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筹措扶贫资金。抓好贫困地区的道路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提高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解决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继续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完善电网结构和布局,解决贫困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深入实施危房改造、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以及改厕、改灶、改圈建设,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根据2016年贫困村脱贫摘帽“十一有一低于”和贫困户脱贫摘帽“八有一超”一览表、进度表,以及年初贫困户发展缺项调查情况,实施优先安排2016年脱贫摘帽贫困户的产业扶持、小额信贷扶持等专项扶持。累计投入2.17亿元,建成197条村屯道路、32处人饮工程、21个生活用电项目、55个公共服务设施,解决341户贫困户住房,搬迁337户。年末,严格按照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的程序开展脱贫摘帽核验工作,2016年天等县减贫2.48万人,宏魁村、龙布村、东南村、龙哨村、江岸村、南岭村、平典村、把兰村等8个贫困村脱贫出列。2017年,全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22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工作支出。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1亿元,其中中央资金7312万元、自治区资金5474万元。当年,天等县共实施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55个,投资8416.1万元。其中:村屯道路项目88处,投资5311.5万元;住房保障项目574户,投资3444万元(其中政府补助1640.33万元);饮水工程项目19处,投资435.62万元;输电工程项目26处,投资573.6万元;公共服务设施项目46处,投资697.6万元。当年,自治区、崇左市下达天等县脱贫摘帽任务为9090人,奋斗目标是1.36万人;贫困村脱贫出列任务为7个,奋斗目标9个。实际完成贫困人口减贫1.362万人,贫困村脱贫摘帽9个。顺利通过自治区脱贫攻坚“四合一”年终考核和国家2017年脱贫摘帽的省际交叉检查。
(二)实施产业扶贫,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能力
深入实施“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项目,为贫困户量身打造产业扶持项目。创建扶贫养殖小区25个,打造“3个10”项目,带动571户贫困户发展养牛、养猪、养羊等养殖产业。创建“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带动全县7277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因地制宜创建扶贫车间,用“小车间”来撬动“大扶贫”,即依托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做到宜工则工、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游则游、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可集可散,创建的扶贫车间发展模式被县外许多贫困地区复制和推广。创办扶贫“爱心超市”,助推扶贫攻坚战。采用各民营企业或非公人士认领,乡镇地方政府承办,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模式,创办的扶贫“爱心超市”为社会热心人士、各爱心企业营造和搭建了一个共同救助贫困户的平台,进一步激发了建档立卡贫困兜底户脱贫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解决贫困兜底户“两不愁”的问题。2018年全县实现13个乡镇扶贫“爱心超市”全覆盖,全年收到捐赠物资总计350多万元,受益贫困人口2.1万多。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成立天等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领导。统筹整合自治区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经费和部门资金4000多万元,结合天等实际初步探索形成了股份合作型、资产盘活型、产业带动型、物业租赁型、社会帮扶型等多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全县124个行政村(社区)成立了村民合作社,全县54个贫困村中,有29个村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其中2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有2个村达到2万元以上。全县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壮大和发展。
(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天等县龙岩小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置点(农大勇 摄)
把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科学谋划县城、向都镇、龙茗镇、东平镇和进结镇等集中安置点的规划建设,统筹配置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加强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工作。落实“八包”责任制,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完成县城幸福里安置点、龙茗安置点、龙茗镇西北村青孚屯安置点和县城龙岩安置点B区建设,并全力推进县城龙岩、东平、向都安置点建设。至2018年,6个集中安置点已全部建成,共投资5.28亿元,建成住房2443套,入住2166户9731人。(www.xing528.com)
信贷扶持工作。落实小额信贷扶持政策,从金融方面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全县累计发放贫困户贷款3499户,发放贷款1.629亿元,贷款累计余额1.522亿元。
