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化完成,建立在新的生产关系,这种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存在矛盾。当时全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应山生产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还很薄弱,要解决矛盾,就要有物质基础,因此,县委县人委集中主要力量,发动群众搞好生产,争取全面丰收。
1956年和1957年的农村工作,主要抓生产和整社。由于合作化运动发展快、时间短、工作粗糙,存在不少问题。根据省、地委指示,1956年2月县委决定,停止高级社的发展,全力转向以做好春耕准备工作为中心的整社方面,使农业社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决定下达后,县委第二书记臧成德等县委成员分赴陈巷、城郊、蔡河等地参与并指导整社工作。县委农村工作部长王福林和县委工作组在城郊区北斗农业社和陈巷区幸福之路农业社蹲点,摸索经验。
1957年3月,县委批转农村工作部《关于当前整社工作情况与问题的报告》,肯定以“包工、包产、包成本”(简称“三包”)为中心的全面整社工作。县委在批语中指出:“现已做好‘三包’的社,应全力动员转入生产,结合调整解决突出不公和其他尚未解决的问题。正在进行‘三包’的社,应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在更加踏实的基础上,力争在大农忙前把整社工作做好。……对遗留问题大,进度迟缓的社,应分清问题主次,突出抓住解决阻碍当前生产的主要问题。”并着重提出:“不论哪一类社,做好小段安排,组织生产,是当前一个极为重要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整社中,县委及时推广了团山乡望城农业社在扩社并社中处理经济问题的作法,促进了扩社并社和农业社的发展。通过整社、搞好三包、加强生产责任制,调动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接着开展以清理财务为重点的第二次整社,解决财务管理中的混乱现象,密切干群关系。1957年7月第三次整社,以贯彻“民主办社”方针为中心,处理并社后各项经济遗留问题,改进经营管理,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社员个人利益关系 。通过三次整顿,使农业社得到稳定和巩固。(www.xing528.com)
整社后期,县委发出《关于当前并社分社和扩社问题的意见》,指出:“我县农业社社均157户,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农业社户数基本上是合适的,应稳定相当长时间不变动。100户以下的小社,根据群众的要求,如果有利生产,也可以合并。对100户以上的大社,原则上不提倡合并;若合并应十分慎重并报上级批准。关于分社问题,原则上不动,有问题应尽量设法解决,最后解决不了的可以分社。总之,要贯彻好农业社的互利政策。”当年统计,原有925个社中,有92.3%的社有不同程度增产,参加合作社的86562户社员中,有69596户增加收入,占总户数的80.4%。
在调整合作规模过程中,运用农业技术改革措施,包括推广良种中稻胜利秈、小麦南大2419、岱籽棉和胜利油菜、金皇后玉米,推广黄泥选种和稀秧密植,推广药剂拌种和农药防治病虫等,收到农业增产、社员增收的效果。
1957年,县委根据地委“精简上层,充实下层”和下放干部的决定,从县直机关和区镇抽调32名干部,下派到乡、社担任总支书记、乡(社)长,为农业第一线充实了有生力量。抽调一批年轻有文化的干部到孝感农机训练班学习使用农业机械,直接为农业、水利建设服务。为解决农业社缺乏财会人员的问题,县委从粮食、供销等部门抽调120名高小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职工,担任农业社会计。这一年县委县人委还发出《关于加强对中、小学毕业生的劳动教育工作领导的联合指示》,号召高小和初中毕业生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为巩固和发展农业合作社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