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等国家中最早将铁作为建筑材料的当属英国,但直到1840年以前,还只采用铸铁来建造拱桥。随着铆钉连接和锻铁技术的发展,铸铁结构逐渐被锻铁结构取代,1846年到1850 年英国人在威尔士修建的布里塔尼亚桥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该桥共有4跨,跨长分别为(70+140+140+70)m,每跨均为箱型梁式桥,由锻铁型板和角铁经铆钉连接而成。随着1855年英国人发明贝氏转炉炼钢法和1865年法国人发明平炉炼钢法,以及1870年成功轧制出工字钢之后,形成了工业化大批量生产钢材的能力,强度高且韧性好的钢材才开始在建筑领域逐渐取代锻铁材料。19世纪80年代起,在钢材冶炼和电梯技术的发展推动下,美国掀起了第一次高层建筑热潮。1883年,第一幢金属框架承重的高层建筑家庭保险大楼建成。从1929年到1933年美国相继建成了9幢 200 m 以上的高层建筑。这些高层建筑普遍采用钢材建造,结构体系未能突破框架结构、框架支撑结构两种形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钢结构设计方法的改进,高层建筑的纪录不断被刷新。1931年,102层的帝国大厦在纽约落成,高层建筑的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超高层建筑领域。由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高层建筑的发展趋于停滞,而此建筑由此保持了40年之久的最高建筑纪录。20世纪经过战后恢复时期,随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在50年代,高层建筑钢结构再度兴起,一些国家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1965 年,著名结构工程师法兹勒·汗博士首次提出筒体设计概念,对钢结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依据这一概念和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计算结构力学,高层钢结构的结构体系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其突出的标志是结构的用钢量大幅度降低。20世纪初焊接技术的出现,以及1934年高强度螺栓连接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钢结构的发展。除西欧、北美之外,钢结构在苏联和日本等国家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逐渐发展成为全世界所接受的重要结构体系。(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