保险扶贫工作。投入200万元为登记在册的4.73万名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意外保险,保障金额达213.75亿元,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意外保险,保障金额367.93亿元,人均保障金额40.4万元。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00万元为9.1万贫困人口购买意外伤害险,贫困户不用再缴纳人身意外险。通过“银行+担保+保险+产业+贫困户”五位一体模式和财政金融扶持措施,创新金融产品,有效支持产业扶贫持续健康发展。
产业培植工作。重点扶持培育特色产业。至2018年,全县落实产业项目21个,涉及资金总额1014.0157万元,覆盖贫困村12个,贫困户近530户;累计创建特色产业示范区24个,其中区级示范区2个、县级示范区5个、乡级示范区6个,覆盖生猪、水果、指天椒等特色农业产业。扩大农民合作社规模,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311个,成员总数1855人,出资总额2.2亿多元。利用天等农村养牛、羊、猪、鸡群众基础好、饲料丰富、养殖见效快的优势,出台实施牛、羊、猪、鸡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全面推进养殖产业升级发展;先后引进北京华昊公司、大华公司、四野牧歌公司3家养牛企业,富凤集团、德青源2家养鸡企业和扬翔公司养猪企业,带动更多贫困户参与养殖。至2018年,全县建成养牛小区53个,养羊小区86个;生猪饲养量61.19万头,牛饲养量7.26万头,羊饲养量5.95万只;金鸡项目累计投入1.02亿元,实现正式投产。推行贫困户牛养殖政策性保险,累计投入304.85万元,为1.19万贫困养殖户的26813头牛购买保险。出台《天等县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奖补暂行办法》等文件,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以奖代补”资金9342.2万元,带动2万多贫困户发展种养业。
惠民保障工作。提升教育保障水平。投入4.6亿元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征地320亩用于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2018年9月,县思源实验学校已投入使用,有教师43名、学生741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生413人、搬迁户子女学生328人。天等县县城公办第一幼儿园正式招生入学,有教师17名、学生177名。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2016年、2017年累计发放各类教育补助2.05亿元,享受学生24.04万人次;2018年春季学期发放8160.504万元,秋季学期发放4688.405万元,享受学生共21.89万人次。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不断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强化医疗健康保障服务工作。先后出台《天等县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天等县健康扶贫“一站式”即时结算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着力推进“一站式”结算与各项医疗救助政策的无缝对接、互联互补、统一监管,通过多渠道整合实现“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简化贫困患者的就医流程,为贫困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医疗救助服务。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报销比例在正常报销比例基础上提高5%,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10%,确保全年贫困人口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超过90%,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加强住房保障。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2016年全县危房存量382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47户,非建档立卡979户;2016年改造1040户,其中建档立卡341户、非建档立卡699户;2017年改造574户,其中建档立卡495户、非建档立卡79户;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开工建设1377户,竣工1142户,在建235户,当年全县危房存量835户,其中建档立卡634户、非建档立卡201户。抓好特殊贫困户低保兜底工作。制定出台《天等县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对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及非贫困户,经本人及其家庭成员自愿申请,按程序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于能通过扶贫支持政策实现脱贫的农村低保家庭,给予过渡保障期,并实行低保渐退政策。
(六)推进粤桂扶贫协作,实现“造血”扶贫
自2017年起,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对口帮扶天等县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方全力做好组织领导、人才支援、资金支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等六大动作,谋划开展扶贫车间建设、残疾人转移就业、帮扶易地搬迁配套学校等创新动作。这一系列动作有效地推动了天等县脱贫攻坚工作。蓬江区累计安排2874.8万元帮扶资金建设的加工类、养殖类等扶贫车间23个,帮扶400多人增收。同时,蓬江区积极引导广东企业与天等镇龙鑫手袋厂建立加工合作关系。在龙岩易地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为搬迁户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的项目,确保该车间有充足的加工订单,提高扶贫车间经济效益,有力保障贫困劳动力收入。此外,蓬江区帮扶工作组先后共安排1624.8万元帮扶资金用于天等县金鸡产业加工基地项目建设,主要建设鸡舍、蛋品食品加工厂、饲料厂、屠宰加工厂、有机肥厂、污水处理车间、生活管理用房和配套设施等,拉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及服务业等产业经营收入。目前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并提供贫困户就业岗位500个,人均年收入1.8万元以上。贫困户劳动力在实现就业、增加收入的基础上,还能通过工作和培训,掌握新的养殖技术和市场营销理念,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造血”扶贫。
天等县粤桂扶贫车间(农大勇 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