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港澳同胞返乡探亲、旅游观光日益增多,政府有关部门积极与外商洽谈合资合作业务。1983年,神湾公社与香港伟发电业有限公司合作兴办博爱电子厂。此后,境内对外招商小幅前进,引进的外资企业多是补偿贸易、来料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多为原籍神湾的港澳同胞返乡投资创办。至80年代末,境内共引进10家合作合资企业、“三来一补”企业。
90年代,通过积极走出去招商,以及“3·28”等招商平台,引进外商独资企业,拓宽外资来源,外资投向多元化。
1991年,集中资金重点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多种经济不断增长,“三来一补”企业、“三资”企业逐渐增多,对外加工项目拓展,进口设备增多,技术交流开始活跃。当年,引进10家外商投资企业,总投资1500万港元,其中台资企业锦福轻企业有限公司,预计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1992年,由于水、电、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改善以及第一工业区的建设,引进外资企业13家,其中独资企业4家、合资企业1家、“三来一补”企业8家,投资额4.8亿元。
1993年,在中共十四大精神的鼓舞下,镇有关部门积极向外商宣传投资办厂的简捷办法和优惠政策,发动港澳台同胞前来投资,共引进外资企业6家,其中独资企业3家、来料加工企业2家和意向投资项目1宗,总投资630万美元。同年,神湾镇28项工程奠基暨落成庆典,其中锦福纺织企业有限公司奠基,占地面积336亩,建筑面积23112平方米,预计总投资5900万美元;新福轻纺企业有限公司奠基,占地面积72亩,建筑面积17780平方米,预计总投资2800万美元;台晖实业有限公司奠基,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预计总投资800万港元。
1994年,镇政府把利用外资作为发展经济的后劲,招商引资的领域和档次不断扩大和提高。1995年,随着省道麻阳公路升级改造完成及镇外经部门全力为客商提供办厂的便捷服务,外投资信心增强,其中新福轻纺企业有限公司改名为福懋化纤(中山)有限公司并增资143万美元,中山锦福纺织有限公司改名为福懋纺织(中山)有限公司并增资475万美元。中山锦福轻工有限公司建厂完成并增资两次共225万美元,先量产伞槽骨后段流程,正名为福懋轻工(中山)有限公司。至1996年,三年共引进外资企业18家,其中独资企业17家、合作项目1个、来料加工企业28家、增资企业1家和旅游项目1个,总投资3.23亿元港币。
1997年,镇政府出台关于招商引资的各项规定(包括奖励规定),采取外商独资、中外联合、土地作价入股、委托建设等多种形式,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据统计,境内有“三资”企业23家,“三来一补”企业33家,创汇3000万美元。资金主要投向集中在工业项目,少部分投向农业项目,主要产品有玩具、家电、纺织品、包装品、家具、皮具、工艺品、化妆品等,基本形成以轻工业为主的外向型产业结构。
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风暴和全球市场不景气,加上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和税收政策调整的影响,招商引资工作遇到较大困难。在镇可承受的条件范围内,尽可能提供更优惠的条件,促使外资尽快进入,推动产业结构成型。对有投资意向的客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地块,也可以由镇有关部门介绍地块并实行土地灵活作价,政府侧重引导同类企业相对集中。在建设形式上,采取外商先出资建厂,购地款再分期支付,或由政府代建厂房,增强外商在境内投资创业的信心。当年实现合同利用外资286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出口创汇4500万美元,比上一年增长50%。
1999年,镇党委、政府确立“工业项目以招商引资为主”的工作思路,把引进外来资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集中人力、物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形式,实行以商引商,大力发展外向型企业。同年3月,组织经贸访问团拜访台湾高雄、台南、台北、台中、斗六、嘉义、新竹、云林等市县的有关台商及福懋兴业股份有限公司、台湾省工业协会等。同年3月和5月中旬,台湾省台南市化妆品业公会和斗六市工业会分别前来考察。在中山市“3·28”招商经贸洽谈暨产品展销会期间,签订招商引资合同12项,合同金额2164万美元。当年,合同利用外资234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29.02万美元,出口创汇5480万美元。香港缤纷园艺公司在外沙管理区投资创办缤纷花卉场,占地面积80亩。台商也在该管理区建设全自动化养殖万头猪场——亲府猪场,占地面积250亩,总投资1000万元。
