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场所空间的文化内涵
城市的发展和文化、文脉、历史的发展过程唇齿相依,仔细深入地观察城市,往往可以解读一座城市发展的演变历程。城市自古以来即是人们展现其生活与智慧的最佳场所,而城市本身的空间组织、街道形态及建筑规模都以一种与自然环境及文化内涵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在历史与现实环境之中。其所展现的内容则成为人们醉心于追求生活感觉的重要来源。
场所空间的文化风格所关照的层面有三,既可以用来检视过去的传统精神所在,同时也是规划设计面对环境风貌所应关注的要点。
①建筑形式,指呈现在场所空间中二向度及三向度的都市实体,借以围塑出场所空间的界面。
②城市的空间结构,指城市中的虚、实空间交织而成的纹理。
③场所感,指城市形态在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效用下所产生的抽象意念。而对环境的尊重,即是场所感的来源。
以上三个方面互为影响,建筑形式的影响最大,属于认知的效应,城市的空间结构次之,而场所感则属于感知的效应,为人的精神领域。
城市的文脉(Context)是文化环境的特征,即使是建筑上细小的符号与装饰也是能述说文脉的语言。在天津解放路银行街上,西洋古典式风格的银行沿街林立,构成了天津城市文化环境的精华。解放路上几处新的且规模较大的现代银行,没有和传统的街区发生任何文脉联系,强烈的反差和形象的差异破坏了城市的环境文脉。贝聿铭设计的波士顿汉考克大厦,虽然其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尺度巨大,但却能将波士顿古老的历史性拱顶建筑映现在镜面之中,也不失为一种延续城市文脉的对比手法(图6.24)。在天津西开教堂前面的国际商场,虽然在视线上过多地遮挡住了教堂的立面视景,但是在色彩上,在椭圆形窗的造型上还是吸取了西开教堂上的符号,新老建筑总有一点对话。位于解放路上的凯悦酒店却完全脱离了天津的城市环境文脉,而去解放路银行街即为找寻中国古典式的文脉,像这样的风格就没有理由摆在此处了。
图6.24 波士顿汉考克大厦
旁白:贝聿铭设计的波士顿汉考克大厦的玻璃幕墙将古老建筑映现其中,体现了城市场所空间文脉的对比。
(2)道路——公共生活的场所
路径、街道,是一条串联生活的链。台湾中原大学喻肇青教授写道:“街道本质上是一个重要的都市空间,它充满了都市生活的语言与意义,从个人到社会,这些不同层次都清楚地在街道上表达出来。街道是一种集体生活的场所,也呈现出民族特色的生活面与价值观,因为街道是大家可以共同享有的地点,每一个个体所拥有的自由价值,在街面上都可以展现出来。”
过去的街道是生活出来的,现在的街道是规划出来的;有的是单向型的路径,也有的是“节点”很多的街;有的是各具特色的干道与巷弄,有的是可以体验骑楼风情的街,也有的则是一条林荫步道——景观道路在城市中塑造了绿色隧道。各类街道都有其各自的场所意义。
如何建造一种街道的空间形式,使其具有文化的内涵?街道和广场是构成文化场所的主体。其中,街道是城市的骨架,是展现城市风貌的场所,城市中的空间结构与场所事实上就是以街道串联的。诺伯舒兹(Norberg-Schulz)将街道的组成分为地板——街道的铺砌、墙——建筑的立面、天花板——街道的天际线,三者清楚地界定出街道的范围。街道空间的组成是内外互相渗透、互相延伸、互相重叠的,并逐渐延展成三向度空间,而这种空间正是传统街道具有文化涵义、生动灵活特性的重要元素。
逛街原本是生活中的休闲和享受,但在台湾却成了最感困惑的事情。台湾的城市建设大多为日据时期的格局:街道很窄,井字形小尺度的街坊,没有人行空间。因此,当人们走在街上时精神颇为紧张,要左顾右盼、小心谨慎地在汽车和摩托车之间的缝隙中迂回穿行,还不时得提防着突然冲过来的车辆,中坜如此,其他城市也大同小异。这是因为停放的汽车和摩托车把所有的路边空间都占据了,马路两旁的骑楼下面全是车辆,行人只有在杂乱无章的车辆中间曲折迂回,有时只好挤在车行道上与车同行,并且行走时还要迎面对着车流的方向,以免后面飞驶的车辆擦肩而过时被吓一大跳!初到台湾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如果想在街上取景拍照更是难上加难,台湾的街道早已丧失了闲逛的含义,而转化为纯交通功能的空间,街道上人的地位已被机动车所取代。与台湾相比,大陆很多城市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汽车前面骑车、游逛,体现了人在街道上的主导地位。在繁华的商业街区挤来挤去,是行人在场所中的悠闲与享受。
