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阎庄墓志再考:陕师大研究取得成果

唐阎庄墓志再考:陕师大研究取得成果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清文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藏唐代阎庄墓志一方,墓志铭为李俨所撰,原为1231字,现存1226字,墓主人阎庄为唐朝著名大臣阎立德之子。研究者之中尤以陕师大历史文化学院臧振先生所作《西安新出阎立德之子阎庄墓志铭》[1]一文考证翔实,影响较大。臧振先生通过对墓志中的一些字词及内容的考释,认为阎庄死因与太子李弘之死有关,间接佐证了太子李弘为非正常死亡。

唐阎庄墓志再考:陕师大研究取得成果

张清文

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藏唐代阎庄墓志一方,墓志铭为李俨所撰,原为1231字,现存1226字,墓主人阎庄为唐朝著名大臣阎立德之子。阎庄虽在两《唐书》无传,名亦不见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但是此墓志却因内容丰富、保存完整、书法精美而为学者所重视。研究者之中尤以陕师大历史文化学院臧振先生所作《西安新出阎立德之子阎庄墓志铭》(以下简称《新出阎庄墓志铭》)[1]一文考证翔实,影响较大。臧振先生通过对墓志中的一些字词及内容的考释,认为阎庄死因与太子李弘之死有关,间接佐证了太子李弘为非正常死亡。此观点传播较广,被一些学者和论著多次引用。但是随着近年阎氏家族成员墓志不断发现,笔者结合史料文献,细考墓志内容后认为,关于阎庄及李弘死因等问题还有可商榷和有待考证之处,此墓志需重新释读和研究。为简便易读,本文中墓志原文尽量全改用简化字,阎庄墓志铭全文在《新出阎庄墓志铭》一文中已录,在此不再重复。

一、阎庄死因

墓志铭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中有以下一些文字:“岂意彼苍冥昧,福寿徒欺。积痗俄侵,缠蚁床而遘祸;浮晖溘尽,随鹤版而俱逝。上元二年从幸东都,其年九月廿一日,遇疾终于河南县宣风里第。”[2]墓志最后的铭文其六中又称:“剑匣双瘗,斧坟孤永。”

《新出阎庄墓志铭》一文中认为此段文字中涉及墓主死因关键词有“蚁床” “鹤版”“积痗”等,并索隐推测得出阎庄并非死于一般疾病,而是与太子李弘之死相关。但笔者通过将阎庄墓志内容与阎氏家族其他墓志相比照,并查考相关文献后认为“蚁床”“鹤版”等词在古代墓志或诗文中被多次使用,属于固定用词或典故,有其固定含义和内涵,不宜过度解读。具体试析如下:

1.蚁床

蚁床为固有典故,典出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殷仲堪父病虚悸,闻床下蚁动,谓是牛斗。孝武不知是殷公,问仲堪‘有一殷,病如此不?’”[3]蚁床即病床,此典在墓志及古诗文中亦被多次使用。如唐初名臣程知节墓志中便有“奄结蚁床之袄,俄嗟鹤版之召”[4]。蚁床亦是指病床。另有清钱谦益《放歌行赠栎园道人游武夷》:“心惊蚁床自急捣,梦入鼠穴仍供趋。”[5]其中与“心惊蚁床”相对仗的“梦入鼠穴”亦是典出于《世说新语》之中,引自《世说新语·文学》“卫玠冥思成疾故事”[6],亦与疾病相关,因限于篇幅不再详述,足可明确佐证蚁床即病床,是引自《世说新语》中的典故。古诗文中对“蚁床”一词的使用尚有很多,略举一二:

宋刘克庄《寄呈阳岩》:“与君非复昔年时,我瞎君聋各已衰。萤案头光何必照,蚁床下斗不须知。”[7]清钱大昕《耳聋》:“蚁床牛斗干谁事,蚓窍蝇声任尔矜。”[8]清叶绍本《悼亡诗三十首之二十六》:“频年病悸却空闺,牛蚁床头梦尚迷。”[9]等等。这些例证中蚁床都是引《世说新语》中“床下蚁动”之典,可明确蚁床的固定含义。由此可见,阎庄墓志中蚁床的含义绝非是灵柩,而是引自《世说新语》之典,形容阎庄之病状。

