,龙的电器公司生产的NK-101型吸尘器获2001年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银奖,2004年“LONGDE龙的”牌吸尘器获“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获“中国著名商标”称号,被中国企业文化协会、《中国企业品牌·中国质量与品牌》杂志社、中国十大影响力品牌推选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小家电十大影响力品牌”称号;榄菊集团公司生产的榄菊牌电热蚊香片、液体蚊香、黑蚊香、气雾杀虫剂于2004年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通过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定。2005年引入年产值10亿元、税收超3000万元的中山东菱威力电器有限公司。至2005年底,全镇工业企业共190多家,其中民营企业有153家,工业总产值54.01亿元;同年,实际利用外资2350万美元;出口总值1.12亿美元。

商 业 改革开放前,阜沙商业贸易以供销社、水产站、粮食供应站为主,1979年全镇只有阜圩直街市场及牛角围北闸市场2个农贸市场,供销社经营网点48个,农副产品采购站8个。1984年成立阜沙区商业发展总公司,在石岐孙文西路开设“广中商场”,经营家电、饮食和旅业。1992-2003年建成阜城东路、阜沙大道、阜南大道、阜城商业广场和牛角新街等,成为新的商业旺点。1995年成立阜沙镇流通协会,构建流通信息网。2005年有卫民、牛角、丰联、上南、阜沙5个农贸市场;个体工商户1825户,从业人员4580人;全镇商贸总额7.05亿元。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力发展“阜沙一只艇”的特色行业,形成农村个体水上运输业。至80年代末,全镇已拥有载量5-10吨的机动运输艇1600多艘,遍布珠江三角洲,从事运销农副产品和废旧物品购销。至2005年,全镇从事物流业中小型机动船1950艘,汽车300辆,从业人员2500人。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亿元。(www.xing528.com)

统筹城乡发展,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

1983年以前,阜沙镇内交通以水路为主。1983-1985年,开通经东凤镇连接广珠公路的“万(西桠)阜(墟)公路”;开通“三(角)阜(沙)公路”,通过渡船接通南三公路到中山港;开通阜沙至石岐班车。1990年在阜沙大道南侧建成占地150亩、有120栋商住楼的新城区;新建2个农贸市场和一座工业楼,扩建阜沙医院和自来水厂,改建影剧院、兴办中心幼儿园。1991年日供水量2万吨的新自来水厂及110kV变电站建成投产。1999年起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至2005年,共修建农桥110座,农路74.5公里;完成横迳、鸦雀尾、浮墟垄、横沥4条主干河两边砌石护岸工程,长度13公里,累计疏河清淤近100公里;完成五乡联围颈口至鸦雀尾15公里大堤路面从3米扩宽至6米的固堤工程,修建成3条共7公里长的防汛路,每年1次检修镇内16座电排站;整治农村电网,更新10千伏线路75公里,0.4千伏线路280公里。至2005年全镇拥有10千伏和0.4千伏输电线路分别为118.7公里和433公里。1998年成为电话普及达标镇。1995年东(凤)阜(沙)公路、阜(沙)港(口)公路及东阜大桥、大南沙大桥建成通车。1995年建成楼高九层的阜沙酒店。2003年在镇中心区建成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的阜沙商业广场。2004年扩建改造阜沙大道、阜南大道城区路段。至2005年,修建村级公路14条63.4公里;修建沙土农路42条74.5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小榄途径阜沙至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汽车每天有20个班次;有市公交车、小榄公交车在镇区营运,交通便利。

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协调发展,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阜沙镇1979年有完全中学1所、小学10所。20世纪80年代重点抓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8年初中入学率98.5%,小学入学率100%,成为广东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达标镇。同年将阜沙农业技术学校改为成人教育学校。90年代推行优化教育、优化管理、优化校风建设,投入1100万元添置教学设备,推行电化教学。1993年至1998年,阜沙职业高中跨镇区开办学制三年的全日制和业余中专学历班,中专毕业生近600人。2000年,全镇各学校均有电脑实习室。2005年全镇有中学3所,小学6所,幼儿园4所,托儿所8所。

1979年开办镇影剧院、文化室、图书馆和流动电影队;1987年成立镇广播电视站;1979年、1992年分别举办全镇首届、第二届书画比赛;1995年成立镇业余曲艺社;1996年成立的歌咏队,1998年参加市文艺大巡游获集体二等奖,2002年获市合唱节银奖;1998年成立曲艺、书画、舞蹈足球台球乒乓球篮球龙舟等8个文体协会,由镇政府提供一栋四层共1400平方米的楼房给镇文化站使用,内设图书室及歌舞厅、展览厅、培训厅。2003年镇文化站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文化站,在全镇8条村设立文化室。2005年阜沙镇优秀书画摄影作品在市图书馆展览厅展出1个月。全镇电视用户9417户,覆盖率97%。镇老年腰鼓队、老教工书画组、歌唱组、体操队、民乐队活动活跃。

1988年成立阜沙镇体育运动委员会,同年5月参加市首届农民运动会,获射击个人并列第一名、游泳团体第三名、男子篮球赛第六名、梁棉娇获个人蛙泳第二名。1999年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澳门回归祖国大型体育运动会,全镇21支代表队951人参加。2003年大有村举办“单人农艇”(俗称“蛤仔艇”)公共赛及镇城区组织千人环城跑。牛角小学常年开展少儿足球训练。群众性体育活动蔚然成风。

1979年阜沙有卫生院1间、卫生站11间。1988年阜沙卫生院升格为阜沙医院,被评为市一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文明单位、职业道德最佳单位及市卫生系统先进单位。2003年建成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医院新大楼。2003年及2004年,阜沙镇分别被评为中山市卫生镇和广东省卫生镇。2005年,全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9130人,参保率95%;参加城镇社会保险31475人次。同年阜沙村、阜东村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672元,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万元,分别比1979年增长42和41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8亿元。1981-1990年新建砖屋6946间,面积58万平方米,基本实现茅草房改砖屋的目标。1991-2000年农户新建、改建的楼房4218间,面积52.7万平方米。2005年人均居住面积从1979的10.5平方米增至36平方米。

进入21世纪,阜沙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但起点低,经济总量相对较少,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环境、财政收支差距大,转型升级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