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山市神湾镇志-第五节生态保护区建设

中山市神湾镇志-第五节生态保护区建设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保留河流河岸的自然形态,控制水泥等平滑护坡的建设。水源保护区的磨刀门水道沿岸,建立100—200米的防护林带,防护林带内禁止构筑与水源保护无关的建筑物。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以实施农村治污保洁,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目标。按照中山市创建生态市的总体安排,神湾镇按农村生活区划分中心镇区和中心村两类。

中山市神湾镇志-第五节生态保护区建设

一、环境卫生管理

1993年前,境内农村长期以来普遍存在垃圾乱倒乱放现象,环境脏乱差。1993年后,镇政府为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建有垃圾屋21间,垃圾池11个,垃圾收集点30个,另购置果皮箱47个,摆放在镇新中心区的各个公共场所及居民聚集点,收集零星垃圾,开始垃圾的统一收集和处理。

1998年起,镇政府开展创建“中山市卫生镇”“中山市卫生村”活动,加强全镇环境的整治和管理,掀起整治环境脏乱差、除害防病的爱国卫生运动新高潮,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有较大改观。当年,境内清洁卫生工作由专业公司承包,专业公司配备90人,配置扫地车1辆、车厢可卸式垃圾(拉臂)车1辆、移动式垃圾压缩箱4个、可移动密封式垃圾箱(1—2吨)65个、垃圾手推车20辆、垃圾三轮车23辆,专用于清运处理垃圾。

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镇村先后投资进行道路、街巷硬底化,改泥路为水泥路,覆盖下水道以及进行路旁绿化,改造公厕,实现粪便处理无害化。

2002年,镇政府制定和公布《神湾镇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暂行)规定》,对镇容村貌、环境卫生、矿产资源管理及环境保护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并提出对破坏环境和卫生的行为的处罚办法。这是一份比较完整详尽的有关环境卫生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2003年,境内各村也加大力度整治环境卫生,配备有环卫工人40多名,负责清扫中心村大街小巷等公共场所。并建有垃圾屋、垃圾池和垃圾中转站,垃圾定时定点收集清运,较好地解决了垃圾污染问题。

2004年12月,神湾镇成功创建为中山市卫生镇。同年,神溪村、宥南村创建为市卫生村。镇村的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二、保护区建设(www.xing528.com)

2002年,境内实行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实施“五点、四线、四区”的绿地系统整体建设格局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五点”:现有的神湾公园、磨刀桥头公园、菠萝山特色植物公园、馒头山儿童公园和宥南村体育公园。其中2—5点处于规划中。以上“五点”采用本地物种为主,建立多物种、多层次绿地系统,丰富公园绿地系统结构。

“四线”:水系绿色廊道、道路绿化带防护林和高压走廊。

沿岸防护林建设优先采用本地树种,沿岸绿化带的树种结构与林地的林相结构相似。保留河流河岸的自然形态,控制水泥等平滑护坡的建设。需要堤岸建设的河段,采用粗糙的石料进行加固,为水生生物保留栖息、觅食的环境。水源保护区的磨刀门水道沿岸,建立100—200米的防护林带,防护林带内禁止构筑与水源保护无关的建筑物。

“四区”:海港滨水旅游休闲度假区、外沙田园风光景区、竹排海上田园风光生态景区和丫髻山旅游风景区。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以实施农村治污保洁,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目标。按照中山市创建生态市的总体安排,神湾镇按农村生活区划分中心镇区和中心村两类。中心镇区就是神湾居民委员会,中心村主要是五个村。这些社区主要职能为文化商业、居住为主,也有少量的工业和农场分布,因地制宜地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垃圾收集装置,采用“村收集—镇集中—市处理”的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