2.鹤版

鹤版亦作“鹤板”“鹤书”,借指征聘贤士的诏书,在墓志及古诗文中多有成例。除前面所举《程知节墓志》中“奄结蚁床之袄,俄嗟鹤版之召”之句外,还可举例多种。如:唐王勃《上绛州上官司马书》:“鸾扃停逸,频虚不次之阶;鹤板征贤,累发非常之诏。”[10]雍正《陕西通志·经籍志》引《吴筠宗元先生集》:“先生讳筠,字贞节,华阴人,生年十五,笃志于道,隐于南阳。天宝初,玄纁鹤版征至京师。”[11]唐皎然《同颜使君真卿岘山送李法曹》:“云书捧日去,鹤版下天来。”[12]唐顾云《题致仕武宾客嵩山旧隐诗序》:“遥飞鹤版,亲授蒲轩。”[13]

联系阎庄墓志上下文来看,墓志中称他“方谓福善攸征,践棘林而底绩;辅仁斯验,坐槐庭而缉道”。此句中“棘林”指九卿之位。南朝陈徐陵《让五兵尚书表》:“不期枚乘老叟,忽降时恩;冯唐暮年,见申明主。擢宰京邑,朝坐棘林。”[14]“槐庭”则是指三公之位。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一首并序》:“出参太宰军事,入为太子洗马,俄迁秘书丞,赞道槐庭,司文天阁。”[15]唐杨炯《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幽垅埋魂,终降槐庭之赠;高门纳驷,式居茅社之封。”[16]阎庄是太子家令,为太子家总管,并服侍太子多年,如果太子上位,其列三公九卿之位,亦未可知。上文中皆为三公九卿等词句,间接验证了鹤版即是“征聘诏书”之意。但可惜的是在阎庄志得意满、前途光明之时,却突遇太子亡故,其仕途似乎走到了终点。

值得注意的是,程知节墓志中“奄结蚁床之袄,俄嗟鹤版之召”一句,按《旧唐书·程知节传》载,程知节死前不久“授岐州刺史。表请乞骸骨,许之。麟德二年卒”[17]。两相对比,程知节墓志中的“俄嗟鹤版之召”一词显然是指朝廷授他岐州刺史之事,但却被程知节辞官。阎庄墓志中的“随鹤版而俱逝”,却因缺少史书无载,未详何指。但对比程知节墓志中相关词语的用法可以判断,阎庄墓志中的“鹤版”含义同为授阎庄某官职,可能是指阎庄被授“太子家令、轻车都尉”一事,也可能是朝廷另拟授其他职位。但无论是指什么,都随着阎庄生病及太子亡故,功名官位都化成了过眼云烟。

3.积痗

“痗”意为忧思成病,“积痗”即是积久忧病。清施闰章《官湖西二载矣感而有作》:“中夜多转侧,积痗成烦疴。”[18]龚自珍《刑部主事番禺黄君妻周墓碣铭》:“矧后媪之积痗兮,非女子之善戚。”[19]可见阎庄之病源于忧思。那么他忧思为何呢?阎庄虽是太子家令,但是他的前途全倚仗于太子。此时高宗体弱,太子正处于潜在危机包围之中,对于阎庄的打击也不断而来。

一年多前,咸亨四年(673)十月,阎庄之叔权臣阎立本病亡。阎氏家族失去梁柱,也使阎庄失去重要倚靠。上元元年(674)八月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上元二年(675)三月,高宗风眩病加重,不能听政,政事由武后处理。高宗甚至欲逊位于武后,经宰相郝处俊劝谏才止。此后武后引文人学士于宫中著书,并参决表奏,以分宰相之权,被称为“北门学士”,权势斗争开始白热化,形势对于太子一派愈来愈不利。特别是上元元年十二月蒋王李恽自杀,上元二年三月武后杀周王显妃赵氏,短短三个月之间便有数人身亡,这些血腥内斗无疑已使阎庄倍感危机,更使阎庄忧思加重,阎庄因积痗而突然发病的可能性是极大的。此时太子及其拥随者为摆脱危机是否采取或谋划过什么行动,史书无载,亦难以猜测。

4.遘祸

说文解字称“遘,遇也”。遘祸即遭遇祸事,在古诗文中亦多有成例,今不再举。从墓志上“积痗俄侵,缠蚁床而遘祸”一句可知,阎庄在忧思成疾、病后才“遘祸”。“遘祸”指遭遇太子薨这一祸事,无论太子是病死还是被杀,对于阎庄而言都是飞来横祸。太子突然去世,太子一派包括阎庄在内的臣属失去倚仗,瞬间失势,官场前途几乎消逝。

5.剑匣双瘗

“剑匣”一词典出东晋王嘉《拾遗记》卷一“未用之时,(剑)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20]。剑在匣中,在古诗文中常用来表示期望得到赏识之意,如唐骆宾王《和李明府》“讵怜冲斗气,犹向匣中鸣”[21]。可惜的是随着太子的亡故,阎庄已难得到赏识,只能如双瘗的剑匣一般,抑郁于黄泉之下了。

