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墙体色彩之美:曲靖麒麟珠街老宅建筑艺术与彩钢瓦的奇异对比

墙体色彩之美:曲靖麒麟珠街老宅建筑艺术与彩钢瓦的奇异对比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彩钢瓦跳跃的蓝色屋顶貌似“青瓦”,生硬的红色屋面闪亮刺眼,五花八门的墙体再配之以越大越夺目的标语、广告和各类EPD灯箱,凌乱无序,举目似乎欣欣向荣,实则花花绿绿,绝无与大自然和谐共度的色彩美感。苏州及江南一带,已是亚热带地区了,气候温润,草木常青,所以多白墙黑瓦,不事粉黛,给人以清新明亮之感。而北方属于草木早凋之地,民间多用土色,宫墙则多朱红等暖色调,以增加视觉上的温暖之感。

墙体色彩之美:曲靖麒麟珠街老宅建筑艺术与彩钢瓦的奇异对比

诗云:

柿果满枝挂粉墙

秋千荡开土壁窗

老院传出儿孙语

或寒或暖自丈量

当“千城一面”使得各人所居之城已然丧失其城市固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早已经成为诟病而被充耳不闻时,当北京已经不再对老城进行改造时,当有消息说雄安做出新区不建水泥森林、玻璃幕墙以突显中国文化特色的规划思路时,在“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等大潮中,一张图纸略做修改通吃天下的“万村一面”,又如雨后春笋般生机勃勃、日新月异起来。而一些在“火柴盒”基础上进行的“为体现地方民族特色的穿衣戴帽”进行统一装饰的改造,更是风生水起,在现代工艺建筑装修材料的包装下,也整齐划一了起来。彩钢瓦跳跃的蓝色屋顶貌似“青瓦”,生硬的红色屋面闪亮刺眼,五花八门的墙体再配之以越大越夺目的标语、广告和各类EPD灯箱,凌乱无序,举目似乎欣欣向荣,实则花花绿绿,绝无与大自然和谐共度的色彩美感。如此这般或许作为权宜之计吧,也只有“望楼兴叹”了。尤其是一些新建的“特色旅游乡村、小镇”之类,不秦不汉,不唐不宋,不元不明,不清不民,不中不外,不日就韩,不欧即澳……总之不伦不类!国人所居之窝的文化不知是丧失了传统,还是被他国别族文化入侵,实难言明。唯老板有钱,任凭其喜好作为,客户无权,任凭其无知胡闹,尤其是充斥着各类“XX洋房”的房产售楼广告,很令人怀疑一些企业的真正后台并非中国人,或者并非一个具有中国文化良知而一味追求洋玩意的中国人。由于这一切基本就没有“诗”的节奏意味与“音乐”的起伏错落的美感,更奢谈文化二字。故而,举国小民逃离都市的浮躁与喧嚣,频频奢望着乃至大叹“诗和远方”,大有“遁世”之风。

于是,我们在“此方”民居老宅的遗痕中,穿越了历史的时空,探寻到了文化的况味,对话了一场颓然的残霞,尤其是透过“此方”残存的墙体遗痕,斑驳老影,可以断定当初以青瓦白墙为主题色调的民居老宅群是何等的安然、静谧和温馨(见5-001至5-021)。因为,“此方”的中所自古便是盛产石灰之地,如不加以充分利用,岂不怪哉?而在古代,律法森严,琉璃瓦多数为皇家使用,老百姓家只能用黑活瓦,黑活瓦即俗雅皆称的“青瓦” 是也。

(5-001 珠街张家大院)

(5-002 西海宋家大院 珠街街道)

(5-003 中所武举老宅之一)

(5-004 中所武举老宅之二)

(5-005 中所武举老宅之三 珠街街道)

(5-006 堡子姚家大院)

(5-007 涌泉六组)

(5-008 堡子四组)

(5-009 小河湾吴家院子31号 珠街街道)

(5-010 墩子张家村五组 珠街街道)

(5-011 涌泉大院子村)

(5-012 涌泉四组)

(5-013 涌泉大院子村)

(5-014 涌泉大院子村)

(5-015 涌泉大埂村五组)

(5-016 联合白石岩村)

(5-017 联合白石岩村)

(5-018 涌泉大埂村五组 珠街街道)

(5-019 联合白石岩村)

