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以城市建设为主体。城市规划自1984年编制后,经多次修改,2005年确定城市规划采用“一城双区、轴线串接、山环水绕、方格路网、多中心多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将城区划分应山、广水两大片区。由于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城市建设基本处在边规划、边修改、边建设的过程中。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以小修小补道路逐步硬化为主。80年代以后,城区建设的特点是拆旧建新,即对旧城进行改造。自1988年永阳大道改造建设始,应山城区相继对东大街、观坡路、四贤路、三环路、西正街、东正街等街道进行改造建设。广水城区相继对中山广场、中山大道、解放路等进行改造建设。至2008年,旧城改造共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总投资1亿余元。经过近20年改造建设,城区面貌有较大改观。改造建设后,街道宽阔,两旁建筑均为五层以上楼房,店铺整齐划一。印台广场、中山广场、滨河公园的建成,让应山、广水两地居民有了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在旧城改造建设中,应山、广水两城区建成商住小区40余处,商住楼数百栋,许多居民迁住商住小区。在城区楼房变高、道路变宽、城区不断扩大的同时,乡镇建设也发生巨大变化。乡镇的街道均扩宽硬化,楼房取代平房,自来水取代井水,区域面积普遍成倍增加。城市的建设发展,更需要科学有效的城市管理和市民文明程度的提高。把广水建设成一个真正的文明卫生、宜居宜业的园林城市,仍是今后长远的奋斗目标。1984年分别修编城关镇、广水镇总体规划。1989年、1998年两次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2000年初获省政府批准实施。自2005年最后一次完成修订的城市规划后,城市建设即按照规划实施,应山、广水两城区旧城改造、新城区建设基本完成。
1978年至2008年,应山城区东正街、航空路,广水城区中山大道、解放路,开发区鄂北大道,十里城区辉盛大道等城区道路不断扩建、改建、新建、整修、装饰。供水、排水管网不断延长,应山城区日供水能力由1980年2500吨,到1999年提高到40000吨;广水城区供水普及率由1980年的5%到1991年达到91%。1979年至1985年,全县城镇新建排水沟渠13570米;2000年至2008年,安装排水涵管49054米,应山、广水两城区排水管沟总长度107千米。到2008年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8.0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2平方米,公共绿化面积达9.2万平方米。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广大市民生活更加便利,应山城区的印台山公园、滨河公园和应台广场,广水城区的白泉公园、东河公园和中山广场等以及城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均为城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www.xing528.com)
2007年以来,着眼于“三化同步”,以“两个新区”为重点,以“三城同创”为抓手,致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新型中等城市的总体思路。到2011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7%,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7平方千米,城区的人口增至27.5万人。一是出台相关政策。在编制系列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了配套政策及落实措施,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完善城市功能。先后投入15亿元用于重点市政工程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的功能和品位。先后完成了四贤路、三环路、十长路等30条道路的配套建设。高标准改造了东岳广场、印台广场、中山广场等城市广场。建成应山中心客运站、应山污水处理厂和应山垃圾处理场,实施了一系列城市路桥、管网改造。启动了十里城市新区、应山大道商居新区和应广大道扩建工程,拉大了城市建设框架,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三是加强园林绿化。高标准完成了印台山公园、滨河公园、应山河两岸景观带三大园林工程和应十大道等15条道路绿化工程建设,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2011年,城区人均绿地面积6.8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为31.02%、绿化覆盖率达到36.4%。四是推进小城镇建设。出台《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长岭镇、武胜关镇获第三届小城镇“神农杯”,支持乡镇“以地生财”、经营城镇,投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观,杨寨、李店、陈巷、马坪、余店等集镇建设出现明显变化。为推进广水市城镇化进程再添一道靓丽风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