2000年后,招商引资工作围绕创建特色工业园,大打港口牌,“引进新项目、原有企业增资、工业进园”三管齐下,不断扩大招商引资空间。除了采取以商引商、奖励招商等措施之外,镇政府要求各部门对投资者树立“手续齐,立即办;资料缺,帮助办;时间紧,加班办;难度大,领导亲自办”的服务意识,最大限度创设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2001年,引进外资企业32家、来料加工企业3家,合同利用外资4992.96万元,比上一年增长68%;实际利用外资2245万美元,比上一年增长541.43%;出口创汇3072万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98%。2002年,以港口带动工业发展,继续实行各项优惠政策,采取外商、内商、民营、个体齐发展的方针,引进工业项目28个,其中民营11个、外资17个,总投资2118万美元。
2003年,随着神湾港的建成运营,水陆交通、货物进出口更为便利方便,镇党委、政府提出“以港兴镇,以镇促港”的发展战略,投资商增多。引进工业项目27个,增资企业6家,投资总额5050万美元。2004年,镇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立神湾镇招商引资办公室,专门负责项目前期工作跟踪落实、协调服务、机构批复等工作和招商引资工作,以及与驻神湾港联检部门协调联系,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当年,受到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和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土地政策收紧的影响,镇政府调整招商策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投资额大、产出效益高的企业,特别是知名企业作为重点招商对象,使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引进工业项目23个,增资企业6家,投资额56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36万美元,比上一年减少13.12%;出口创汇9246万美元,比上一年增加1890万美元,增长25.69%。
2005年,坚持实施“以港兴镇,以镇促港”的经济强镇发展战略,实现招商引资工作“三个转变”:招商引资目标向完善工业体系,增强发展后劲转变;招商重点向引入龙头企业,打造特色产业群转变;引进项目向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转变,加快产业调整结构。引进6个项目,总占地面积1920亩,投资额7622万美元;企业增资扩产项目4个,总增资额1579万美元。其中澳门伟航公司投资1亿元,核磁共振医疗器械公司投资2500万美元,盛世游艇码头投资2000万美元。当年,实际利用外资2965万美元,比上一年增长82.57%;合同利用外资4729.04万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65.98%;出口总值11494万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4.31%。在中山市“3·28”招商洽谈会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中山市签订投资合约,预计在竹排村投资超过50亿元建设天然气发电厂,并建设二期天然气管道网等规模大、效益好的清洁能源项目。境内外商投资企业75家。
20多年来,境内对外经济贸易工作坚持“工业立镇”的方针,采用内联外引的方法,以合资合作经营方式、“三来一补”形式兴办工业,努力改善投资环境,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社会氛围,并充分掌握和运用外经审批权,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境内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特别是1998—2005年,境内“三资”企业全面发展,成为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7亿美元。资金主要分布在工业和服务业。
表4—4—3 1985—2005年神湾合同利用和实际利用外资统计表 单位:万美元
(续上表)
表4—4—4 1987—2005年神湾镇招商项目情况表 单位:万美元
(续上表)
一、引进“三来一补”企业(www.xing528.com)
“三来一补”(来料、来件、来样加工装配和补偿贸易)是招商引资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早期招商引资的主要方式。
来料、来件、来样加工装配是由外商同镇(区)有关部门签订协议后,提供一定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或部分原辅料,必要时提供一些设备,按照外商要求的样式、规格、质量进行加工生产,成品交给客商运往港、澳或转口销售,生产单位向外商按件收取工缴费,外商提供设备的资金,由生产单位从工缴费中有计划地安排偿还。
