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空间认知与设计-城市场所空间的认知与设计

城市空间认知与设计-城市场所空间的认知与设计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0年,凯文·林奇在城市的认知领域所推出的研究成果,从视觉心理和场所的关系来分析城市形象的认知理论。他认为“认知”是城市生活的基础,城市设计应当以满足人的认知要求为目标,提出城市意象的构成要素包括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林奇的主要成就在于将认知地图和意象概念运用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并且认识到城市结构不只是凭借客观的物质形象和标准,而且要凭借人的主观感受来判定。

城市空间认知与设计-城市场所空间的认知与设计

1960年,凯文·林奇(K.Lynch)在城市的认知领域所推出的研究成果,从视觉心理和场所的关系来分析城市形象的认知理论。他认为“认知”是城市生活的基础,城市设计应当以满足人的认知要求为目标,提出城市意象的构成要素包括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

道路:是观察者顺其移动的路线,如街道、小巷、运输线,其他要素常常围绕路边来布置。特定的道路可以通过许多种方法变成重要的意象特征,经常穿行的道路具有最强的影响力,主要的交通线会成为关键的意象特征。空间特色能够强化特定道路的意象,道路应该具有可识别性、方向性和可度量性。当街道的重复关系有规律可循时,就能够被看成是完整的网络。

边界:是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通常是两个地区的边界,相互起侧面参照作用,例如河岸、铁路路堑、围墙等。那些强大的边界不但视觉上占统治地位,形式上也连续不可穿越,许多边界是凝聚的缝合线而不是隔离的屏障。

区域:是城市中较大的地段,是一种二维的面状空间要素,人对其意识有一种进入“内部”的体验。区域是城市意象的基本元素,它包括多种多样的组成部分,比如纹理、空间、形式、细部、标志、建筑形式、使用、功能、居民、维护程度、地形等。区域有各种各样的边界,有些严格,明确而具体,另一些模糊不确定,还有一些没有边界。边界的作用是限定区域,增强其特性。

节点:是观察者可进入的集结点、典型的道路联结点或某些特征集中点,如道路的交叉口、方向变换之处,或者城市结构的转折点、广场,甚至可大至城市中的一个区域中心。(www.xing528.com)

标志物:是城市中的点状要素,是观察者的外部观察参考点。由于标志物是从一大堆元素中挑选出来的,因此其特征具有单一性、唯一性,在整个环境中令人难忘。标志物可能因清晰的形式与背景形成对比,占据突出的空间位置,就会更容易识别,被当作是重要事物,通常是明确而肯定的具体对象,如山丘、高大建筑物、构筑物、有感染力的城市雕塑等。有时树木、店招乃至建筑物细部都可视为一种标志物。

认知意象对城市空间环境提出了两个基本要求,即易识别性和可意象性,前者是后者的保证,但并非所有易识别性的环境都可导致可意象性。可意象性是林奇首创的空间形态评价标准,它不但要求城市环境的结构脉络清晰、个性突出,而且应该为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人所共同接受。城市意象五要素之间可能会互相强化、呼应,从而提高各自的影响力,但也可能相互矛盾甚至相互破坏。

林奇的主要成就在于将认知地图和意象概念运用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并且认识到城市结构不只是凭借客观的物质形象和标准,而且要凭借人的主观感受来判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