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创办至1930年前经营。英商电车公司营业之始,资本金32万英镑,分320股,每股1 000英镑,后改为每股10英镑,全数收齐。[113]具如1905年该公司开始接受让予权,但“铜元之行亦自此日益增加”,迄历届所受损失共金10万镑外,“贴亏与资本二者恒互为消长”,故1909年所失3.63%,而1913年则增至8.09%,“此实为公司营业至大障碍”;银行借款未偿者仅12 000镑,“但须上海有款汇来,即不难早日清结”[114]。1909年其全年行车318万公里,营收55万余元;1911年行车360万公里,营收80万元。[115]斯时,以中国铜元合诸英美制币,“则兑换之间赔折起焉”,铜元1分实则仅值1分之3/4,其值为英国1便士[116]之1/6、美国1美分之1/3。是而,该公司受此项损失,1914年开始5个月间为墨银120 655元,较上年同期损失复增6 000余元。再自营业后至1912年,始股东派息5厘,次年已增至7厘。且提1万英镑作为兴修费,统计兴修费项下已积存英金27 737镑。而是时资本项下所历经勾销的开办及造路各费亦达12 027镑。公司“除车价力求廉贱外,尚有贴水一层,亏蚀甚巨”。具如1911—1913年公司总收入数分别为809 964、1 042 785、1 183 942墨洋,除贴耗外实存分别168 848、139 375、258 810墨洋,除贴耗外实收分别641 116、803 410、925 132墨洋,经常开支实数分别为425 160、486 459、495 093墨洋,除开支外溢数分别为215 956、316 951、430 039墨洋,工部局报效数分别为31 783、39 784、46 018墨洋,盈余实在数分别为184 173、277 167、384 021墨洋,每(乘)客盈余分别为6厘8、6厘8、8厘1墨洋。[117]
具如英商电车公司总董于1914年5月在伦敦开第八次年会,由主席邓脱勋爵士报告:1913年公司总收入为英金117 986镑10仙令5便士,除铜元贴水损失25 880镑19仙令4便士外,实收为英金92 105镑4仙令1便士,较1912年实收已增79 783镑4仙令1便士。除去上海公司开支外,净余37 976镑4仙令10便士,1912年净余则仅27 161镑9仙令7便士。合诸1912年结存1 974镑5仙令6便士,除去伦敦各项费用及利息外,计尚存36 700镑7仙令2便士。拟于此款内,提出10 000镑作为兴修准备金,1 000镑为摊除开办费,22 400镑为1913年股息7厘息。如是,1913年结存实为1 300镑7仙令2便士。至于电费,1912年为13 137镑2仙令2便士,1913年则减为10 794镑5仙令2便士,“此公司与工部局改订电费合同之效果”。从而,1913年开支与实收的比例率已由65.50%减至58.50%,即1913年损失较1912年为轻,“是不得谓非进步”[118]。
如再将该公司1909、1918年概况进行对比,车行里程数分别为1 979 001、4 112 776英里,乘客总数分别为11 772 715、78 683 690人,收入总数分别为570 030、1 727 051元,盈余实数分别为47 736、545 089元。至1919年,公司上半年收入实数较1918年同期已增15%,“现在各车一日间所收铜元有四吨重”。一战后煤价骤涨,1920年公司颇受损失。若照战前煤价盈余可多得83 000元,每乘客处所得数自3元8角6分跌至1元7角(下跌56%),“骤视之似为可异”。然须为每客所费数自3元4角5分减至1元零1分(减去70%),“所得者远过于所失”。[119]事实上,公司之营业,1920年较1919年“已大过之”。1920年总收入计2 478 845元(1919年计2 087 691元),除一切开支计658 572元(1919年521 385元)外,净计余利1 820 273元(1919年1 566 305元)。[120]即1920年盈利增加,全年获利7.3万余英镑,年终按资本额的20%分发股东红利6.4万英镑。[121]
截至1921年6月底止,英商电车公司半年之营业与上年同期比较:1921、1920年上半期收入分别为1 364 931、1 165 991元,杂项开支分别为410 474、120 698元,收入净数分别为954 456、865 292元。计开支与收入百分比例,1921年上半期计31.58%,1920年为27.1%。[122]从而,“租界电车营业蒸蒸日上”,自1922年6月29日至7月5日,公司车票收入共计62 898.96元,市价损失25 076.69元,实收37 822.27元。上年同期车票收入为60 291.25元,市价损失19 402.28元,实收40 888.97元。[123]是年9月共收入302 144.67元,除铜元跌价损失43.85%计126 659.86元,纯收175 487.81元。当年9个月内之收入共计2 617 801.74元,除铜元跌价损失39.91%计996 271.04元,纯收1 621 530.70元,上年同期纯收147 962.41元。[124]例如六、七两路电车“惟因钱价日涨,殊受影响”,自1922年5月17日至24日一星期收入与去年同期收入比较:计入票大洋64 837.68元,除兑价损失25 026.66元,实入洋39 811.02元,兑价损失为收入的40%;上年同期收入56 194.59元,兑价损失17 587.78元,实收38 606.81元。[125]再据该公司在伦敦召集的第十七次股东大会报告,1922年上海电车营业盈余为96 998镑,比上年增3 918镑,汇兑盈余由15 765镑增为17 160镑,加以他项盈亏计,是年纯盈113 299镑,较上年盈112 945镑,实增354镑。除提出折旧15 000镑,公司盈余税5 000镑、职员金2 531镑等外,股东官红利可续发8厘,连前次所发是年共得2分。续开特别大会,提议将公司4万股股本,每股金额由10镑改为1镑,旋经一致通过。[126]即1922年公司营业,提存下期公积金17 000镑,股东实得官红利2分。[127]
