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等县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成果

天等县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成果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八五”期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以经济开发为主,集中力量打好解决温饱攻坚战,重点解决贫困村、贫困人口的缺粮、缺钱和饮水难、行路难问题。一是教育农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进行以种养为主的开发式扶贫,规模开发,集约经营。动员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恶劣的石山区农民离乡离土参与易地扶贫开发或劳务输出。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天等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天等县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成果

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县委、县政府加大扶贫工作力度,贯彻落实南宁地委、行署《关于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若干规定》等文件精神,明确扶贫工作的地位、任务目标和措施,明确各级党政一把手为扶贫第一责任人,落实党政机关扶贫开发的责任。注重引导群众摆脱传统扶贫观念,实现扶贫工作从单纯救济、分户扶持、分散经营到综合型、立体化、规模化开发的根本性转变。“八五”期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以经济开发为主,集中力量打好解决温饱攻坚战,重点解决贫困村、贫困人口的缺粮、缺钱和饮水难、行路难问题(即“两缺、两难”问题)。在实施扶贫工作中,重点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启动能力强,能直接解决群众温饱的种养和相关的加工业以及资源开发型等其他产业,依托资源优势,按照市场要求开发有竞争力的“名、特、优”产品,实行统一规划、连片开发、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做到“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1994年至1996年,县、乡镇抽调干部组成扶贫工作组深入贫困村屯进行扶贫开发指导,下大力气解决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探索建立指天椒、甘蔗八角、荞头、商品牛、茶叶等产品的生产基地和锰矿开采龙头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吸收贫困户参与开发,以基地连接千家万户,以规模开发形成优势,使贫困户在参与开发中受益。引导和扶持农户,根据自身条件及当地资源,走“种、养、加、挖、走”并举的就地开发及劳务输出的道路,为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大石山区贫困农户找到了生产、生活出路,走出了一条开发与开放相结合的扶贫开发路子。

在扶贫开发和服务工作上,坚持科学扶贫,坚持治穷与治愚相结合,加强科技培训,把提高劳动者素质纳入扶贫规划。1992年以后,在投放扶贫资金的同时,注意进行智力扶贫,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消除精神上的贫困,树立信心和决心,不等不靠,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发展道路。一是教育农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进行以种养为主的开发式扶贫,规模开发,集约经营。动员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恶劣的石山区农民离乡离土参与易地扶贫开发或劳务输出。二是开发山区农民潜力,抓好农民的培训,推广普及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县里建立技术培训中心,乡镇建立农业技术学校,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新技术培训班,围绕扶贫进行培训,搞好培训上项目。(www.xing528.com)

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天等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增长,贫困人口大幅下降。199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17元,比1990年的317元增长2.26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