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技术推广
50—70年代,境内农业技术推广主要围绕水稻、甘蔗、生猪的生产进行。80年代,推广神湾菠萝种植技术。90年代围绕菠萝、禾虫、水产养殖等种养和病虫害防治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发展“三高”(高产、高质、高经济效益)农业。境内“三高”农业生产合同基地面积在100亩以上的26户,共计5224亩,占耕地总面积26%。2005年,境内“三高”农业用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75%。
(一)品种改良与耕作技术
1.水稻品种引进与改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境内农民所用稻种,一向都是自留自用。由于当时生产条件较差,耕作粗放,耕作制以“挣稿”为主,栽培品种主要选择以高秆、耐浸、耐咸、抗逆性较强的粗生品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推广应用良种。50年代初,挣稿改翻耕(即双季稻间作制改为连作制),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大改革。60年代,境内推广矮秆、抗倒品种,以取代原来的高秆品种。早造有早熟的矮脚南特、广陆矮4号,中熟的广场矮、珍珠矮。晚造有溪南矮、木泉等。70年代,为了提高水稻单产,境内大量引进推广迟熟品种,早造有国际水稻所选育的科字号(即IR系统)和县农科所选育的东红等特迟熟品种;晚造有广西选育的包胎矮、包选2号和省农科院选育的秋二矮等迟熟品种。当时,早造产量虽然有所提高,但晚造由于迟熟种易受台风和寒露风影响,产量仍是不高不稳。80年代,境内重点推广耐肥、高产品种,包括早造的桂朝2号、特青2号和晚造的二白矮、青华矮等中迟熟品种,防止早造迟熟,晚造受“寒露风”影响,提高粮食产量。1981年,境内早造试种杂交稻汕优6号,逐步引进推广杂交稻。1984年开始,境内每年早造杂交优良品种种植达1万亩以上,主要品种有汕优2号、汕优6号、汕优63号等组合。1987年,境内早造推广杂交稻面积12200亩,占水稻总面积80%。90年代起,境内水稻品种向“高产、优质、高效益”转变,优质稻的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境内主要种植品种:早造有民科占、七加占、南惠早占、七桂早25、新早占、七山占、玻惠占、玻新占等;晚造有紧新四占、木新选、民华占、玻齐占、中山晚占、钢枝占等。1996年,境内插植水稻良种17805亩,占水稻总面积85%。2005年,境内水稻种植全面实现优质化。
表6—5—2 50年代至2005年神湾(新湾)推广的主要水稻品种表
2.耕作技术更新
化学除草 境内水田杂草以稗草为主,其次为牛毛茜、莎草、鸭舌草、假慈姑、四叶萍、三棱草、水花生、节节菜、萤蔺、日照飘拂草、眼子菜等。旱地杂草有马唐、白茅、香附子、狗尾草、光头稗、蟋蟀草、狗牙根、千金子、看麦娘、辣蓼、马齿苋、牛筋草、繁缕、旱稗、蒲公英、野燕麦等。传统的种植除草方式是手工或锄头操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70年代,在水田推广使用二甲四氯和敌稗,使草害得到控制。1983年起,在水田上应用最广泛的是选择性触杀型的丁草胺(去草胺),水旱两用选择性触杀型除草剂有杀草丹、恶草灵;用于旱地花生蔬菜有芽前触杀型除草剂拉索;用于甘蔗的有选择性内吸型的阿特拉津和西马津;用于山地作物和果园的有灭生型的草甘磷和克芜踪等。此后,化学除草技术取代人工除草。
塑料盆抛秧 境内传统的水稻育秧方式都是采用“中苗铲秧”。60—70年代,境内各生产队在冬末将社员自留地(即平时按人头划分的旱地)收回,利用山坑田、围田(又称潮田、水田)在开春后犁成秧地,平整后一般在立春前后3天内将催芽的谷种按早中晚熟先后分批播下,在长出合适高度时铲秧埘田。这种方法在催芽时容易造成“烧芽”以及浪费、延误农时,播后的秧苗也容易受寒潮袭击而冷死。境内育秧技术有两次改革:一是70年代初改露地育秧为尼龙薄膜覆盖育秧,抵御倒春寒天气的危害;二是90年代初推广塑盘盆苗抛秧技术,促进水稻创高产。1994年,镇农办组织各管理区干部、水稻种植大户到横栏镇参观学习塑盘抛秧新技术,至1997年,境内推广塑盘抛秧新技术300亩,占水稻总面积0.3%。1999年,境内塑盘抛秧2000亩,占水稻总面积19.1%。