表4 英商电车公司营业(1916—1922)
资料来源:沙公超《中国各埠电车交通概况》,《东方杂志》第23卷第14号,第52页;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电政编》第3集,1936年,第75页。
至1923年2月,英商电车公司营业计纯收入167 774元,连同1月份合计收入总数为352 331元。[128]3月一星期间,电车营业收入计39 883元。[129]7月电车收入32 908 338分,折合大洋189 014元,较去年同期仅收大洋180 830元,计增8 000余元;至是年7个月内,收入223 962 169分,折合大洋1 307 963元,较去年同期约增40 000元。[130]1923年全年,公司营业总计收入3 978 000元,除兑换损失外,纯收入计洋2 294 000元,比较前年加多95 000元。[131]且因“扩充有轨无轨路线,需费甚巨”,于1924年5月28日在伦敦召集股东大会时,议决添募新股10万股,每股英金1镑,老股每4股可承购新股1股。该公司资本总额自添募新股后,共达50万镑;同年公司收入铜元450 922 923枚,折合大洋贴水212 688 229枚,实收洋2 362 346.94元,贴水损失通扯48.36%。[132]至1925年,公司电车收入铜元453 684 939枚,折合大洋贴水253 623 971枚,实收洋2 000 609元,贴水损失通扯56.74%;是年公司盈余共72 159英镑,伦敦总公司来电派息1分,所余5 169镑作为本年滚存。[133]1926年1月至6月,该公司收入车资344 106 933分,折合墨银1 368 679.23元,铜元贬价损失平均为60.83%。[134]斯时,其年盈利都基本处于增长态势,渐次成为一家容积庞大、“规模报酬递增”[135]的公共交通企业。
第二,1930年代至战前的营业。问题之实质在于,“上海电车有限公司为英商所创办,开始亦有大量华股投资,但实权操在英人手中”[136]。至1931年,英商电车公司盈利167 491英镑19仙令8便士,资本授权70万英镑,资产为985 744英镑5仙令;翌年公司利润总计167 491英镑19仙令8便士。[137]即该公司1924—1934年股本资本总额从32万英镑增至67万英镑。股票分记名与无记名2种,记名股票占29.73%,无记名股票占70.27%。记名股票中英人占22.81%,中国人占5.24%,“无记名股票恐大部在国人手中”[138]。然沙逊集团觊觎英商电车公司。如1932年4、5月间,沙逊集团开始收购其股票,据F.R.达卫1932年5月18日的备忘录记载:“我们至本月19日已买进的(英商电车公司)的股款,将达40万银两左右。”1936年沙逊拥有英商电车股票16 610股,占其实发数的2.48%,但其成员已能跻入该公司董事会。至1936年时,沙逊投资范围已涉及13个行业的40家企业,投资金额达到8 971 000元的高峰,其中当年公共交通投资2家(英商电车公司、英商公共汽车公司),金额为300万元,[139]在其所有投资中占比最大,序列第一。
至1935年,英商电车公司盈利137 831英镑1仙令10便士,资产为1 170 131英镑9仙令8便士。[140]斯时,公司“营业成绩亦甚良好,每年可提出二成内外之红利”[141];董事部会议决议发给1935年下半年红利9厘,全年计为1分3厘,1936年4月20日在沪举行股东年会。[142]即该公司1935、1936年收入平均数为315 105英镑,资本百分比为47%;支出平均数为181 943英镑,资本百分比27.2%;毛利平均数为133 162英镑,资本百分比19.8%;除折旧6%外,利息将为13.8%。[143]1936年,其全年盈利119 736英镑8仙令9便士(见表5),资产为1 190 002英镑19仙令3便士;[144]是年电车行驶里程1 725万公里,载客1.15亿人次,净收入455.7万元。[145]
表5 英商电车公司损益账目表(1936年12月31日)
资料来源:《上海市公用局关于1935—1940年英商上海电车公司会计年报卷》(原件为英文),上海市公用局档案,档案号Q5-3-5485。
至1937年3月9日,英商电车公司董事会议议决在沪举行股东年会时,将上年(1936年)第二次股息按9厘发给,全年合为1分3厘;[146]10月董事会再开会:议决本年下半年的股息,每股按2%发给,定于11月10日开付。[147]然截至1937年12月底,该公司资产与盈利均呈下降之势,资产为1 178 422英镑6仙令7便士,盈利仅为80 251英镑18仙令4便士。[148]即1935—1937年公司收入分别为344 663、285 546、223 848英镑,支出199 283、163 603、142 396英镑,纯利145 580、120 943、81 452英镑,平均票价分别0.67、0.58、0.60便士。此情如深究而论,其原因有二:一是自全面抗战开始后,凡苏州河以北的电车均停驶;二是自1937年后,“国币票价虽有增加,但因汇兑率急降,卒使便士票价每况愈下”[149]。从而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当局禁止英商公共交通车辆进入苏州河以北地区,该公司只能调整线路,局限在苏州河南岸地区行驶,营业范围缩小近半,加之部分电线设施及车辆被日军炸毁,营业下降,1937年电车行驶里程为1 291万公里,载客8 585万人次,收入358万元。[150]