由此可见,经过对阎庄墓志的重新考证和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出,因权势斗争激烈,太子派属失势,加之其叔宰相阎立本去世,皇族接连被杀……连续的打击,使阎庄忧思成病,病中不幸又遇太子薨,因此一病不起,郁郁而终。

至于太子之死的原因,以前或认为阎庄墓志为太子被毒杀之事增加了佐证[22],但是经过重新考释,却发觉似乎并非如此,所谓佐证多源于对墓志字词误读所致。仔细研读,墓志中并无更多信息可说明太子之死的原因,至于太子如何亡故,还需要史学家从其他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

二、阎庄未载入《宰相世系表》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墓志所载阎庄死后“恩敇赗赠,有加恒礼,赐灵举传承,递送还京”,应该说皇上还是给予了他极大的哀荣,更从侧面证实阎庄为病死之实。阎庄死在洛阳,葬于长安附近的“雍州乾封县福阳乡阳原里高阳原”之中。墓志中对此称为“斧坟孤永”,“斧坟”意为坟之封土如斧相似。如:元同恕《将仕郎赵君墓志铭》“斧坟尚永,永其不泯”[23]。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的“孤”字。阎庄死时已经52岁,但是墓志中并无阎庄子嗣的记载,史料文献也无任何记载,似乎阎庄没有留下子嗣。其父阎立德陪葬于昭陵,其叔阎立本则葬于江西[24]。另外从出土的阎氏家族墓志来看,阎氏家族在长安葬地散布于白鹿原、高阳原及少陵原上[25]。彼此相距较远,似无固定家族墓地,在阎庄夫妇合葬高阳原之前,高阳原上也无阎氏家族人葬此地的记载。综合分析,笔者认为阎庄墓志中“斧坟孤永”一词可能有两个含义。一是阎庄并无子嗣,香火无续。二是阎庄很可能没有归葬祖茔而是孤坟独处。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载阎立德只有一子为玄邃(即阎邃),并无阎庄之名[26]。《新出阎庄墓志铭》一文中将其与武后联系,推测是阎家迫于武后淫威将其除名的结果。但是结合近世出土的阎氏家族的墓志可知,已知的《宰相世系表》中所遗漏的阎氏家族成员有多人,而非阎庄一人。如2011年出土于陕西的阎泰墓志称:“父立德……谥曰康……君即康公之第三子也。”[27]可证阎立德还有第三子名阎泰,而阎泰同样未载入《宰相世系表》之中。又如《宰相世系表》载,阎邃(即阎玄邃)仅有二子,为知微、巨源,但是据2002年出土于西安的阎识微墓志可知,阎邃还有一子为阎识微[28]。这些例证都可说明《宰相世系表》中对于阎氏家族记载疏漏较多,资料未可足信。造成《宰相世系表》阎氏家族成员疏漏较多的原因,据笔者分析可能有二。一是通常认为《宰相世系表》为宋代吕夏卿所作,本于《元和姓纂》以唐人文集和一些氏族谱牒作补充材料编辑而成[29]。此时距盛唐已远,限于材料等缘由,难免疏漏。二是阎立德之孙阎知微因叛国降默啜而使阎家被夷三族,《旧唐书》卷七七载:“知微经岁余自突厥所还,则天以其随贼入寇,令百官脔割,然后斩之,并夷其三族。”[30]阎氏一脉从此断绝,所存谱系资料更少。另一方面,连叛国降敌导致阎氏被夷三族的阎知微都载入《宰相世系表》,而阎庄反没载入,必然不是由于阎庄被阎氏家族除名的结果,只可能是《宰相世系表》编写者因材料有限而漏编而已。

另外,两《唐书》阎立德、阎立本传中,均称阎氏家族为“雍州万年人”,但是阎庄墓志则称阎庄为河南人,并在河南县(洛阳)宣风坊有宅第。参考近年出土的阎氏家族成员墓志,如阎用之、阎泰、阎婉、阎氏、阎仲连等墓志中皆自称为“河南人”[31],阎庄墓志连同阎氏家族其余成员墓志可证阎氏家族应为河南人,两《唐书》所记不确。

三、阎庄墓志与程知节墓志比较

程知节墓志于1986年出土于礼泉县烟霞乡上营村,现藏于昭陵博物馆中。据墓志可知,程知节葬于麟德二年(665),入葬时间比阎庄墓志早11年。但是经过笔者对二墓志进行比较后却发现,二志不仅格式、风格相似,在词句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