微灌喷淋 2004年,镇农办引进和推广微灌喷淋技术,在香蕉和菠萝种植园中装置水管水带低压喷灌技术。建立海港村香蕉微灌喷淋、神溪村果园微灌自动喷淋示范基地共350亩。其中,海港村香蕉微灌喷淋基地效益好、产量高,平均亩产3000公斤,比普通蕉地亩均增产1000公斤,亩均纯利润4000元,是中山市同类项目中办得最好的示范基地,镇农办将这一项成果申报广东省科技项目奖。2005年,境内3000亩香蕉、1000亩菠萝采用微灌喷淋,共为种植户增收800万元。
(二)低产田改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境内水稻年亩产量在100公斤上下徘徊,无所谓低产田。60年代以后,境内对三类低产田进行改造:一是低洼渍水型低产田改造。重点是通过绞艇入泥抬高田面抵御春旱或秋旱年份咸潮倒灌出现的咸害。7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机船喷泥(挖泥),提高入泥效率。或是搞好大围间小围,整治排灌系统,增加电排设施,完善窦闸配套,改善落后生产条件。二是化学毒害型低产田改造。60—70年代主要是抓治水改土,开“三沟”(环山沟、环田沟、排灌沟)排毒水,降低地下水位,排除有害毒水。80年代,结合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对部分有化学毒害型的稻田实行挖塘养鱼,利用基面改种水果或其他旱地作物,在提高经济效益上下工夫。三是砂质浅脚型低产田改造。60—70年代,主要是抓增施有机质肥(如农家肥、土杂肥)和种植绿肥,或实行花生、豆类与水稻轮种,改良土壤结构,增加保水保肥能力。80年代,结合调整生产布局,由稻田改种水果,提高经济效益。进入“九五”期间,实施“沃土计划”,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地力,把冬种绿肥(包板地菜)、稻秆回田和整理围内农田水利结合起来,冬春季大抓改造农田行动。1990年后,由集体组织大规模改造低产田工作停止,农户根据田地实际情况安排生产品种,自主改造中低产田。
(三)水产养殖技术
高位池养殖技术 2003年,竹排村林柏炎采用高位池技术(见第四篇第一章第八节“水产业”)养殖南美白对虾120亩,产量比一般虾塘高2倍。当年,境内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从200多亩发展到1200多亩,平均亩产700公斤。
江河网箱养殖技术 2003年,中山市海洋渔业局在境内发展江河网箱养殖,提高“四大家鱼”、鲫鱼、罗非鱼、三角鲂、塘虱等品种的品质和效益。
优质水产品基地 禾虫是境内传统的生态型水产品。80年代以前曾盛产,属于自然生长。80年代中后期,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境内禾虫产量逐年减少。1998年,境内农户充分利用近海滩地护殖禾虫1500亩,每亩纯收入3000—5000元。为保护这一特色产业,镇农技站于1998年分别在竹排和大排等管理区设立基地。2002年,境内禾虫产量33.75吨,产值137.89万元。2003年,境内禾虫护殖面积3200亩,产值336万元。2004年,境内建成海港养殖巴鱼笋壳鱼优质水产品基地。
管道增氧技术 2004年,镇农业服务中心引进管道增氧技术,在竹排村建立养虾底部管道增氧示范基地120亩,亩产800公斤,比普通虾塘亩均增产300公斤,收入增加7000元。2005年,此项技术推广至境内500亩虾塘。
推广先进实用的渔业机械 1999年,境内推广先进实用的渔业机械,引进自动投料机、新式增氧机和鱼塘清淤机等一批新型渔业机械,提高渔业机械化水平。建立四大家鱼、禾虫、罗氏虾苗、鳗鱼的养殖场以及江河、近海捕捞等农业生产项目,建立4个虾苗场和3个鳗鱼场。当年,境内鱼塘面积6528亩;总产3500吨,比上一年增长5.4%。2001年,海港、竹排、宥南、神溪等村积极推广优质淡水水产品养殖,推广养虾底部管道增氧等科学技术。
推广机械化喷灌技术 2004年,境内推广机械化喷灌,面积940亩。其中,香蕉自动喷淋面积510亩,果树面积70亩,鱼塘面积120亩,温室面积240亩。
(四)菠萝种植技术
催花技术 1984年,神湾区农技站在中山市科委的指导下,开展神湾菠萝高产栽培试验并获得成功。
间种技术 1986年,神湾区农技站开展神湾菠萝间种荔枝技术试验获得成功。1990年,神湾菠萝间种荔枝纳入广东省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的项目,并得到省科委的无息贷款支持。1991—2005年,境内推广间种技术面积2000多亩,为种植户增加收入600多万元。