综而言之,1937年8月“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日军占领上海苏州河北岸地区,南北向公共交通中断。是年10月26日,日军投弹闸北,炸弹偏斜越过苏州河落下,击中英商十六路电车,乘客死伤30余人,司机186号、查票员62号同时遭难,从此十六路电车改由康脱脑路行驶。[151]英商有轨电车二路原为静安寺至十六铺,战时仅止外滩;七路电车原为提篮桥至北站,也改提篮桥至外洋泾桥;无轨电车原有近10条线,战时只剩下3线即十六、二十一、二十四号线,且均限在公共租界内行驶。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汇山车场及本场中的有轨电车被日商华中都市公共汽车公司占有,该公司处于日本军管下。至1944年,日军当局将英商电车公司以敌产名义交给汪伪建设部,再由汪伪建设部作价投资,与华中都市公共汽车公司合并改组为上海都市交通股份有限公司。然回溯往事,全面抗战前上海电车线路布局最密且运营规模最大的当推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亦是垄断公共租界电车事业的规模性企业。所以,租界电车交通在为近代上海市民日常出行提供舒适、便捷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上海城市发展与社会进步。
【注释】
[1]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项目“抗战前新式公共交通与京沪城市社会变迁研究”(项目编号:2015M580284)、南京邮电大学“1311人才计划”资助项目之阶段性成果。
[2]李沛霖,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暨南京邮电大学“鼎新学者”。
[3]沙公超:《中国各埠电车交通概况》,《东方杂志》第23卷第14号,第51页。
[4]《英人在上海之企业》,《申报》1920年1月11日,第19版。
[5]赵曾珏:《上海之公用事业》,商务印书馆,1949年,第53页。
[6]《上海市公用局电车筹备处电车公司计划书(三)》(1947年),上海市公用局电车公司筹备处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本文所引档案均为该馆藏,以下不再一一注明),档案号:Q423-1-23。
[7]相关研究可参见何益忠《近代中国早期的城市交通与社会冲突——以上海为例》,《史林》2005年第4期;陈文彬《城市节奏的演进与近代上海公共交通的结构变迁》,《学术月刊》2005年第7期;张松、丁亮《上海租界公共交通发展演进的历史分析》,《城市规划》2014年第1期;李沛霖《公共交通与城市人口析论——以抗战前上海电车业为基点的考察》,《民国档案》2018年第2期;李沛霖《公共交通与城市现代性:以上海电车为中心(1908—1937)》,《史林》2018年第3期;等等。然上述研究多考察公共交通发展轨迹及其对近代上海城市化的相关影响,而关乎本题研究者,经济社会史学界并不多见。
[8]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31—333页。
[9]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东方杂志》第12卷第1号,第10页。
[10]《上海各种公用事业概况(上海调查资料公用事业篇之二):英商上海电车公司》(1949年3月),江南问题研究会档案,档案号:Y12-1-78-106。
[11]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东方杂志》第12卷第1号,第10—11页。
[12]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东方杂志》第12卷第1号,第10页。
[13]虞:《三十年来上海车辆消长录(续)》,《申报》1932年4月13日,第15版。
[14]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第333—334页。
[15]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东方杂志》第12卷第1号,第15页。
[16]《英人在上海之企业》,《申报》1920年1月11日,第19版。
[17]华文处译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中文,1933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档案号:U1-1-959。
[18]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第426页。
[19]周源和:《上海交通话当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59页。
[20]沙公超:《中国各埠电车交通概况》,《东方杂志》第23卷第14号,第51页。
[21]虞:《三十年来上海车辆消长录(续)》,《申报》1932年4月13日,第15版。
[22]华文处译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中文,193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档案号:U1-1-961。
[23]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第333页。
[24]蔡君时主编:《上海公用事业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第317页。
[25]《上海市公用局调查上海电车公司》(1932.6—1932.7),上海市公用局档案,档案号:Q5-2-825。
[26]华文处译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中文,1934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档案号:U1-1-960。
[27]柳培潜:《大上海指南》,中华书局,1936年,第12页。
[28]朱邦兴等编:《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41页。
