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聋大学生实践4S课堂教学模式

聋大学生实践4S课堂教学模式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学生汉语水平整体较低,阅读较吃力,因此,教师应定期开出书单,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课外阅读。

聋大学生实践4S课堂教学模式

1.精简课程教学内容

目前市面上常见大学语文教材均针对健听人设计,以文学鉴赏为主,很难适应聋人高等教育的教学需求。仅北京联合大学在多年分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出版了《聋人汉语阅读教程》一书,但也限于习题选粹,未建立完整的阅读训练体系。因此,作为授课教师,应当根据对聋大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的调查及认知特点的分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编排,达到择精而教、易教易学的目的。另外,每一届入学的聋生水平各不相同,我们通过开课前的基础写作测评及访谈调查来摸清学生的汉语水平,据此来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炼、简化等处理,如删减文言文内容、将教材中的公文写作部分改为请假条、求职信、个人资料填表等,不仅符合聋生实际水平,便于掌握,更具有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指导意义。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查显示,许多聋大学生对汉语学习缺乏兴趣,不喜欢阅读,看到长篇汉语材料就头痛,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基础教育阶段长期以来缺乏实用性、趣味性的低效语文教学所致。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使之体验到阅读和写作的无穷乐趣,是作为教师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我们采用了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如在学习汉语的基本语序SVO时,出示各式各样的幽默图片,让学生运用SVO语序写出图中的内容。②创设问题,激发兴趣。如讲解“歧义”时,列举事例说明生活中话语歧义会造成的重大误会,并让学生思考这句话为什么会造成歧义,有几种可行的理解,如何消除歧义。③鼓励支持,激发兴趣。以手语为第一语言的聋生往往容易因为汉语水平低下而丧失自信心学习动机,我们一方面在课堂上强调汉语和手语是彼此不同而又互相平等的两种语言,全班同学语言水平互有优劣是很正常的事情;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和考核评估时都采用了分层的做法,通过降低目标、加强鼓励来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3.综合处理课堂教学语言与教学方法(www.xing528.com)

由于学生的听力与语言情况多样化,因此,聋教育课堂教学语言的选择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自然手语、手势汉语、手指语、口语、书面语等各自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全面交流法”看似能调和矛盾,但事实上常常沦为教师边说话,边打出不完整手语片段的“口手并用法”,反而使学生难以获得完整的视觉语言信息。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汉语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强调用自然手语作为手段,使学生掌握汉语(包括汉语书面语和手势汉语),在具体授课时,尽量做到自然手语和手势汉语交替使用,必要时配合口语和板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要求学生勤动笔,多抄写,在依靠手语理解意思之后,落实到书面汉语的练习上。教学方法上,采取教师讲解、同学互助、分组讨论、分组竞赛、课本剧表演、分享阅读、聋听笔谈、社会调研等多种形式,变传统的“教与学”为“生活即学习”。

4.建立完善考核机制与支持体系

面对教育背景明显不同、知识储备参差不齐、学习能力与方式差异大、个性各有特点的聋大学生群体,只有尊重个体差异性,贯彻分层教学和分层评估的原则,才能让他们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因此,不仅在课堂上要实行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还要采用“多点联考”的综合考核方式,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课堂表现与平时实践、卷面成绩与作业测验有机结合,并通过加分等手段鼓励学生在课余多动笔,多写日记或进行文学创作,达到真正的“综合考核”目的。

良好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好的教学资源作支持与保证,聋大学生的课程学习更应如此。由于学生汉语水平整体较低,阅读较吃力,因此,教师应定期开出书单,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课外阅读。另外,将其他专业的健听人本科生、研究生请入聋大学生的班级QQ群,鼓励聋听互动交往,教师在网络上随时答疑解惑、更正病句,也是实践证明收效良好的举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