汽车在城市中为金钱所驱使,疾驰如飞,横冲直撞,名牌汽车更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时髦汽车的流行式样日新月异、逐年演进,所以汽车也不必做得过于延年。天津市有关部门一声令下,于1999年年底将“大发”汽车都换为“夏利”汽车,大批“大发”汽车报废,给汽车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报废的汽车堆积如山,汽车坟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图6.25)。它不像人类垃圾能够回收利用,或被还原到生态系统中去,也不像人类的坟场有墓志铭可供阅读,而这往往可以使人对生命倍加珍惜,许多坟场甚至走出了死亡的阴影,成为陈设各种艺术雕刻的户外展览场,营造出伟大的纪念性建筑形式,一座现代化设计手法的坟墓形式常常也与当时的建筑形式同步流行。然而汽车坟场都是警匪片中侠盗最后决战的理想场所,在横七竖八、杂乱不堪的破烂汽车之间子弹横飞,别有情趣。
(3)节点——欢乐集市
引用李清志先生的文章《为都市丛林定位》中的内容,人潮在城市中的流动是很有趣的,如同蚂蚁的动线一般,人潮在城市中的流动有方向性,也有交错缠绕或集中一点的情形。人群动线集中的地方称之为节点(Node),节点可能是一个地点、一个广场或是一座车站,也可能是一个长形的地带、视其形成的原因而定。交通原因、商业的行为、地区性格或宗教因素,都可能在城市中形成“节点”。各种类别的节点又都离不开休闲的场所,大大小小的场所空间分布在人潮动线的沿线上,就如同金线上镶嵌的明珠一样闪烁着光芒,吸引着人群的集聚。
图6.25 台湾中坜街市和天津汽车坟场
旁白:左图为台湾中坜的街市(逛街没有人行道);右图为天津汽车坟场。
例如,在医事的节点上,就因为这里是生老病死人群的聚集点,花店、礼品店以及饮食、日用百货等依附于医事活动的行业在医院附近应运而生,人群活动同时也在此延伸,成为一个匆忙与紧张的城市节点。
商事节点。这些节点集中了更多的欢愉与轻松的人群。有的商事节点由市场边的小巷弄组成,沿街面只能看见狭窄的入口,市场的繁华全被隐藏在城市的建筑群之中。在巷弄中购物有异邦寻宝之感,满足了城市人无处可去的无聊心愿。配合街道上幽静的树林,以及路旁的小游园,这些巷弄成为假日中民众逛街购物的好地方。
文事节点。这些节点表示文化人在城市中也有其动线的流向,其动线的交汇地点可称之为“文化人口的都市节点”。
艺事节点。在梦幻般的城市绿荫中,人群可驻足观赏,犹如进入新潮派绘画中的点彩世界里。画家和他们的艺术作品一起展出,有时画家也站在路人的角度回过头来欣赏自己的画作。
情事节点。有趣的故事、两性之间的吸引力竟然也能形成城市中动线的节点。在学校门口沿途设下无数的金钱陷阱,有卖花的,也有卖丝巾、皮包、水果、甜点的,熙熙攘攘好不热闹,煞是有趣。
人类活动因其动机不同而有不同的方向与形态,而时间不同,即使在同一地方也能造成不同形式的聚集活动。城市生活便是在这许多不同节点的点缀之下显得多姿多彩,而节点也在城市人心中写下了难以磨灭的城市记忆。
美国的许多州在秋收季节会有几天集中时间供农民进城进行集市贸易,家住郊区或外围市镇的农民,会全家开车到州府赶集。有的利用自家的旅行汽车运来自产的各种食品、农产品或自制的手工艺品,既是销售,又是采购,同时还是旅游,欢乐热闹一番。在集市上临时构架起来的巡回儿童游乐场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大回旋轮盘椅、四转木马、射击游戏、充气的儿童欢乐城堡、鬼屋迷宫等各种新奇的内容,都是儿童们最喜欢的节目(图6.26)。至于美食小吃则更加丰富多彩,许多自制的食品新鲜可口,而且可以免费品尝,在明尼阿波利斯的秋季集市上还有一处用机器操作的抽象绘画,人们可以操作机器将各种颜料喷、撒、抹、震动、转动在图画纸上,五颜六色的一幅抽象图画当即完成,每幅图形效果各异,全由所操作的机器完成,回家将其挂在墙上也是情趣横生。(www.xing528.com)