(五)生猪饲养技术改良
1970年以前,境内农户(包括集体)喂养生猪主要是用青饲料、水浮萍和米糠等,浪费严重,商品率很低。由于制糖和粮食加工业逐渐兴起,这些加工业的副产品成为猪的好饲料。1980年7月,境内推广新的饲养方法,主要是改革单一饲料为多品种的配合饲料,改稀喂为稠喂,提高生猪饲养技术水平,减少饲养成本。1991年后,境内进一步改良饲养方式,推行全价饲料喂养,肉猪的生产周期由10—12个月缩短为4个月,肉质结构由肥肉型为主转变为瘦肉型为主,明显提高经济效益。
表6—5—3 60年代至2005年神湾(新湾)生猪饲养品种表
(六)“三高”农业企业简介(www.xing528.com)
中山信邦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位于竹排村。成立于1996年3月,由民营企业家邓德鑫发起,神湾镇金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香港信邦国际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中山市信邦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在竹排村建立该基地。总投资4000多万元,占地1100多亩,主要从事现代化农业和养殖业的开发。建有1.08万平方米自动化育苗温室、3.24万平方米机械化温室、400多平方米的组培室和低温处理室。建有80多亩的阴生植物、100多亩种苗露天菜地示范区,种苗可供800公顷温室或露天蔬菜基地、花卉基地栽种,饲养鱼、虾300多亩。主要种植大番茄、樱桃番茄、青瓜、甜瓜、非洲菊、菊花等。同年10月20日,被国家科委列为国家星火区域性支柱产业建设项目。1997年,培育的1000多盆菊花参加中山市第二届市花欣赏会,获优良品种奖和品种菊参展奖,当年接待国内外400多人(次)前来参观、访问、学习。该基地起到现代化农业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地区乃至内地蔬菜、花卉和养殖业的发展。基地包括庄园酒搂、畜牧饲养场和珍稀瓜果种植区三部分。其中无公害瓜果占地面积100亩,总投资达1000万元。瓜果种植区建有进口温棚面积15亩,国产温棚面积25亩,种植各种珍稀瓜果9大类共100多个品种,以观赏性小南瓜、小青瓜最为出名,年产值300万元以上。2001年,中山信邦现代农业发展公司被中山市农业局确定为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该基地集科研、生产、旅游于一体,其无公害农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参加北京、成都、昆明、中山等地经贸洽谈和博览会获得各种奖项,并获得中山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中山市科普教育基地、2002年度中山市先进科普教育基地和模范集体等称号。
缤纷花卉场
由香港缤纷园艺公司在外沙村投资建设,1999年开办。花场占地80亩,固定资产350万元,从国外引进菠萝花品种以及蝴蝶兰等名贵花卉品种80多个。该花场利用钢管棚进行室内栽培,形成大批量、商业化生产,主要培植产值高、株型美、花色艳、花期长(周年开花)、耐阴生的盆栽菠萝花种苗80多个。全部温棚种植,温室内使用活动苗床、自动内荫网,温室外便用自动外荫网。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国家。2001年,该场种植的菠萝花在广东中山(成都)经贸洽谈暨产品博览会上获组织三等奖,在第七届中国(中山)菊花品种展览暨中山市农业博览会上获参展贡献奖和布展一等奖。2005年,该场种植知名品种有蝴蝶兰、凤梨、红掌等,产值430万元。
表6—5—4 1996—2005年神湾农业部门引进、推广新技术情况表
(续上表)
二、水利技术推广
水下填筑混凝土技术
1996年,中山市水利局、神湾镇水电所在麻子涌水闸水下工程施工中,采用前后闸板止水,在3米多水头差下处理水下填筑混凝土,解决了水闸严重漏水现象,为处理水闸漏水问题创出了一种可靠的施工处理办法。
三级戗台挡浪技术
2000—2001年,境内针对竹排围堤(主要在东北角险段)和大芒刀围堤高度不足以抵御台风暴潮水和堤段受斗门、江门、新会等多市县高速双体船冲刷深槽迫岸多次崩塌的实际情况,增加围堤防浪墙并护堤护岸,建设抛丁字坝以及水泥防浪墙。