1984年4月5日,为调动全区人民支持区办经济发展,神湾区制定《对引进外资发展企业有功人员进行奖励的暂行办法》,对积极引进外商外资到境内开办“三来一补”企业、引进技术设备发展新办企业及改革现有技术设备、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功人员,适当进行奖励。奖励金额有一次性500—2000元不等和按工缴费提取0.05%或纯益提取5%—10%两种方式。同年8月14日,神湾区制定《对港澳同胞在神湾区开办工厂、来料加工装配的优惠办法》,调动港澳同胞到境内开办工厂、来料加工装配和方便港澳同胞与境内亲属直接联系发展对外加工专业生产等业务,以加速神湾经济发展。一是凡外商、港澳同胞到境内开办工厂(包括洽谈业务)的来往车辆,优先安排,如提前预约,可免费接送,并代报户口,方便食宿。二是凡外商、港澳同胞到境内开办工厂、加工装配的,其亲属可优先安排工作。可由外商指定在境内亲属承包。承包人员签约和承担应负的法律责任,参与任用厂长(经理)等管理人员、招聘工人、制定工资方案,并有权对职工实行经济奖惩,直至解雇和改聘。三是港澳同胞委托境内亲属开办小型家庭式来料加工装配的专业户,称对外加工专业户,须经区侨务部门和区农工商联合公司审核,侨属对外加工专业户,同样享受国家给予的优惠待遇。根据中山市人民政府文件规定精神,神湾区指定区农工商联合公司负责管理,协助办理各项手续,监督其对国家政策法令的贯彻执行,并按工缴费收入提取3%手续费。国家给予的工缴费外汇优惠补贴部分60%归区,40%归专业户。企业的外汇留成额则由区掌握使用。四是凡来境内办厂的外商,要求兴建厂房和附属住宅的,可给予方便和优惠。当年,神湾乡南镇村引进手袜厂从事来料来件装配加工。1985年,该厂产值7.84万元。
1987年6月,神湾镇引进中山市远程精品皮具厂。该厂为港商刘程投资,香港接单大陆生产,主要加工生产真皮、仿皮手袋等皮具产品,产品100%出口。同年,还引进1家针织厂、2家丝花厂和1家玩具厂等“三来一补”企业,引进全套机械设备120万港元。
1988年,中山市把5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审批权下放给镇(区)。同年7月1日,中山市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神湾分公司成立,行使50万美元以下设备引进审批权,开展“三来一补”业务和签约办理此项业务有关进出口手续。境内投资环境逐步改善,1989年,境内新增3家“三来一补”企业,其中镇属1家,村属2家。来料加工企业生产航空旅游制品、丝花、玩具等产品,投资设备470万元,解决596人的就业问题。“三来一补”工缴费收入80.7万港元,比上一年增长71.5%。
1990年,镇政府把发展外商投资企业作为重点,利用自有厂房引进“三来一补”企业3家。中山市远程精品皮具厂经过四年的发展,效益较好,从业人员50余人,年工缴费达30万元,并于1991年再进口周波机等加工设备8台。1992年,引进“三来一补”企业8家。随着基础设施改善和出台投资优惠政策,前来境内投资的外商逐渐增多。1994年4月1日,镇政府制定加强对“三来一补”企业管理政策,规定凡在境内从事涉外加工或间接涉外加工装配补偿贸易的企业,所有协议生产合同均在神湾分公司签约,报上级审批,同时,出货、发单、收结创汇亦均在神湾分公司办理,以维护外商和神湾镇的经济利益。1996年,境内来料加工企业26家,投资总额538.86万美元,年加工结汇23万美元。1997年,境内“三来一补”企业33家,主要产品有玩具、纺织品、橡胶、化工、家具、皮具等。
1998年,镇有关部门帮助企业应对东南亚金融风暴以及国家政策调整影响,稳定外商投资信心。“三来一补”企业32家,累计投资总额12050.38万美元。1999年,“三来一补”企业增至41家,比上一年增长28.13%;累计投资总额12294.38万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03%。
2000年,镇外经办围绕港口战略,以客商满意度为工作目标,提升服务质量,推进以商引商,新增来料加工企业14家。累计投资总额1.29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5%。出口加工费汇58.5万美元,比上一年增长51%。次年,再引进来料加工企业3家。
2005年,境内多个项目建设工作顺利推进。中山市溢胜纺织有限公司处于试产阶段,中山市神龙纺织有限公司处于机械安装阶段,中山市万株纱华公司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诚发木业在办理设备进口,中山市真娜化妆品厂房竣工,微视显示器增资购买设备处于安装阶段,油库基础建设基本完成。伟航船厂(中山)有限公司、中山市红采纺织有限公司等一批新项目正在办理审批立项,累计投资总额2000万美元。同年5月,中山市神湾镇对外加工装配服务有限公司成立,境内来料加工企业不再必须挂靠中山市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之后的几个月时间,1家企业签订协议,1家拉链厂和1家木制品企业准备签协议。当年,境内“三来一补”企业有32家。
