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湾镇概况:水果产量低,三鸟增多,生猪饲养减少

神湾镇概况:水果产量低,三鸟增多,生猪饲养减少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包括神湾菠萝在内的各种水果生产处于停滞状态,产量很低。“三鸟”饲养量持续增加,而生猪饲养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神湾镇概况:水果产量低,三鸟增多,生猪饲养减少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农业概况

神湾地处磨刀门水道东岸,由于常年西江出海口泥沙淤积,逐渐形成境内丘陵山地、平原沙田、滩涂水面面积各占三分之一的地形特点。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就有人类在白水林山区从事农耕,明嘉靖元年(1522)在古宥村船溪自然村烟墩山西南面山脚下鸡乸地(地名)从事农业生产。随后迁入境内的居民或选择靠山而居,或修筑小围,开垦荒地,亦耕亦渔。明万历元年(1573),大排沙、竹排沙露出水面。民国4年(1915)始,依次进行磨刀沙、大排沙和竹排沙围垦。

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围基单薄低矮,农业生产常受春旱、台风洪水、咸潮等威胁。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一般插植大行或挣稿(早造水稻行距1.8—2尺,插后约25天,在行距中插下晚造秧苗,株距1尺。待早造收割后,晚稻继续生长至收成),粮食产量低,普通年份亩产100公斤上下,风调雨顺的年景才能达到“上四下六”(上造每亩收成四石谷,即200公斤;下造每亩收成六石谷,即300公斤)。遇到大旱或大涝之年,水稻失收是常事。1949年6月,河水暴涨,农田受浸成灾,全年水稻平均亩产只有75公斤。由于耕作技术落后,境内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境内村民习惯利用山前屋后空地种植少量龙眼、荔枝、香蕉果树和花生、番薯等杂粮,饲养少量禽畜。1915年新种菠萝引进种植,30年代发展较快并成为享誉港澳的著名特色产品,40年代因战乱种植量及产量大为下降。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概况

1952年土改结束后,境内农民第一次拥有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高涨。政府引导农民组织互助组,继而又过渡为初级社和高级社,促进生产发展。1956年水稻种植面积28284亩,亩产258.5公斤,总产7312.3吨。神湾菠萝恢复种植后于1958年发展到1600多亩。

由于地处西江出海口,素以“风头电尾、地势低洼、堤线长、效益低”著称,1959—1965年,境内组织兴修水利,整修神湾围、大芒刀围和竹排围及10个水闸,建设一批电动排灌站,减少水灾咸害,改善耕种条件。农副产品有稻谷、花生、甘蔗、蔬菜、水果、塘鱼、生猪、“三鸟”(鸡、鸭、鹅)、禾虫和薯、豆类、杂粮等。其中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种植方式改大行为密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水果主要种植菠萝、荔枝、龙眼、香蕉、大蕉等。(www.xing528.com)

1966年后,农业生产以粮为纲,境内开展海堤砌石、入泥抬高田面、降低地下水位等以治水改土为中心的水利及农田基本建设,抓实以增肥、采用良种为重点的生产措施,促进农田高产稳产,年水稻种植面积保持在2万亩以上。由于每头耕牛平均负担耕作田亩数超过50亩,各生产大队逐步购置履带式拖拉机代替部分牛力,并且购买手扶拖拉机及电动脱粒机等农业机械,改善人力耕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耽误农时影响收成的状况。花生和番薯、马铃薯为主要杂粮。1969年,境内水稻种植面积23381亩,占耕地面积81.2%;甘蔗种植面积744亩、塘鱼面积676亩、其他经济作物4021亩,分别占耕地面积2.6%、2.3%、13.9%。

70年代,水稻种植在农业生产中仍居首要位置。甘蔗及塘鱼面积扩大,至1979年分别增至2772亩和1726亩,占耕地面积10.3%、6.4%。生猪和“三鸟”有一定上调指标,生猪年饲养量0.9—1.2万头;“三鸟”饲养量波动较大,高点在9万多只,低谷时仅有3万多只。包括神湾菠萝在内的各种水果生产处于停滞状态,产量很低。

全面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境内农村多种经营活跃,农、牧、副、渔协调发展,种养结构逐渐调整。至1984年,重点是开展禾田改挖鱼塘和扩大甘蔗种植面积,并采取推广良种、种植紫云英以提高地力、农田灭鼠等一系列措施。水稻种植面积下降至1.6万亩,亩产则由1981年的390多公斤上升到758公斤。甘蔗种植面积占农田面积18.8%,鱼塘面积占农田面积15.7%。“三鸟”饲养量持续增加,而生猪饲养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1985年,林业工作得到重视,植树造林种植各类苗木2900亩。神湾菠萝从1978年恢复种植,至1987年发展到2700多亩,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1989年,除了传统的鲢、鳙、鲩、鲮四大家鱼外,塘鱼养殖引进的优质新品种有正种丰鲤、罗氏沼虾、加州鲈鱼、福寿鱼等,境内鱼塘面积4552亩,总产1794吨,分别是1981年的3.4倍和4.1倍。水稻、甘蔗、菠萝、塘鱼、禽畜成为境内农业种养结构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甘蔗、菠萝、塘鱼三者的面积之和与禾田面积相当。

90年代,在确保粮食生产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方针,逐步降低水稻、甘蔗种植面积和禽畜饲养,扩大和优化蔬菜业、林果业、淡水养殖业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神湾菠萝、神湾禾虫、菠萝花、温棚种植蔬果、养殖南美白对虾等成为特色农业项目,并引进台资建成万头生猪饲养基地亲府猪场。著名土特产神湾菠萝种植基地、神湾禾虫护殖基地建成,镇政府推动制定神湾菠萝、神湾禾虫种养标准规范,并支持申请品牌保护。绿化工作取得较好成绩,1990年绿化达标,1998年被评为中山市绿化达标先进单位。这一时期,投入资金2100多万元,连续开展水利工程安全“达标”和“上新台阶”建设,完成34公里联围围堤整治及一系列水(窦)闸、排灌设施改造,农业生产安全基础得到夯实。

2000年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指导农户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三高”农业,境内建立竹排养虾底部管道增氧、竹排水稻优质品种高产示范、果园微灌自动喷淋、海港养殖巴鱼及笋壳鱼优质水产品5个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生产形成种植业为龙头,水产业、林业、畜牧业为配套的产业格局。水利工程防灾减灾建设进一步提高防洪安全标准,境内海堤总长35.83公里,捍卫面积44.28平方公里,捍卫人口2.06万人;联围干堤防洪水闸14座,总净宽83.6米;电动排灌固定站(28千瓦以上)24宗25台1509千瓦,28千瓦以下泵站20宗20台300千瓦,排涝面积2.3万亩。这些水利设施为境内大农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005年,境内农业总产值10032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858元,是1979年的61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