(5-020 联合白石岩村)

(5-021 涌泉何家上村六组 珠街街道)

《珠街乡志》云:“近代,由于小农经济分散落后,生产力低下,农村房舍残破。珠街乡各村农家第一件大事就是建房盖屋。房屋选址,旧时多受‘风水’观念支配或宗族影响。房屋建筑式样单一,一般是夯土当墙,茅草盖顶,经济宽裕者才用土坯加木料盖一楼一底的旁屋。”土坯即“此方”俗称的土基,其民间谚语也以此作为比喻:“人助人为王,土助土为墙。”体现着“农家第一件大事就是建房盖屋”这一要务在人们心目中的极高地位。以“谚语”这个载体反映,无疑又是“此方”的一种“房屋文化”的直接体现。

“此方”民居老宅多在立柱之后,由土基砌垒,部分由夯土冲锤夯实而成,之后抿平墙体,最后内外墙壁皆必然再粉刷白色石灰桨,故而出现了“青瓦白墙”。并且,从外墙、门墙,一直经过道,到院子,到角院,再到室内(见5-022至5-044),除了派生出来的文化意义外,大量使用石灰粉白还有几个特别的功效:一来起到杀虫灭菌的作用,洁净了墙面;二者是由于墙面窗户太小导致室内光线过暗,饰以白墙,利于室内自然光的反射增加室内亮度,这个现象从已经坍塌或者因为火灾后裸露的内壁墙体及现存的多间老宅残痕中依然可见,全然不是当今备受玻璃墙之苦的人们所理解并刻意追求的所谓“毛坯”与“做旧”与“回归”的室内室外的装饰,当然,无奈的人们也只有以此寻些宁静乡愁去了。“此方”这类“土木结构”的传统建筑,即以生土做墙体的建筑类型。

苏州及江南一带,已是亚热带地区了,气候温润,草木常青,所以多白墙黑瓦,不事粉黛,给人以清新明亮之感。而北方属于草木早凋之地,民间多用土色,宫墙则多朱红等暖色调,以增加视觉上的温暖之感。倘若做个调换,即如将徽州、苏州变成大红色,紫禁城变成白墙黑瓦,定然是使人感到极其别扭的,并失去其区域文化的审美意境

(5-022 三源董氏老宅门头墙体 王雄思)

(5-023 西海上河村 王雄思)

(5-024 珠街民居)

(5-025 中所四组 王雄思)

(5-026 涌泉二板甲村51号)

(5-027 墩子潘吕村158号)

(5-028 墩子翟家三村44号)

(5-029 涌泉何家下村何飞老宅)

(5-030 小河湾夏家院子39-40号)

(5-031 中所四组侧门 王雄思)

(5-032 墩子潘吕村158号角院院墙 珠街街道)

(5-033 西海朱家大院过道)

(5-034 墩子夏家大院过道)

(5-035 庄家屯001号楼道)

(5-036 庄家屯高家大院之一 珠街街道)

(5-037 庄家屯高家大院之二 珠街街道)

(5-038 庄家屯高家大院之三 珠街街道)

(5-039 小河湾夏家院子45号室内)

(5-040 涌泉大埂村五组室内之一)(www.xing528.com)

(5-041 涌泉大埂村五组室内之二)

(5-042 涌泉大院子村吕家大院室内二楼)

(5-043 涌泉大院子村吕家大院室内一楼)

(5-044 中所已经坍塌的房屋内墙)

以夯土、土坯(土基,又称泥砖)、草泥、覆土、灰土等筑墙的生土建筑,原本很早就是人类采用的,无须焙烧仅需简单加工便可用于房屋建造建筑的最基本建材,在我国拥有数千年历史传统的营造技术和建筑文化遗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生土材料具有的可就地取材、可降解再生、施工简易、造价低廉、热工性能突出、加工过程低能耗无污染等优点,中国古代从黄土高原窑洞、粤北闽南的客家土楼、云南的土掌房、新疆的穹顶土坯屋到庙宇到皇宫到长城,无不使用以生土墙体承重、木构架承重、土窑洞和砖土混合承重的房屋,“此方”亦然(见本章前面图片及5-045至5-066),使用分布十分广泛。

(5-045 西海老医院后山墙

(5-046 涌泉八组民居土坯围墙

(5-047 涌泉大院子村民居山墙)

