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导性与从属性——背景的互补拼贴
大凡艺术作品都必须有其焦点,也可称之为主题,画面和环境中的许多陪衬都必须与其有所关联或对其进行衬托。在环境布局中也存在主导和从属的关系,空间环境中的焦点或主题应具有主体性的角色理念,是谓主导性。从属性又可称之为陪衬,是加强主导性的手段,而且也是构成主题中旋律的重要组成要素。
建筑立面从来都应该是城市空间中的配角,然而城市空间中的界面与人的活动关系密切,是人认知城市的重要方面,人对街道空间的第一印象就是凭借它的沿街界面。在新老建筑之间存在着主导和从属的关系。例如,香港一座现代风格的大楼立面成为古典式精巧亭塔的背景,在风格与细部装饰的对比中既突显了古典亭塔的精美,又与现代建筑的时代感互为补充,是一种主从关系对比中的拼贴。
(2)对称均衡和不对称的均衡(www.xing528.com)
平衡给人以稳定之感,人的视觉感受习惯于均衡的感受,均衡而稳定的环境景观不仅有安全感,而且也有舒适感。平衡有对称平衡和不对称的平衡。对称本身就是平衡的,中轴线的两侧必须保持互相制约的并置关系,对称平衡是古典主义建筑达到统一庄重的重要手法(图6.18)。不对称的平衡则没有严格的约束,其适应性强,造型显得生动活泼。现代景观理论则探讨一种动态的平衡,使环境构图在平衡中又具有一种不稳定的运动感。
(3)流动空间——动势之美
近代摩登艺术发现,偶然的形式美大多产生于动势之中,因此在雕塑与浮雕艺术中首先发展了对动势美的追求,甚至还有视觉以外的听觉的综合感受。动势美学探讨运动和时间、动势和韵律的交流,烟的运动规律等。人们在欣赏立体派的绘画时,沿着画中边线观察,则能看到更广大的画中深度,就如同视觉的质感能带来触觉的概念一样。视觉的联想也可以带来动势的概念,动势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也有助于基本感觉与感情之间隐藏的联系特征。例如,在处理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时,应注意动势手法的运用。有时在墙上光影的变位就像是一幅有动势的浮雕或绘画,充满动势的图案效果。
雕塑家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用电光、动力的活动雕塑来陪衬建筑,而现代的装置艺术则取代了传统台座式的古典雕塑。建筑空间取代了建筑立面,建筑空间与环境艺术的融合使得传统的空间设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求变、求动势的艺术思潮将绘画、雕塑、舞蹈、音乐、戏剧包括建筑都结合在了一起。法国解构主义的先锋人物伯纳德·屈米(Bernard Tachumi)认为“今天的文化环境提示我们有必要抛弃已经确立的意义以及历史文脉的规则”。他提出三项创作原则:①拒绝“综合”概念,转向分解的概念;②拒绝传统的使用与形式之间的对立,转向两者的叠合或交叉;③强调碎裂、叠合及重组,使分解的力量能炸毁建筑体系的界限。另一位解构主义大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以解构的抽象油画闻名于世,她认为面对建筑结构和功能可以追求无结构和无功能的设计(图6.19)。因此,她要创造一种有强烈对比主题的两次空间,她设计的法国斯特拉斯堡汽车终点站和停车场,充分地表现出建筑与场所中的动势之美。她的作品都具有强烈的自由空间流动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