表4—4—5 1984—2005年神湾“三来一补”企业情况表
(续上表)
二、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
1979年7月,国家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后,政府有关部门以香港、澳门客商为对象,发展中外合作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以投资的各方共同的经济利益为宗旨,共同商订投资比例。共同经营管理,共同承担风险,共占盈亏比例,是股权式的合作关系。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却是一种非股权式的合营方式,由合同规定各方责任,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合作关系。一般是利用一方原有企业的基础条件,由另一方提供设备、材料、技术及资金,各自提供的投资,不作价计股,由合同规定各方责任、经营方法、投资回收办法、期限以及利润分成比例。
80年代初,神湾公社利用临近港澳的优势,充分运用中央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办厂。1983年,博爱电子厂投资境内。1984年,博爱电子厂在神湾圩镇置地设立分厂,引进一批生产设备,如注塑机、封装机等。后两厂合并为仁爱电子厂,转为外商独资企业。1989年,仁爱电子厂投资300万元新建厂房2000平方米,投资350万港元引进塑封机、仪表仪器设备,产品以价廉物美的优势打入了东西欧以及日本等国外市场,产品出口由90%增加到95%,其中出口袖珍收音机60886台、收放机94297台、双卡收录机254039台,产值4200万元,创汇786万美元,是中山市效益比较高的外向型企业。1990年,生产双卡、收放、耳筒共2891162台,产值5592.7万元。
1991年,随着水、电、道路、通信和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神湾镇引进10家外商投资企业,总投资1500万港元。1992年,中山洪驹纺织有限公司投产,产品100%外销,年产值7600万元。随后,镇政府充分利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1994年,与香港快意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合资经营中山市快意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引进美国、日本等国家具有90年代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生产柜式空调机、冷水机、送风机等,其中外商出资2109万元,占股权73.17%。1996年,镇政府明确“以引进外资为主,合资合作以外资为主”的企业发展方针。1997年,境内有“三资”企业23家,主要产品有玩具、家电、纺织品、包装品、家具、皮具、工艺品、化妆品等,投资商来自港澳台。
1998年,神湾镇实施招商引资的灵活措施和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企业26家,总投资10648万美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1999年,把大力发展外向型企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集中人力、物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合同利用外资234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29.02万美元。神湾镇被中山市政府授予一九九九年度利用外资二等奖。2000年,境内“三资”企业有40家,累计投资总额1.49亿美元,出口创汇5480万美元。
2002年,神湾镇以创建工业园为载体,大打港口牌,大力招商引资,增强工业经济实力。“三资”企业有52家,新增14家;实际利用外资2919万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0.02%;出口创汇4838万美元,比上一年增长57.49%。2003年,新签利用外资协议27个。2004年,引导同类企业相对集中,逐步形成各有特色的工业园区,“三资”企业产值14.5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6.63%。
2005年,神湾镇坚持“以港兴镇,以镇促港”的经济强镇发展战略,完善工业体系,增强发展后劲。境内外资企业75家,从业人员13269人,产值20.2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965万美元,比上一年增长82.57%;出口总值11494万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4.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