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诚来华前,供职清廷的耶稣会画师就是郎世宁。在耶稣会传教的不同教会之间存在着地区的差异和分歧。郎世宁来自意大利,且与葡萄牙教区关系密切,在清朝宫廷内因为画艺而获得皇帝信任的消息,使其在耶稣会拥有较高的声望。在康熙皇帝晚年,由于“礼仪之争”而采取的教禁政策使其他传教团体在传教方面日益困难,来自法国的耶稣会传教士们,亟需一位来自法国的艺术家通过绘画艺术的方式去接近帝国权力的中心——皇帝。
郎世宁是第一位获得清代宫廷认可的西洋画师。郎世宁1715年到达中国之时,正值康熙五十四年。此时的康熙皇帝对有关西方的文化、科学与艺术充满好奇,郎世宁因此以艺术家的身份被召入内廷成为清廷供职的画师。其供职时间跨越康雍乾三代王朝,历时之久,无人能出其右。
郎世宁被认为是近现代东西方美术交流史、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康有为在其《万木草堂藏画目序》中称其为“合中西而成大家”,指出:
郎世宁乃出西法,他日当有合中西而成大家者,日本已力讲之,当以郎世宁为太祖矣……国人岂无英绝之士应运而兴,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者,其在今乎?吾斯望之。[7]
郎世宁,字若瑟,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Giuseppe Castiglione),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7月19日生于意大利北部米兰公国的圣玛尔切里诺。他自幼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六岁便进入一名米兰著名画家[8]的画室,从研磨颜色到修习绘画,从模仿老师的作品到复制一些作品,在随这位画家学习绘画与建筑期间,受到过较为系统的训练。
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朗世宁加入欧洲天主教会的宗教组织耶稣会,并为意大利的教堂画壁画。1714年时,郎世宁居住在葡萄牙里斯本及科英布拉从事宗教绘画创作。就在这个时期,郎世宁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715年8月17日,他以传教士身份被耶稣会葡萄牙传道部派遣,经历近十五个月的海上航行,抵达中国南方沿海的葡萄牙殖民地——澳门。在澳门期间,郎世宁首先学习了中文,并确定以“郎世宁”作为自己的汉名。
在宫廷供职期间,郎世宁一边学习汉文和满文,一边学习中国的绘画技法,以融会贯通中国水墨画和西洋油画之间的技术差异。他改良绘画纸张,混用中西两种绘画颜料,还将中西绘画技法创新融合,这些主动的探索为他在清朝内廷取得了稳固的地位。在绘画题材上,他从初期的人物、动物画,转向情景、静物画和建筑内饰等多种题材。虽然他限于传教士的身份,但仍然得到康熙皇帝的青睐和重视,这在其他传教士身上几乎再也没有出现过,直到王致诚来华。
郎世宁供奉清廷自康熙皇帝始,但在其漫长的宫廷画师生涯中始终未能获得创作的自由。古伯察在《基督教在中国》一书中记载:(www.xing528.com)
世宁从事历史肖像绘画已久,只是遂被迫放弃其从前学业,而在玻璃上作油画,在绢上做水彩画,绘树木、果实、动物之时多,画像之时罕。其作业仅在制作窗帘、屏风、扇面,而不在真正绘画。严密表现生物或静物之性质,兽之一毛,鱼之一鳞,花叶之纤微,皆须详细绘出。[9]
郎世宁供职内廷后,更是无暇兼顾其传教的事务,绘事繁忙,以至于仅能以余暇在北京的教堂绘制两幅大帧的画作。三位皇帝对待朗世宁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虽喜爱他的绘画艺术,但除绘画之外,从不与之接触谈话。倒是乾隆皇帝,对郎世宁颇加眷赏,常到他作画的如意馆命他绘画御容,并亲授绘画之法,修改他的作品。
在宫廷供职期间,郎世宁逐渐摸索、适应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形成了他融汇中西方绘画技法的独特方式,并绘制了一些重要的代表作,如《柳荫八骏图》(图8)《聚瑞图》《嵩献英芝图》《乾隆大阅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弘历平安春信图》(图9)《平定西域战图》《十犬图》《仙萼长春册》《弘历朝服像》(图10)《塞宴四事图》,等等。
其中有一副甚为独特,就是《弘历平安春信图》。这幅画描绘了年轻的弘历(未来的乾隆皇帝)与雍正皇帝一起的画像。这幅画像如此逼真,以至于多年以后,乾隆皇帝再次展阅,见到自己少年的容貌,欣然提笔:“写真世宁擅,缋我少年时,入室幡然者,不知此是谁”,足见对郎世宁绘画的喜爱之情。1736年(乾隆元年),刚刚即位的弘历便召郎世宁为其绘制着朝服全身像(故宫博物馆藏),并画一卷《心写治平图》记录他及其宠爱后妃的相貌。据聂崇正先生的研究,《心写治平图》乾隆皇帝一生也只打开过三次。
郎世宁在绘画技法上的探索,在这些画作中体现得尤其充分。他为了适应东方人的审美习惯,修正了他习自西方的传统绘画风格,并探索和开发了在东方特有的宣纸和绢纱上作画的技术。他结合中国水墨画“写真”的特定晕染技法,减弱绘画对象受光的强烈明暗对比,从而使人物肖像画保持了柔和色调和清晰五官的同时,还具备了东方审美所特有的欣赏习惯。在花鸟走兽画、静物画、纪实绘画等领域内,他又大胆地尝试运用几何透视、光影效果等技术,展现了中西汇融的艺术特色。
郎世宁的这些探索,对于身在宫廷的其他画家无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致诚、艾启蒙等都深受郎世宁的影响,不仅在艺术创作上直接向郎世宁学习和交流,还在具体的绘画实践上,与郎世宁共同承担创作任务。同时,郎世宁作为宫廷画院重要的传教士代表,不仅在艺术上不断探索,也广泛地将其技艺传授给画院的中外画师及其弟子,他们或独立或合作完成的大量作品,构成了清中叶画院一道独特的风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