[29]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东方杂志》第12卷第1号,第18页。
[30]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续一号)》,《东方杂志》第12卷第4号,第9页。
[31]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第348页。
[32]虞:《三十年来上海车辆消长录(续)》,《申报》1932年4月13日,第15版。
[33]朱邦兴等编:《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第242—243页。
[34]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第342页。
[35]朱邦兴等编:《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第242、245页。
[36]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东方杂志》第12卷第1号,第18页。
[37]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第342页。
[38]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东方杂志》第12卷第1号,第18页。
[39]朱邦兴等编:《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第248—249页。
[40]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第339页。
[41]蔡君时主编:《上海公用事业志》,第369—370页。
[42]《上海市公用局关于建设委员会等调查外商电车》(1933.7—1937.3),上海市公用局档案,档案号:Q5-2-826。
[43]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东方杂志》第12卷第1号,第13页。
[44]蔡君时主编:《上海公用事业志》,第395页。
[45]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第333—334页。
[46]《上海各种公用事业概况(上海调查资料公用事业篇之二):英商上海电车公司》(1949年3月),江南问题研究会档案,档案号:Y12-1-78-106。
[47]蔡君时主编:《上海公用事业志》,第317页。
[48]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东方杂志》第12卷第1号,第16页。
[49]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东方杂志》第12卷第1号,第17—18页。
[50]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东方杂志》第12卷第1号,第18页。
[51]蔡君时主编:《上海公用事业志》,第368—369页。
[52]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东方杂志》第12卷第1号,第13页。
[53]蔡君时主编:《上海公用事业志》,第395页。
[54]华文处译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中文,1933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档案号:U1-1-959。
[55]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续一号)》,《东方杂志》第12卷第4号,第9页。
[56]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东方杂志》第12卷第1号,第10—11页。
[57]周源和:《上海交通话当年》,第59页。
[58]《英人在上海之企业》,《申报》1920年1月11日,第19版。
[59]上海市政工程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市政工程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第96页。
[60]沙公超:《中国各埠电车交通概况》,《东方杂志》第23卷第14号,第51页。
[61]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电政编》第3集,1936年,第73页。
[62]《英人在上海之企业》,《申报》1920年1月11日,第19版。
[63]《租界电车之大计划》,《申报》1922年3月9日,第14版。
[64]《租界内电车轨道将重行铺设》,《申报》1923年3月14日,第14版。
[65]华文处译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中文,1933—193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档案号:U1-1-959、960、961。
[66]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420页。
[67]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第343页;蔡君时主编:《上海公用事业志》,第317页。
