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中式园林:十七至二十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产物

英中式园林:十七至二十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产物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究其源头,这种仿造中国园林的实践有个专门的语词——英中式园林。它来自法语的特殊词汇“Jardin Anglo-Chinois”,专指源自英国的“中国式园林”。这个词的出现与十七、十八世纪流行于英国的“中国式园林”有关。童寯则论述称,钱伯斯 “是第一位认真研究中国园林的欧洲人”。求学之后,于1755年返回英国开展具体的设计工作,从而真正使“英中式园林”在欧洲大地上出现并成为一种设计风格。

英中式园林:十七至二十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产物

十八世纪下半叶,在欧洲掀起了一场模仿中国园林的造园热潮,它对欧洲人造园观念的转变及后世西方园林的发展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究其源头,这种仿造中国园林的实践有个专门的语词——英中式园林。它来自法语的特殊词汇“Jardin Anglo-Chinois”,专指源自英国的“中国式园林”。这个词的出现与十七、十八世纪流行于英国的“中国式园林”有关。

钱锺书赞誉威廉· 坦普尔爵士(Sir William Temple,1628—1699)是 “第一个论述中国园林的英国人”,“到了威廉·坦普尔爵士,英国人的中国热达到了顶峰”。1685年,威廉·坦普尔爵士在其《论伊壁鸠鲁的花园》(Upon the Garden of Epicurus,1692年出版)中,盛赞中国园林如同是自然的一部分,表现出丰富的创造力。他认为中国人从模仿自然中发现了“无序美”,并为之特意创造了一个词“sharawadgi”。钱锺书认为“sharawadgi”的含义是那种 “故意凌乱而显得趣味盎然、活泼可爱的空间”。

童寯则论述称,钱伯斯 “是第一位认真研究中国园林的欧洲人”。他指出钱伯斯在其大著《东方园论》(Dissertation on Oriental Gardening)中,论述西方此段时期园林特征时指出:“sharawadgi”是 “斜入歪及”[5],是“在其园林中,曲线和有意识的不规则”“空间布局将视界限于某个如画院落,一个大型园林可有许多此类院落”。而这些特征正与当时欧洲流行的古典主义的正统建筑园林设计秩序及方法相对,成为重要的趋势,从而影响了英国、法国乃至欧洲的园林设计。

无论如何,坦普尔和钱伯斯都指出了来自中国的、显然区别于欧洲大陆的园林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而连接坦普尔和钱伯斯,推动这一流行趋势且被英国社会广泛接受的,则是来自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王致诚于1743年11月寄自北京的《帝都来信》。这封信寄达巴黎之时,钱伯斯恰好正在中国游历。

六年后的1749年,钱伯斯在完成漫长的旅行后到法国和意大利完成其建筑学的专业教育。求学之后,于1755年返回英国开展具体的设计工作,从而真正使“英中式园林”在欧洲大地上出现并成为一种设计风格。而此时,王致诚正在参与中国皇家御苑圆明园的修造,并且成为那个时代,最理解中国园林的欧洲人。可是他本人却并不知道,他的《帝都来信》,正在欧洲大陆产生广泛的反响,在不久也会结出文化交流的丰硕果实。

【注释】
(www.xing528.com)

[1]转引自佘敷华,张艺联著《中国面向世界:中法友谊的历史文化见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47。

[2]数字依次为出生、来华、离华、逝世的年份,三个数字则表示未离华。

[3]鲁斯洛德絮吉.奇趣轶闻杂录.(Rouselot de Surgy:Mélanges intéres sants et curieux)第4卷.巴黎,1766:1766。

[4]袁宣萍.十七至十八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77-78。

[5]关于“sharawadgi”,不同译本有不同的译法,如音译为“斜入歪及”以及意译为“曲折有致”者,但都是指向一种“不规则的、无秩序的美”。另据童明最新的《东南园墅》译本,引述1989年版《牛津英语辞典》的相关解释称,“汉弗莱斯(A.R.Humphreys)认为‘sharawadgi’在英国存在三种理解:不遵从数学原理,信奉不规则;在无穷变化之中寻找美;按照材料本身潜在的有机模式来对待自然材料。”(童寯.东南园墅.童明,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