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的长度均不反映直线本身的实长,如图3.22 所示。那么,如何根据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来求出它的实长与倾角呢?先从立体图中来分析这个问题的解法。
1)直线与H 面的倾角α
在图3.23(a)中,过空间直线的端点A 作直线AB0∥ab,得直角△AB0B。∠BAB0 就是直线AB 与H 面的倾角α,AB 是它的斜边,其中一条直角边AB0 =ab,而另一条直角边BB0 =Bb -Aa=ZB -ZA。ZA、ZB 即为A、B 两点的Z 坐标值,ZB -ZA 为A、B 两点的高度差。
图3.22 直线的倾角
图3.23 用直角三角形法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与倾角
根据图3.23(a)分析可知,在直线的投影图上,可以作出与直角△AB0B 全等的一个直角三角形,从而求得直线段的实长AB 及与H 面的倾角α。其作图方法如图3.24(b)所示。
①过水平投影ab 的端点b 作ab 的垂线;
②在所作垂线上量取bb0 =ZB -ZA,得b0 点;
③用直线连接a 和b0,得Rt△abb0,此时,ab0 =AB,∠bab0 =α。
2)直线与V 面的倾角β
在图3.23(a)上过点B 作直线BA0∥a′b′,A0 点在投影线Aa′上,得Rt△ABA0,AB 是它的斜边,AA0 和BA0 是它的两条直角边。此时,BA0 =a′b′;而AA0 =Aa′-Bb′=YA -YB。因此,用a′b′及距离差YA -YB 为直角边作直角三角形,也能求出线段AB 的实长。作法如图3.23(b)所示。所得的Rt△ 的斜边等于线段AB 的实长,与a′b′的夹角等于线段AB 与V 面的倾角β。
3)直线与W 面的倾角γ
γ 角的求法与上面所述一样,如图3.22 中,作BA1∥a″b″,在Rt△ABA1 中,AA1 为A、B 两点之间的X 坐标差,BA1 的长度等于AB 在W 面上投影a″b″的长度,∠ABA1 =γ。同样的道理,该直角三角形大小可以在投影图上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在投影图上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的方法是:以直线在某个投影面上的投影为一直角边,以直线的两端点到这个投影面的距离(坐标)差为另一直角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就是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而斜边和投影的夹角,就等于直线对该投影面的倾角。这种方法称为“直角三角形法”。在这个直角三角形法中,实长、距离差、投影长、倾角四个要素,任知其中两者,便可以求出其余两者。而距离差、投影长、倾角三者均是相对于同一投影面而言。例如,要求直线对H 面的倾角α、实长,应该知道该直线的H 面投影以及线段两端点对H 面距离差,即Z 坐标差。(www.xing528.com)
值得注意的是,直角三角形法是一种在投影图中还原空间线面角的作图方法,因此,可以在任何地方表达所需对应的直角三角形。
【例3.8】试用直角三角形法求直线CD 的实长及对V 面的倾角β。
【解】分析:此题是求直线CD 对V 面的倾角β,根据直角三角形法的四个要素,已知条件中有两个要素:CD 的V 投影c′d′为一直角边,另一直角边则应是直线CD 的两端点到V 面的距离差(Y 坐标差)。这样,就可以得到另外的两个要素:直线CD 的倾角β 和实长。
作图:如图3.24 所示。
图3.24 求直线的真长和倾角
①过水平投影c 作X 轴的平行线,与d′d 交于d0,并延长该线;
②取d0c0 =c′d′,将c0 与d 相连;
③此时,c0d=CD,∠dc0d0 =β,如图3.24 所示。
【例3.9】已知直线CD 对H 面的倾角α=30°,作出直线的V 投影c′d′,如图3.25(a)所示。
【解】分析:此题直接给出直线的倾角α 和直线的H 投影,要求作直线的V 投影。这两个条件正好是直角三角形法四个要素中对H 面的两个,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这个直角三角形中的另两个要素中就包含了c′d′两端的高度差,有了这高度差就可以补全CD 的V 投影。
作图:如图3.25(b)所示。
①过c′作OX 轴的平行线,与过点D 的投影连线相交,得,并延长至,使 =cd。
②自对作30°斜线,此斜线与过D 的投影连线相交于d′。
③连接c′和d′,得正面投影c′d′(因为高度差不能确定上下方,所以该题有两解)。
图3.25 已知直线α=30°,求直线V 投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