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绿地园林与大自然对话城市场所

绿地园林与大自然对话城市场所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中央公园为纽约人在周而复始的机械般的生活中注入了大自然的深情。黄昏时刻,中央公园就成了下班白领及居民休闲的最佳场所。图4.9纽约中央公园和巴吞鲁日市政厅前的大草坪旁白:左图为纽约中央公园;右图为美国巴吞鲁日城市中心绿化广场。

绿地园林与大自然对话城市场所

现代生活使人们从四合院搬进了楼房,又从多层搬进了高层的塔式公寓,越来越远离泥土和庭院,并被钢筋混凝土所围困。在住房条件得到改善的同时,却感到了对于自然空间场所的失落,并强烈地涌现出对于绿色的向往和追求。曾经住过有花草树木的合院住宅,这类住宅给住在院子里的人们一个生机勃勃的绿化环境:春天杏花满树,秋天葡萄紫了、枣儿红了,冬天密密麻麻的树枝勾勒出一幅质感的图画;早晨牵牛花顺藤开放,傍晚暗香习习,犹如喧闹城市中的净土,对人的心灵又何尝不是一种净化?

搬进楼房,楼间绿地不能代替那种随手可及的绿化感受,只能在阳台上摆放大大小小的花盆,于是每个家庭都有花盆。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名花时对胜佳餐”,中国人的生活中离不开自然绿色,平民百姓房前屋后也非竹即树,这个传统反映在安居中,深植于中国人的意识之中。

在可认知场所创造中的影响因素中,空间能否与自然的融合会影响人们对于场所的认知,尊敬和崇尚自然是人们的天性,场所环境与自然的融合度越好,被认知的程度就会越高。在天津文化中心建筑群的布局中,有“日、月、星、辰”四个主题,阳光乐园取“三叶草”的造型,建筑围绕着大水面,园林的舒适感和亲近感增强了人们对于场所的认知,大水面建构了文化中心布局的核心。以音乐喷泉强烈的认知刺激,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被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所喜爱。休闲、娱乐、购物、参观、学习的市民络绎不绝。

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可识别性不同,中国园林是人化自然,西方园林是自然拟人化;中国园林重人轻物,西方园林重物轻人;中国文化重人,西方文化重物。在园林设计中,明晰与含混,外向与彰显,内涵与隐匿,有不同的认知效果。人之所以能够识别和理解环境,关键在于能在记忆中重视空间环境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被称为“认知地图”。

1949年以后,天津开始改造城市混乱的格局,建起了海河边上的城市中心广场,该广场成为天津市的政治性象征中心。改革开放以后,时过境迁,市场经济大潮主导了城市中心广场的城市意象,原来的政治意象已面目全非。广场在重建后成为城市中宝贵的绿地。(www.xing528.com)

纽约曼哈顿——世界上最密集的混凝土块体大的丛林中居然展现了一片绿色的地毯——纽约中央公园,其把纽约的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到了23m2/人,毛茸茸的绿树成为纽约市的幕后英雄,在寸土寸金、你死我活的商战中,非常难得保留下这座中央公园,如同沙漠里的绿洲。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中央公园为纽约人在周而复始的机械般的生活中注入了大自然的深情。纽约人都有机会到中央公园休闲、运动、娱乐。可以挑个风和日暖的日子,到中央公园亲自走一趟,体会一下在水泥丛林中开放空间里的万种风情:在混凝土牢笼中也能望见天空!纽约也有无边的绿色和无尽的生机!黄昏时刻,中央公园就成了下班白领及居民休闲的最佳场所。

如果每座城市都把市中心广场的冷硬铺地脱去,开辟成公园绿地、自然的绿化空间,那将会有什么效果呢?政治性办公的场所若能像公园绿地那样,不仅可以减少严肃的官僚衙门之感,且有助于亲民形象之塑造。在一些中小城市市政厅前面常常可以看到这种较好的方式,如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首府巴吞鲁日(Baton Rouge)市政厅前面的大草坪(图4.9),美国内布拉斯加州首府林肯(Lincoln)市政厅前面开阔的大草坪和绿地。华盛顿的广场绿地被几座著名的博物馆、美术馆所环绕,政治性也减弱到很低,而文化艺术性相对提高,可贵的是那大片的树林、草地和水面以及放养的松鼠白鸽,都给都市民众与大自然留住了一处生活的场所。市中心的绿地公园可以让市民从压抑的都市机械生活节奏中释放出来。

图4.9 纽约中央公园和巴吞鲁日市政厅前的大草坪

旁白:左图为纽约中央公园(水泥丛林中的绿岛);右图为美国巴吞鲁日城市中心绿化广场(都市民众与大自然对话的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