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代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既继承了我国教育先辈的优秀理论精髓,又吸收借鉴了国外如苏联、欧美的一些教学理论精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发展的一批优秀课堂教学模式理论流派。目前,在国内影响力比较大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传递——接受式课堂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前述传统教学模式的延伸与改造,基本教学程序是: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整个过程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按教师的安排完成学习与练习,最后老师通过课堂和家庭作业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了强化记忆可进行间隔性复习。此教学模式虽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但由于它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纪律性,便于教师课堂管理等优点,尤其被老师认为是适应我国应试教育一种最可行的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被中小学甚至大学教育机构的许多老师长期运用,也被认为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复制或代表。当然,它的单一化、单向性、弱化学生作用,以及不利于学生创新及个性发展的缺点常被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攻击与挑战。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此课堂教学模式不可能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如何在保持其优点的基础上与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或优化,可能是此课堂教学模式的生存之道。
2.自觉——辅导式课堂教学模式
自觉—辅导式课堂教学模式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促衡研究员最先提出的。此理论是借鉴了新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代表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原理,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理论。在此理论基础上形成的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启发—自学—讨论—启发—总结—练习巩固。此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与启发下,组织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或学习资料、交流讨论、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然后再在教师的点拨与启发下总结出规律或结论,最后练习巩固加深知识的记忆。此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与建构知识的自觉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缺点是:对学生的自觉性及学习能力要求高,如果课堂教学内容难度大,或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低,以及无自觉的学习兴趣等,都会使此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效益下降。
3.情景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理论是1978年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李吉林研究创起的。它是借鉴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意界说”,以及在近代直观教学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生动形象的场景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及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进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它的基本操作要点是:情景创设的四要求,即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促进学生发展的五要素,即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着眼创造性、渗透教育性和贯穿实践性[16]。“四要求”与“五要素”适应于各科的教学过程。情景教学模式的情景可以是实体情景、模拟情景、语言情景、想象情景、推理情景等多种不同的情景类型,可以根据实际生活展现情景,也可根据实物演示情景,还可以图画再现情景,以表演体会情景或以语言描绘情景等。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自己观察、体验、想象与学习。此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是:课堂气氛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实践技能及想象力、创造性等。缺点是:容易过分突出兴趣化的情景创设,造成学习价值的下降;有的教学情景难以紧扣学习主题,达不到从中有效学习的目的;越好的情景创设需要越多的时间与资源准备,会增加教师课前准备负担,但是简单的情景创设又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易使教师陷入两难处境等。
4.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www.xing528.com)
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教授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说而衍生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在我国影响深远,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完善,现在已发展成为一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比较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认定目标—诊断补偿—达标教学—反馈矫正—课堂小结。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群体活动和个别帮助相结合为基本形式,以导学达标为中心环节,以反馈矫正为重要手段,尽量让班上大多数学生都能达标的一种有效课堂教学模式[17]。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线的一种符合我国提倡以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广泛应用。此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注重将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思路、学生的学习反应整合在一起,既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还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获得好的课堂效益。缺点是:为了使大多数同学达标,势必增加课堂上矫正补救的时间,可能会拖延教学课堂时间或使学习好的同学感到教学进度太慢。同时,由于课时有限,有的教学目标如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高层次目标难以兼顾。
5.合作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合作教学被认为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教学理念,早在两千年前,中国的《学记》中就有记载,而真正进入现代的发展是在20世纪后期和21世纪初。近年来,已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的重要教学理论和主要教学模式之一。合作教学的理论基础既有哲学上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理论,也有社会学上米德和布鲁默的“社会互动论”,还有社会心理学上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18]等,是一种具有多元理论的课堂教学理论。此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是:合作设计—目标呈现—集体讲授—小组活动—测验—反馈与补救。此教学模式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教学主体,体现群体性和个体性的统一。认为教学应该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等多种互动因素多维互动的统一系统中完成。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意、技能与人际交往等目标上的全面达成[19]。此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及生生关系成为一种民主、平等、互动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参与、友好合作等学习主体作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认知、情感、技能、人际交往及创造性等多种能力的发展,是一种适合新时代教育改革需求的、较好的课堂教学模式。缺点是:容易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或小组间同学产生矛盾;容易使学习能力低的同学产生学习懒惰、依赖学习好的同学的心理,从而削弱自主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容易使教师在课堂上产生责任缺失感、无所事事或指导作用下降等负面影响。另外,分组合作教学也容易造成课堂时间不够用而不得不减少教学内容或降低教学目标的要求,从而影响课程的总体教学质量。
6.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近现代的皮亚杰、布鲁纳等人提出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教育技术应用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得到重视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此课堂教学模式也被称为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它的基本教学程序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然后引导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或作出假设性解释,通过有目的的教材阅读与讨论,合作探究,或设计一些实验进行操作验证,最后教师点评或总结规律,获得学习的提高。该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独立的活动体验与探究思维能力的一种全新课堂教学模式。优点是:体现出“以人为本”“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新教学观;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民主与合作的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缺点是:对教师的问题设计提出挑战,有时会出现问题太容易或太难的现象,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该教学模式只适宜在小班进行,班级人数太多的大班不易掌控;该教学模式需要较好的教学支持与充足的课时时间,否则会影响到课程的进度或教学任务不能保质保量完成。
7.差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差异教学理论是由我国山东省烟台市教学科学研究院管锡基研究员倡导,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教学理论。此教学理论既借鉴了西方“个别化教育”“多元智能”及“教学最优化”等教学理论的理论思想,也吸收了我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建构教学”等理论的教学经验,还兼顾了我国要加强素质教育,而教育资源不足的实际国情。此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程序是:了解差异、正视差异——适应差异、关照差异——引领差异、发展差异[20]。它的核心思想是:“基于差异、关照差异、发展差异”,即将学生的个性差异(知识认知水平、兴趣、个性风格等)作为课堂教学的立足点与起始点,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来关照学生的个性差异,最终促进学生差异化的学习发展。该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材施教”“因学定教”;充分开发学生的优势学习潜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索学习等多种学习能力,最终获得良好的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缺点: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差异教学及评价容易使家长和学生的不理解,激化师生矛盾;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化差异评估是否准确,设计的差异化教学任务及教学策略是否合适,教师如何保证对学生差异化成绩评估的合理公平等都是该模式不好掌控、不好确定的关键因素,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模式的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