[68]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东方杂志》第12卷第1号,第13页。
[69]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续一号)》,《东方杂志》第12卷第4号,第9页。(www.xing528.com)
[70]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东方杂志》第12卷第1号,第18页。
[71]周源和:《上海交通话当年》,第56页。
[72]沙公超:《中国各埠电车交通概况》,《东方杂志》第23卷第14号,第52页。
[73]华文处译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中文,1931、1933、193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档案号:U1-1-957、959、961。
[74]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421页。
[75]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第334页。
[76]周源和:《上海交通话当年》,第58—60页;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420页。
[77]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第347页。
[78]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421页。
[79]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东方杂志》第12卷第1号,第13页。
[80]蔡君时主编:《上海公用事业志》,第317页。
[81]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续一号)》,《东方杂志》第12卷第4号,第8页。
[82]沙公超:《中国各埠电车交通概况》,《东方杂志》第23卷第14号,第51页。
[83]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第348页。
[84]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电政编》第3集,第73—74页。
[85]KK:《公共汽车与无轨电车》,《申报》1926年4月17日,第23版。
[86]蔡君时主编:《上海公用事业志》,第332页。
[87]虞:《三十年来上海车辆消长录(续)》,《申报》1932年4月13日,第15版。
[88]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421页。
[89]华文处译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中文,1932—1933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档案号:U1-1-958、959。
[90]华文处译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中文,193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档案号:U1-1-961。
[91]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电政编》第3集,第72页。
[92]柳培潜:《大上海指南》,第12页。
[93]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421页。
[94]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第345页。
[95]薛余:《上海电车掌故》,《申报》1925年5月28日,第20版。
[96]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第335、341—342页。
[97]蔡君时主编:《上海公用事业志》,第363—364页。
[98]柳培潜:《大上海指南》,第21页。
[99]蔡君时主编:《上海公用事业志》,第366—371页。
[100]《上海电车公司(公共租界)为更改车资通告》,《申报》1924年1月19日,第1版。
[101]《上海市公用局关于建设委员会等调查外商电车》(1933.7—1937.3),上海市公用局档案,档案号:Q5-2-826。
[102]《租界电车增加车资》,《申报》1922年1月3日,第15版。
[103]《上海电车公司(公共租界)为更改车资通告》,《申报》1924年1月19日,第1版。
[104]《公共租界电车今日涨价》,《申报》1925年12月4日,第14版。
[105]《电车加价昨讯》,《申报》1930年4月21日,第16版。
[106]华文处译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中文,1931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档案号:U1-1-957。
[107]华文处译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中文,1933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档案号:U1-1-959。
[108]《上海市公用局关于建设委员会等调查外商电车》(1933.7—1937.3),上海市公用局档案,档案号:Q5-2-826。