喷粉桩基础
珠江三角洲多为含水率高的流、软塑淤泥地质,修建挡水建筑物,基础处理是一大难题。若采用柔性基础,则后期沉降难于控制,若采用刚性基础,基础防渗及周边附属建筑物沉降协调亦难解决。2004年,竹排南泵闸将喷粉桩基础用于工程建设,成功解决沉降及防渗问题。采用这种施工技术对水工建筑物整体稳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林业技术与推广
(一)育苗
60年代初期,中山县育竹苗成活率只有30%左右,经林科所试验得出结论:育苗期不能缺水,刚萌生出的嫩芽笋不能剪除。经过这个科学方法培植,育苗成活率提高到98%。1965年至70年代中期,新湾(神湾)公社曾自建苗圃场,培养竹果杂木苗,但成活率不高。1981—2005年,神湾林业部门采用建立苗圃场自育自种的形式,使用营养杯培育常用绿化树苗,用于境内林相改造、植树节以及其他绿化项目使用。
(二)防火界
1985年冬,铁炉山遭受火灾,全部山林被烧毁。随后,镇(区)林业站通过开设防火林带将森林进行区块阻隔,提高护林防火效能。
(三)病虫害防治
境内主要森林病虫害为松毛虫和松突圆蚧,历经多年防治,得到有效治理。(详见第四篇第一章第六节“林业”之“山林保护”)
四、工业技术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境内只有两家私人米机,使用机器生产。1956年,神湾糖厂(曾有一段时间改为造纸厂)通过扩充和更新设备,改造为中山县七间糖厂之一,由小型手工为主转入机械化制糖。1957年后,境内陆续建立的社(乡)办企业使用一些机械制造产品。1965年中山县国营东风糖厂建成后,境内的工业技术应用达到新阶段。
1983年后,利用毗邻港澳的地利和优势以“三来一补”方式发展境内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引进机械和电子设备。1985年,神湾区黏土厂进行熟 黏土炉技改,减轻繁重的劳动并增加产量。1987年,通过市、镇联营企业,境内引进农药、造纸、制衣、纸箱制作、制药等较先进的生产设备,并有一批工程师、技术员、质检师、化验师等到境内持续进行技术培训以及指导技改。1990年起,镇政府抓住国际间产业资金、技术转移的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引进境外资金、技术、人才,兴办一批新项目,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专用生产流水线。在电子装配、针织、制衣、皮革及塑料制品工业中,引进高速平缝机、五线包缝机、电动裁剪机、塑料喷镀机、针织机、漂染机等,提高生产加工能力,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研发能力,生产设备的先进程度和产品的技术含量都有很大提高。
1998年后,境内招商引资的重点为引进电子电器产业、生物工程、纺织、化妆品、精密模具等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引进主要生产行业的成套设备及专用生产流水线。扶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和创名牌名标工作,增强企业技术改造及科技创新意识。锦福轻纺公司(即福懋有限责任公司)漂染项目建设引进美国杜邦公司负责环保技术处理,仅设计咨询费用就超过100多万美元。
2005年6月3日,广东省科技厅的7位专家一致通过神湾镇快意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的高效环保节能空调——纯冷冷风机科技成果鉴定,认为该项成果处于国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同年,境内企业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和争创名牌名标。东骏(中山)汽配公司、中山市伟星灯饰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成立镇企业技术中心。东骏(中山)汽配公司申报为装备制造业及技术改造升级项目,中山微视显示器有限公司申请为中山市高新技术企业。
表6—5—5 1990—2005年神湾镇获得国家、省、市工农业科技获奖情况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