(5-048 中所雷家营民居土坯围墙局部之一)

(5-049 中所雷家营民居土坯围墙局部之二)

(5-050 涌泉大院子村 珠街街道)

(5-051 堡子王家老宅)

(5-052 涌泉大埂村103号)

(5-053 涌泉坍塌的土坯外墙)

(5-054 小河湾坍塌的土坯外墙)

(5-055 中所四组民居石脚土坯山墙)

(5-056 西海5号)

(5-057 涌泉何家上村103号)

(5-058 西海宋家大院)

(5-059 墩子张家村五组)

(5-060 中所碉楼)

(5-061 中所箐口村)

(5-062 中所孙家营院墙)

(5-063 联合白石岩村)

(5-064 中所一组雷家营叶家照壁链接弧形围墙之一)

(5-065 中所雷家营村叶家照壁链接弧形围墙之二)

(5-066 涌泉大埂村)

更为赏心悦目的是,“此方”的民居老宅以青龙山横亘正东为屏,东河及南盘江等众多水系形成的“鱼米之乡”为台,可以试想,曾经的“此方”,于朗目之间,必是青瓦白墙静立田野,村郭错落于阡陌,倩影倒映碧水青山之间,又见袅袅炊烟摇动夕阳,群鸟安然点过,无端地,美景成趣,醉翻了雅兴诗人。

以珠街张家大院和涌泉吕家大院为例,有院或者联排无院的民居老宅,院内和屋内除了承重墙外,多以木板作壁(见5-067至5-068,下卷3-115),于是厚实的山墙可以抵挡严寒和暴晒,院内的木制板壁又通风透气,固然形成一个小小的“宇宙”,形成一个属于一家人的气场,冬暖夏凉,人居舒适,亦为天人合一之道。“此方”民居老宅所体现如此之文化,蔚为大观矣!

(5-067 珠街张家大院)

(5-068 涌泉大院子村吕家大院)

经过钢筋水泥对生态严重破坏的灾难和反思,人类开始意识到使用生土是对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为此,西方国家现代的、科学的生土建筑研究已经“悄悄”进行了三十多年。于199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成立了“生土建筑、文化与可持续发展”分部, 以位于法国的“国际生土建筑研究和应用中心”为总部,联合五大洲 30 多个科研机构,全力推动全球相关领域的研究、教育和推广。为此,新的生土建筑材料的建筑研制和开发,已经出现了可观的产业链,一些成功的案例也已经遍及五大洲(见5-069至5-070)。

(5-069 北京建筑大学新闻网)

(5-070 北京建筑大学新闻网)

即使是影壁也使用的是土坯砌成,外观的土色固然可以让人怀旧,但是,这个“旧” 在数十年,乃至百年以上的历史轨迹中遗存于今的。为此,本书不得不为当年建造生态建筑的先民致敬。返璞归真,追求野性之美,无疑是部分人的审美志趣,然而,关键是如何在生土墙面提炼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语言,这就是“清白之家”的优秀的文化传统。

本章开篇已经列举了许多即使是从斑驳的残垣断壁上也可以看出的,“此方”所遗存的民居老宅的墙上依然留有白墙的身影,在本章结束之前何妨再略举目一观:“此方” 民居老宅的“青瓦白墙”之风范,大有徽派建筑与江南派建筑结合之风,既符合“屯驻” 居民带来的他域建筑艺术风格,更是彰显了传统文化中提倡的“清白人家”之态;“青瓦白墙”所要告示他人的含义是:吾乃清白人家;告诫家人是:做个清白人家。如此又与青帮白底的千层底布鞋一般,以“青天白云”之象,暗喻“平步青云”之意向、之期许、之厚望,完成了以建筑在传统哲学与赋予人生寄托的乡愁意象上的审美体验(见2-270、5-071至5-072)。

(5-071 墩子夏家院子 珠街街道)

(5-072 中所七组碉楼)

故余亦有诗云:

鸱鹰遨云天

壁残斑驳影

夕阳炊烟里

老屋慈母情

晨昏眺山口

游子杳归信

青丝染银霜

乡愁寄画屏

以天为尊,以墙为靠,品过“清白人家”,再接后续墙体彩影。要知“此方”画屏之中还有何景致,尚须近前细观玩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