[109]《电车价目改用新币业经工部局批准》,《申报》1936年7月25日,第13版。
[110]《两租界电车将重定车价改铜元为新辅币六月一日起实行》,《申报》1937年5月27日,第11版。
[111]《电车与公共汽车今日起改订票价一律采用辅币为单位》,《申报》1937年6月1日,第17版。
[112]周源和:《上海交通话当年》,第134—135页。
[113]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电政编》第3集,第72页。
[114]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续一号)》,《东方杂志》第12卷第4号,第9页。
[115]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330页;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第343页。
[116]20仙令为1镑,12便士为1仙令。
[117]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东方杂志》第12卷第1号,第14—15页。
[118]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续一号)》,《东方杂志》第12卷第4号,第7—8页。
[119]《英人在上海之企业》,《申报》1920年1月11日,第19版。
[120]《去年上海电车公司营业记》,《申报》1921年1月14日,第11版。
[121]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第348页。
[122]《半年中电车公司营业记》,《申报》1921年7月8日,第14版。
[123]《租界电车营业之比较》,《申报》1922年7月9日,第13版。
[124]《公共租界电车收入之统计》,《申报》1922年10月3日,第15版。
[125]《电车营业之今昔观》,《申报》1922年5月28日,第15版。
[126]《公共租界电车去年之盈余》,《申报》1923年7月18日,第14版。
[127]《公共租界电车公司之纯利益》,《申报》1923年5月25日,第15版。
[128]《二月份公共租界之电车营业》,《申报》1923年3月5日,第14版。
[129]《一周间之电车营业》,《申报》1923年3月19日,第14版。
[130]《上月公共租界电车营业统计》,《申报》1923年8月3日,第15版。
[131]《上年之电车营业》,《申报》1924年1月5日,第14版。
[132]《公共租界电车公司添募新股》,《申报》1924年6月26日,第14版;《电车去年收入之报告》,《申报》1925年1月12日,第16版。
[133]《公共租界电车去年营业之报告》,《申报》1926年1月5日,第9版;《公共租界电车之盈余》,《申报》1926年5月28日,第14版。
[134]《公共租界电车之半年营业》,《申报》1926年7月3日,第15版。
[135]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3种情况。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这种情形叫做规模报酬递增。[参见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六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65页]
[136]《上海各种公用事业概况(上海调查资料公用事业篇之二):英商上海电车公司》(1949年3月),江南问题研究会档案,档案号:Y12-1-78-106。
[137]《上海市公用局调查上海电车公司》(原件为英文,1932.6—1932.7),上海市公用局档案,档案号:Q5-2-825。
[138]《上海市公用局电车筹备处电车公司计划书(三)》(1947年),上海市公用局电车公司筹备处档案,档案号:Q423-1-23。
[139]张仲礼、陈曾年:《沙逊集团在旧中国》,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83、90页。
[140]《上海市公用局关于建设委员会等调查外商电车》(原件为英文,1933.7—1937.3),上海市公用局档案,档案号:Q5-2-826。
[141]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电政编》第3集,第74页。
[142]《上海电车公司将发去年下半年红利》,《申报》1936年3月11日,第12版。
[143]《上海市公用局电车筹备处电车公司计划书(三)》(1947年),上海市公用局电车公司筹备处档案,档案号:Q423-1-23。
[144]《上海市公用局关于1935—1940年英商上海电车公司会计年报卷》(原件为英文),上海市公用局档案,档案号:Q5-3-5485。
[145]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421页。
[146]《英商电车公司将发股息九厘》,《申报》1937年3月10日,第15版。
[147]《英商电车公司议决下半年股息额十一月十日开付》,《申报》1937年10月20日,第6版。
[148]《上海市公用局关于1935—1940年英商上海电车公司会计年报卷》,上海市公用局档案,档案号:Q5-3-5485。
[149]《上海市公用局电车筹备处电车公司计划书(三)》(1947年),上海市公用局电车公司筹备处档案,档案号:Q423-1-23。
[150]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421页。
[151]周源和:《上海交通话当年》,第6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