图6.26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的秋季农贸集市
旁白:这是一处欢乐集市,是城市节点。
(4)边缘——起点和边界
城市边缘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对应的乡村就没有城市,没有城市发展的背景和条件,就没有城市主体本身,它们是同时存在的。城市边缘是城市风景的延续,是城市用地和乡村土地的交错结合,城市边缘是城乡的结合部和契合区。仅仅通过城市的边缘地区就能断定该城市是否优美和健康。
城市边缘是城市发展的预留地,不管城区发展的主导方向如何,城市周边都有滚动扩展的趋势。城市边缘也是城市总体布局中发展休闲项目的重要保护地区。同时,城市边缘还是城市市区的重要功能区域,它发挥着城市交通与人口过密、过频等张力的缓释作用,承担着城市生活后来所提供的保障任务和对加工工业的支援任务。
山东的高速公路平坦、宽广,穿市过县、纵横全省、通达四方。在市与市、县与县、市与县之间穿行时,常常未能意识到地域的边界,但是边界之处都有一处标志界门或界牌。以烟潍公路的一段为例,平度与莱州之间设有一处拱形门,两手相握,上面写着“欢迎您到莱州来”,使人留有印象(联想到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过亚洲与欧洲的界碑石,乘客们都凭窗张望),到出境时又会看到“欢迎您再到莱州来”的界门,一条道路因此就有了地域的界定,并给城市圈定了一个领域范围。招远市位于胶东半岛,盛产黄金,因而其界门以金为主题,牌坊上黄灿灿的元宝形象和金字“金城天府”突出了小城的特色,故乡人见此牌坊就知已回到了故乡的怀抱。千里之遥的公路,通过各段界门的分隔,来区分市地的界限,提示给路人环境领域的概念。
门槛是建筑物的一个构件。中国近代以前的建筑,从宫殿到农村民舍,凡门几乎都有门槛。门扇以上下两个圆轴固定在门框内的轴槽之内,门扇的长度比门框上下都小一些,下部如果不装门槛就会露出一条缝。门的大小有别,门槛的大小差异也很大,有的巨大的门槛和硕大的门杆是活动的,可拆可装。在近代,门越宽大,门槛就越高,如衙门口的门槛就相当气派,“高门槛”往往已经不是在表述一个建筑构件,而是在感叹使用那一构件空间中的人士所拥有的权势。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中国式门扇下面的门槛越来越显得碍事,现代新建筑门槛不仅被淡化,往往干脆被取消了。但积淀在人们意识深处的那无形的门槛,似乎一下子还很难消失。在天津某大学的校门入口处,看门老人坐在木凳上拉一根绳子,当自行车通过时将绳子拉起来以拦住骑车的人,从而让其推行。后来装了电动自动门,当汽车驶过时,门自动打开,然后再自动关闭。而自行车只准走侧边的小门:地上摆放一根铁杆的门槛,使人们不得不下车推着进入。由此可见,高门槛的概念是多么顽固,仿佛校门也要设个门槛才不失身份。
(5)区域——中心区的维护
最能代表城市特点的两个去处,一是该城市区域范围内的风景名胜与古迹,一是城市中心区。而最能代表该城市繁华程度的,莫过于市中心区了。
城市中心区有以下特点:
①处于城市的核心地区,是经济活动和公众休闲的地区。
②集中了本城市主要的、著名的批发、零售商场、商店。建筑物以商业建筑为主,寸土寸金。
③为城市人口的密集区域,包括常住和流动人口,成为人流的聚散中心。人流、物流、交通流量最大,普遍存在交通问题。
④一般和旧城区重合,可以从中看出城市在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中所留下的痕迹。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集中展示区,是城市最大的宣传广告牌。
城市中心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①需要制定专门的地区改造发展计划;②需要解决动态和静态的交通问题;③需要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确保安全;④提倡商业企业的夜间服务,延长营业时间,以促进城市繁荣。