“奄结蚁床之袄,俄嗟鹤版之召。”《程知节墓志》

“积痗俄侵,缠蚁床而遘祸;浮晖溘尽,随鹤版而俱逝。”《阎庄墓志》

“大父名扬,懿哉显考。”《程知节墓志》

“大父名尊,于穆显考。”《阎庄墓志》

“虽福信偕老,而义遵同穴。”《程知节墓志》

“未终偕老,奄先同穴。”《阎庄墓志》

“智兼三略,艺总六钧。”《程知节墓志》

“艺总三略,弓弯六钧。”《阎庄墓志》

虽然这些字句或有墓志文为套话之用,但是“蚁床”“鹤版”“艺总六钧”这类的词联用却并非常见。二墓志铭很可能有一定相承关系,甚至作者极有可能为同一人。

阎庄墓志作者为太子率更令李俨。李俨两《唐书》无传,现存作品多篇,但主要是以碑文为主,甚至清河长公主李敬的碑文亦出自于李俨之手[32],可见他是当时有名的碑文撰手。程知节墓志中未留下撰写者姓名,但是通过同阎庄墓志比对,很有可能碑文的撰写者即是李俨。尤其是李俨同程知节家有一定联系,他曾为清河长公主李敬撰写碑文,而清河长公主正下嫁于程知节之子程处亮。清河长公主薨于麟德元年(664),与程知节下葬时间只隔一年。因此程家就便请李俨为程知节撰写碑文的可能性是极大的。(www.xing528.com)

综合来看,笔者通过结合阎氏家族新出系列墓志,对阎庄墓志重新考释,认为阎庄极有可能为病亡,在病中又遇太子薨这一不幸,倚仗忽失,仕途已断郁郁而终。阎庄不见于《宰相世系表》并非家族除名所致,而是《宰相世系表》编写者材料不足,缺漏所致。同时笔者根据阎庄墓志与程知节墓志的对比,推测出二志撰写者为同一人,即李俨。诚然,由于笔者学识及材料所限,考证或有不当之处,尚待方家指正。

附记:陕西师范大学臧振教授虽与笔者观点不一,但在本文的修改过程中,提出过许多有益的意见及建议,在此深表感谢。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注释】

[1]臧振:《西安新出阎立德之子阎庄墓志铭》,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455~462页。后文引此文章不再标注。

[2]即洛阳宣风坊,此处权贵宅第众多,如李重俊、苏味道、宗楚客等都曾在此先后置宅。

[3](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487、488页。

[4]陕西省社会学院、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编:《大唐墓志书法精选:程知节高力士墓志》,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第6页。

[5](清)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六,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第266页。

[6]《世说新语》,第109、110页。

[7]辛更儒编注:《刘克庄集笺校》卷三六,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1944页。

[8](清)钱大昕:《潜研堂集》续集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275页。

[9](清)叶绍本:《白鹤山房诗钞》卷七,《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1483册,第34页。

[10](清)蒋清翊:《王子安集注》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71页。

[11](清)刘於义:雍正《陕西通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555册,第519页。

[12](清)彭定求:《全唐诗》卷八一八,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9297页。

[13](清)董诰:《全唐文》卷八一五,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8586页。

[14]许逸民编注:《徐陵集校笺》卷四,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337页。

[15]张启成译注:《文选全译》卷五八,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057页。

[16](唐)杨炯:《杨炯集》卷六,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87页。

[17](后晋)刘昫:《旧唐书》卷六九《程知节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503页。

[18](清)施闰章:《学馀堂诗集》卷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1313册,第418页。

[19](清)龚自珍:《龚自珍全集》第二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55页。

[20]孟庆祥译注:《拾遗记译注》卷一,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7页。

[21](清)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65页

[22]于赓哲:《幽幽青石寂寂孤魂——〈阎庄墓志铭〉与武则天长子李弘之死》,《历史学家茶座》第八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4页。

[23](元)同恕:《榘庵集》卷八,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206册,第728页。

[24]阎立本墓在今江西省玉山县武安山上,但另据清乾隆《西安府志》卷六五载,阎立本逝后,陪葬昭陵。孰是孰非,难以为断。但是阎立本未归葬祖茔这一点却是确定的。

[25]杨军凯:《唐阎识微及夫人裴氏墓志考释》,《文物》2014年第10期,第68~73页。

[26]赵超编著:《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576页。

[27]赵君平、赵文成编:《秦晋豫新出土墓志搜佚续编》,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年,第344页。

[28]杨军凯:《唐阎识微及夫人裴氏墓志考释》,《文物》2014年第10期,第68~73页。

[29]赵超编著:《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第1页。

[30]《旧唐书》卷七七《阎立德传》,第2680页。

[31]张应桥:《唐画家阎立本郡望考辨》,《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第7~9页。

[32](清)陆心源:《唐文续拾》卷二,《续修四库全书》集部总集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1651册,第226、22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