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年阿蒂雷不多的远航行李中,有一件非常珍贵和重要的东西。这是一幅名为《三王来朝耶稣图》的油画作品,即将作为他所代表的修道会进献给新晋即位的帝国皇帝——清高宗的贡礼。他就是以这个重要的见面礼,来叩启他的使命之门。
十六世纪以来,来华传教士为传教便利,会携带品类众多的礼物以吸引信众,结交文人,亲善权贵,直至觐见皇帝。几乎所有来华传教士都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向这个古老帝国的皇帝传教,以令其改变宗教信仰而达到顺利传教的目的。虽然传教并不顺利,但是这些礼物却流传下来,成为那个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
阿蒂雷来华之前,有关清帝对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赏识和器重的消息,不断通过传教士们的信札在欧洲大陆传播。相对于郎世宁葡萄牙语(也包括意大利语和拉丁语)的传教士团[2]而言,法语传教团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那么顺利。郎世宁在中国宫廷的际遇,也引起了欧洲法国传教团的极大关注。
为了与郎世宁的影响相抗衡,不甘落后的法国传教团从中国发来请求,要求从法国国内选派有才华的画家来华传教,以便通过绘画的方式获取皇帝的欢心,进而为法国传教士的在华传教活动提供方便,从而扩大法国在东方的势力与影响。阿蒂雷正是因此被选中来华传教的。就像先他来华的传教士那样,阿蒂雷也为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开始,他仿照巴多明,取名巴德尼,但很快便改名为王致诚。
鉴于之前已有如郎世宁的经历,这件贡礼——油画《三王来朝耶稣图》是王致诚精心准备的。“三王来朝耶稣”的故事出自圣经《马太福音》,又称“三博士朝拜”。这个故事讲述了三位来自东方的“博士”往伯利恒朝拜新出生的耶稣的故事。《马太福音·博士朝拜》载:
希律王在位的时候,耶稣诞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说:“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宿星,特来拜他。”希律王听见了,就心里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他就召齐了祭司长和民间的文士,问他们说:“基督当生在何处?”他们回答说:“在犹太的伯利恒。因为有先知记载说:‘犹大地的伯利恒啊,你在犹大诸城中并不是最小的,因为将来有一位君王要从你那里出来,牧养我以色列民。’”
当下希律暗暗地召了博士来,细问那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就差他们往伯利恒去,说:“你们去仔细寻访那小孩子,寻到了,就来报信,我也好去拜他。”他们听见王的话就去了。在东方所看见的那颗星,忽然在他们前头指引,直行到小孩出生的地方,就在上头停住了。他们看见那宿星停下,就非常高兴地进了房子,看见小孩子和他母亲马利亚,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他。(www.xing528.com)
博士因为在梦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去见希律,就从别的路回本地去了。
这个故事被文艺复兴以来的众多画家绘制过,著名的如哥伦布教堂的三联画(罗吉尔·凡·德尔·维登,约1455),以及达芬奇的画作(1481,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王致诚是画家的儿子,钱德明神甫谓其“出生于画板于画笔之间”。他自幼即从其父作画,并自谓“最愉快之事,乃在涂污纸张,以待将来耗费颜色。”少年时,就表露出画术的良好素质。因绘画技艺,他经布鲁瓦西亚(Marquis de Broissia)侯爵的鼓励与辅助,而往罗马求艺。
学成归国后,王致诚在途经里昂等地时从事绘画,并因有作品传世而存其画名。直到1735年,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他,忽然决定加入耶稣会成为一名修士,只是到了教堂翻修时才会重拾画笔。“三王来朝”这个题材作为自文艺复兴以来的经典题材,他并不陌生,甚至有可能之前就画过这个故事。
王致诚这次应招来华的目的,即在于向这个古老国度的人们传教,尤其是准备向皇帝传教。选择《圣经》中“三王来朝耶稣”的故事,本身就是要向皇帝说明:耶稣基督获得了来自东方的朝拜,以此来开辟古老帝国的传教之路。可见,选择这个题材作为贡礼是颇费心思的:王致诚将自己自比为耶稣的信使,而将即将觐见的皇帝,比作东方的王,既切合两方的身份,又表达了传教的意愿,还表明了自己的画家身份,向皇帝展示了自己的绘画才能,经由一件贡礼——《三王来朝耶稣图》,真可谓一举多得。
新晋即位的乾隆皇帝,颇喜欢这个远道而来的西洋人所献的贡礼,命人将它挂在大内最尊贵的宫殿之内。皇帝的赞赏和认可给了王致诚信心,他也得到了自己的职位——直接入宫供职,作为乾隆皇帝的御用画师为乾隆皇帝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