关注城市文脉的延续首先要维护好城市中关键地段的开发与经营,若城市中关键地段维护建设得好,则可为城市增添生机、美化市容,并创造出个性突出的城市意象。而如果没有控制住则无法收拾,无药可救。以上海为例,浦东的中心绿地保留得好,外围虽然高楼林立,布局显得杂乱,互相间缺少和谐的关系和秩序,但却都统一在一大片中心绿地之中,是好的范例,使浦东新区充满了生机。而上海旧城中心的人民广场,则被过多的公共建筑包围与充斥,周边地块的规划失控——布置零乱,格局拥挤,缺乏统一的秩序,已造成城市中心区最重要地段空间的环境失控,这是难以挽回的损失。南京西路上重要的保护建筑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已处在一片高楼的虎视之中,过去从人民广场眺望国际饭店的这类场景已成为永不复返的梦境。因此,天津的中心广场,在没有成熟的规划设计构想之前先充分绿化起来才是最好的良策。
(6)地标——工业化城市特有的标志物
在光怪陆离、五光十色的城市环境中,要有突显的标志物形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依照凯文·林奇(K.Lynch)所定义的标志物可知,它必须是从各个地区都很容易望见的目标或是当地周围的建筑和它有强烈的对比,能够吸引人群的注意力以及带给人们奇幻的惊叹,而且交通线的汇集以及历史的因素,也可以强化标志物所具有的吸引力。
时间造成的熟悉程度是构成标志物的原因之一。有的建筑虽然已是老旧的房舍,在与其周围新的片区的对比之下,虽然不是明显的目标,但在人们的记忆中却占据着“巨大形象”,是记忆中的标志物。国际性的知名场所是被公认的,显然容易成为明显的标志物。
单调平凡的街面上,偶然会出现一个极不相同或充满异国文化情趣的建筑或空间,会让人眼睛为之一亮。这就如同读解城市篇章中的惊叹号一般,带给人们视觉上的刺激感受,进而构成特殊的标志物。
标志物在城市中的表现是独立的,应努力使它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在现代城市中,建筑物的形象信息传达以及象征作用日益超出审美的价值,且广告充斥了街道,因此,要造就一个精彩的标志物也越来越困难。但是,城市中的居民仍然需要有许多标志物成为生活中的定位,这是无法避免的。
在城市意象中,标志性定位点是众多个人印象的叠合,一般由道路、边界、区域、城市、节点和众多的城市标志物所构成,众多的标志点只作为总体标志物的参考点,通常一个标志物只限定明确的具体目标,如建筑物、招牌、店铺、山丘,其功能是从众多同类标志物中可能抽取出的标志要素。如果其形状清晰、与背景的对比有突出的空间位置,那就更容易识别。在城市中,人们为了确定所在的方位,需要远距离的标志物,最好是无论远近和昼夜,都能展现在眼前,如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科隆大教堂,以及许多城市中的电视高塔。若一种联想和一个标志物相结合,其形象的力量就会加强,如果一幢建筑又兼具历史名胜,那么它也就更具有城市标志物的作用了。
在当今后工业化时期超尺度摩天大楼林立的大城市中,满足一个没有标志物作用的城市标志已是难上加难,然而近代许多城市中布置的超尺度的抽象雕塑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城市标志物的作用。《无题》通称芝加哥的毕加索,1964年至1967年作,1967年8月被装饰在由芝加哥摩天楼围合而成的广场上,这个庞大的用钢板焊成的雕塑也可以说是“假定它是什么”?分开的几个形状由不同的铁板构件、钢条焊制而成。据说它的三度设计像是一个女人头像的抽象,这也是个纯构造的设计,曲线形的钢板由钢管联结组成,看起来坚强有力,材料的构成和色彩与周围的建筑是和谐一致的,且丰富了广场的空间与情趣,被誉为“城市的大臂膀”(图6.27)。《喷火鸟》在芝加哥由密斯设计的摩天楼广场上,于1973年由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设计,全部由鲜红色工字钢制作,高16.2m,人们行动在《喷火鸟》之下以感受其空间与环境。因此,《喷火鸟》是具有内在动势的一个留有深刻印象的城市标志物。
图6.27 芝加哥摩天楼群前的抽象雕塑《无题》
旁白:这是工业化时代城市特有的标志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