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园中生活记趣:十七至二十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趣闻

园中生活记趣:十七至二十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趣闻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祭祀活动并不过分依赖场所的空间权力分布,比如在天坛中的祭天活动,而是更多依赖于皇帝个人的取向,因此,在园林中往往以串联一系列园林中的景点来完成每场祭祀巡游活动。除了重要祭祀活动之外,圆明园中还有一项有趣的活动,便是皇帝在园中同乐园和含经堂买卖街做“庆丰图”时微服私访式的巡游。较为著名的,便有南北朝时期宋少帝刘义符在御苑华林园中设店铺并亲身扮演商贾以作乐的记载。

园中生活记趣:十七至二十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趣闻

马国贤虽然在中国的时间并不长,但却是较多侍从于康熙皇帝的少数传教士之一,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底,马国贤陪着康熙皇帝从热河行宫回到北京,随即便进入畅春园。由于刚刚在热河受命完成《承德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马国贤得以相对自由地出入热河行宫和皇帝位于北京西北郊的行宫畅春园。

显然,作为皇帝在京驻跸和园居理政之地,这里与帝国的政治产生了密切的联系。马国贤甚至在园中经历了康熙皇帝废黜皇太子的宫廷巨变和康熙皇帝驾崩的历史时刻。然而,比起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惊心动魄,马国贤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更愿意将在园林中日常的情趣传达给他遥远的欧洲朋友们:

钓鱼累了,皇帝就由妃子们陪同,到怡然亭歇息。树林里有着野兔、鹿和大量的猎物。一些开阔地带种上了谷物和蔬菜,其间散布几块果园和花圃。在所有这些提供了舒适环境的地方,都有康乐场所和太监居所。这儿还有后宫寝院,其门前都有大的空地,每个月举行一次贸易集市,让妃子们娱乐消遣。所有的伙计,都是太监扮的,所以他们展示的是最贵重和最精美的货物。

皇帝参与每年的农事,是清代政治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典仪。每年,在位的皇帝都要以隆重的仪式祭祀天地,就像他们在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等处所做的祭祀一样。但相比之下,在园林中的祭祀则带有更多的娱乐色彩。由于祭祀活动并不过分依赖场所的空间权力分布,比如在天坛中的祭天活动,而是更多依赖于皇帝个人的取向,因此,在园林中往往以串联一系列园林中的景点来完成每场祭祀巡游活动。

王致诚便参与了多次的巡游活动,并且目睹了巡游和烟火的盛况乾隆五年(1740年)七月十五日时值中元节,刚刚完工的福海一区便迎来了首次中元节放灯的庆典。才在如意馆中渐渐熟悉绘画工作的年轻耶稣会士王致诚,参加了这场盛大的仪式。在给达索先生的信中,他写道:

如要领略到这片湖面的盛景实况,我想您应该在游船环集之时来此游览。水面或波光粼粼、或如镜平湖,时或泛舟,时或垂钓,时或对阵,时或竞舟,时或还有其他娱乐,皆在水面上开展。但至为重要的是,一些晴朗的夜晚,烟火盛宴会在此举行,当是时,园内殿宇齐明,舟船耀目,火树银花。盖因中国烟花技术,胜我国良多,其精彩为所未见。仅就在下个人囿见,中国烟花较之欧陆,无论法国或意大利,皆可完胜之。

这种“游船环集”的场面,在两年后的正月十三日至十九日又在圆明园的“山高水长”举办。乾隆七年(1742年)正月十三日至十九日,每天夕阳西下之际,山高水长便开始烟火。彼时,皇太后和后妃内眷会在楼上观赏,皇帝则率王公大臣、外藩王公和外国使臣在楼前观阅。此后,这样的元宵火戏便从正月十三日起至燕九日收灯,称为“七宵灯宴”,后来遂成园中定例。王致诚再次亲眼目睹了这次灯宴,他在信中难掩对灯宴的赞许:

无疑您应该对中国著名的盛会——元宵节有所耳闻。每年的正月十五皆要欢庆佳节。是日,无论贫富,皆亮灯为乐。灯具花式繁多、大小不一、价分贵贱。元宵盛会之时,举国灯火通明,尤以皇宫中为最,而宫苑中至为美观,容我向您一一描述。彩灯高悬于殿堂廊庑之上,船灯则在水溪池沼中随波逐流。假山与桥梁之上,林木与花树之间,各式灯具巧制玲珑,状如飞禽走兽,花、果、瓶、盆、船艇诸式咸备。

更有以丝绸、牛角、玻璃、母贝等,材质不下千类,亦有饰彩绘刺绣者,不胜枚举,价格各异。有价值千金者,形式繁复,工艺精湛,颇具巧思,美轮美奂,实难尽述之。华人于此及建筑营构之艺匠,实非吾国所能及也。

福海内举办龙舟竞渡,还是在乾隆七年(1742年)的五月初五日端阳节。是日,乾隆皇帝率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亭观阅龙舟竞渡,皇太后和后妃内眷们则在蓬岛瑶台观赏。除了龙舟之外,圆明园的海子内,最常见到的,是一种被称为“月波舻”的游船。其形式也类似于建筑,这些舟舫成为圆明园水上的一道风景,为全园增色不少。

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日的一次大型巡游活动,更是将此类祭拜活动的胜况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日正值中元节,这天从早到晚,乾隆皇帝从九州清晏出发,开始他一天的巡游与祭拜活动。据《穿戴档》的记载,当日巡游线路如下:

九州清晏——慈云普护(拜佛)——万方安和……清静地(磕头)——安铀宫(磕头)…… 佛楼(拜佛)……舍卫城(拜佛)……西峰秀色(进早膳)——蕊珠宫……长春园各处(拜佛)……广育宫(拜佛)…… 勤政殿(办事,引见)——同乐园(进晚膳)——九州清晏——佛楼(拜佛)——古香斋(拜佛)——福海(看河灯)——九州清晏(寝息)。

除了重要祭祀活动之外,圆明园中还有一项有趣的活动,便是皇帝在园中同乐园和含经堂买卖街做“庆丰图”时微服私访式的巡游。“庆丰图”实际上是皇帝奉皇太后在同乐园进膳、看戏逛街的巡游活动。起始于乾隆六年(1741年)正月十三日至二十八日,此后岁以为常。

圆明园中的“买卖街”共有两处,一处位于圆明园西部的舍卫城之南、同乐园以西,呈“丁”字形布局;另一处在长春园含经堂东侧,为单面长排的铺面房。王致诚在来华不到三年,便参与了首次的“庆丰图”活动。活动是在舍卫城与同乐园旁的买卖街进行的。其中有趣的表演,被他详细地记录在给达索先生的信中:(www.xing528.com)

从帝宫起始,筑有通衢,达至小城。小城位于整座宫苑中部,城中有广场,每侧长约一英里,四向皆设城门,以辨方正位;有城楼、墙垣、堞雉、护栏和城垛;大道广场、庙宇市廛、商店衙署、宫殿船埠,无所不备。真可谓北京都城之缩影。

您想必会问,营建此城有什么用意吗?它是皇帝在遇到叛乱或革命时撤退的安全之地吗?它很有可能是为这一目的而营造的,抑或极有可能反映出设计者的另一种构思:即,当皇帝想体察民生时,立即能够在这座具体而微的城池中感受到伟大城市中所有繁华和忙碌的乐趣。

在皇家宫苑内营造设置街市店铺的传统,在中国古代造园活动中也颇为常见。较为著名的,便有南北朝时期宋少帝刘义符在御苑华林园中设店铺并亲身扮演商贾以作乐的记载。唐中宗在长安玄武门亦举办过类似活动。后北宋徽宗亦曾于艮岳内建高阳酒肆,南宋御苑之内更是大为盛行此类市肆,并由太监充任店员以买卖为乐事取悦皇帝。身处门禁森严的宫廷,皇帝虽有生杀予夺、指点江山的权利,但难免有高堂之上的寂寞。王致诚体察到这浮华背后的寂寞,继续写道:

中国的皇帝为彰显其威严,倍受约束,他甚至不能直接向人民展现自己的仪容。即使当他出宫巡察,他对自己所经之地也看不到什么。因其出巡沿途的商业市贾、集镇民居均需闭户,各处施以屏障,到处张贴布榜,以使臣民不得亲见之。出巡之前几小时,必先清道、禁绝人行,有误闯侵道者,必将由其禁卫军严厉处置。无论何时出巡,皆有骈骑开道,森列道路两侧,既为安全计,亦可阻防他人入内。作为中华帝国的皇帝,他们被迫生活在这种怪异的孤独之中,他们只能一直倾力弥补自己在公共娱乐活动的缺位(因其位分尊贵,绝无亲民之可能),不得不别开生面,根据他们不同的口味和幻想,聊以自娱。

王致诚打听到这座小小的舍卫城,便是先帝雍正皇帝肇造的:

在这两朝中 (正是因为当朝清帝的父皇下令营建了这座小城),每年中总会有那么几次,小城被拨用作为表演场。宫监入城,乔充商贩市贾,商业、市侩、手艺人等,应有尽有,熙攘往来其中,俨然帝都市廛。在指定的时间,每个太监都穿戴上指派给他的服装,或为工役、或为士卒,推车担筐……简言之,各有其事,各司其职。

当“庆丰图”活动开始的时候,各种有趣的场景便出现了,甚至为了讨好皇帝和皇太后,而故意设置一些颇有戏剧性的冲突:

开埠迎船,商铺开张,陈肆列货,各分路段;四分之一的人贩卖丝绸,余下的人卖棉布;另一条街则贩卖瓷器,还有一条街贩卖漆器。您能买到任何想要的东西,木器衣装、妇女珍饰、旧籍典藏、古玩雅好,应有尽有。酒肆茶坊、行台村店开张,果酱走贩、针线游商等皆沿街吆喝,揽裾而售,均无禁止。而皇帝微服临幸之时,亦与其臣民鲜有区别。每个人为了完成交易任务,都竭尽全力,甚或破口大骂,拳脚相加。集市中的混乱之象,真假难辨,活灵活现。

更有衙役押解闹事者,对簿公堂,申明王法,虽纯属虚构,但却真施以杖责,立即执行,悉以游戏出之,皆在取悦君王。皇帝的这项消遣时常会让他的演员们饱受皮肉之苦。

在这样的表演中,甚至也不忘记 “神偷”的角色。一批最轻巧灵活的太监被择以担此重任,若一旦罪行败露,他们会被当众羞辱 (至少他们会遭受形式上的谴责),依据罪行程度与性质被当场杖责,甚至会被刺青发配。若他们偷窃得巧妙,就能笑到最后,欢呼雀跃,受到大家的掌声喝彩,而受害者则呼告无门。然而,在市集结束后,所窃之物仍需物归原主。

当然,这些嬉闹的市集,并不是真正的买卖,而是为了取悦皇帝的表演活动。王致诚在记录了这一幕幕有趣的园中生活后写道:

此类市集 (如我之前所言),仅为取悦帝后嫔妃而设,王公显贵鲜有获准参与这非同寻常的仪式者,偶有参与,也必须等到嫔妃们玩累回宫之后。市集中展陈与交易的商货,主要归京城商贾所有,商贾委托内监代售,所有交易真实可查,因此市集中的讨价还价并非假装演戏。尤其是皇帝本人总是买很多东西,由此可以确定,商贾们经常能在皇帝身上大捞一笔。一些宫女和太监们还卖便宜货。所有的交易若不是假中存真,就会过于枯燥、一本正经,现在则在熙攘间多了许多热闹和趣味。

这热闹的场景想必给王致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通过书信,给远在欧洲的人们以无限的想象,正如马可·波罗通过游记给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扇东方世界的窗扇,王致诚这些极具表现力的生动描写,给当时的欧洲带来了中华帝国宫廷之内的真实见闻。在遥远的欧洲,当人们在阅读他信件时,怎能不产生对古老东方帝国的热望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