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是多国建筑文化的大熔炉,素有建筑“万国博览会”之称(图5.8)。天津在过去租界时期的八国租界中拥有多国建筑文化之丰富、建筑风格模式之广博,为中国城市中所罕见。天津的五大道和现今的解放路、滨江道、承德道、民主路、民族路,都曾是英、法、德、意、日等国的租界地,留存许多外域文化积淀丰富的地段。以西洋古典风格绣花式的样式为主体的建筑构成了天津的城市景观特色。老西开教堂、望海楼教堂、安里甘教堂、紫竹林教堂,多国的领事馆、兵营,众多的外国银行、洋行、俱乐部、影剧院、娱乐场所、公寓、里弄、洋房别墅、车站、码头、桥梁等,均以精美典雅的西洋古典风格立面构成了城市的欧式景观。此外,还拥有天后宫、文庙、广东会馆、玉皇阁、大悲院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传统建筑精品。加上天津近年来的建设,刻意地保护与保存那些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加以修复、更新和改造。新建的重要建筑也要配合欧陆风格的古典式样,总有些为了复旧和恢复历史制造假古董之嫌,有些精品建筑不该拆除的拆除了,如老平安影院在原址上新建了一座细部很不到位的洋式复古音乐厅,只有仿古的外表,而没有古典的内涵。北安桥则是照搬照抄19世纪巴黎亚历山大三世桥的外形而没有细部的深度,如果展现这种仿冒文化的欧陆风作品,那么就会抹杀了保护文化的精华。
天津沿海河的原意大利租界是100多年前一望无际露天放盐的盐坨场地,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长芦都转盐运使司由沧州移驻天津。八国联军攻占津门后,中意于1902年签订《天津意国租界章程合同》,1905年规划开辟建设,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租界基本形式。该区以马可波罗广场为中心,周围有20世纪浓郁的意大利风格的建筑群落,是亚洲唯一的意式建筑资源,也是近代意大利在境外保留较完整的历史街区。其优秀的建筑分为三大类,一是纯意大利风貌建筑,二是意中相结合的建筑,三是欧式风貌建筑。
(www.xing528.com)
图5.8 天津市多国建筑文化的大熔炉
规划设计以恢复现有风貌建筑为基础,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区域性城市设计,以体现意大利建筑特色,使该地区成为延续租界城市历史脉络的核心城区。保护原有的风貌建筑,以现代化手法增建改建,在色彩、体量、尺度上与原有的历史建筑相连接。开辟步行街,用石材铺地、木制灯杆,保持原有的广场和街道尺度,亲切宜人。在交通组织方面建设步行区域,分期实施,规划的重点探讨如何形成意大利风情的街区,而不是个体建筑如何改造。意大利城市与建筑特征的元素为广场、连廊、文化符的运用、文艺复兴皇权和神权精神的建筑复杂性。总之意大利风情区建立一种外域风情(Amorous Feeling)的内涵感受而不单是外表形式的风貌(Featur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