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军对太湖平原地图测绘的影响

英军对太湖平原地图测绘的影响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62年至1864年,英军利用中外联合镇压太平天国的机会,进入江浙展开地图测绘,首次将太湖平原准确绘制在地图上,增进了欧美列强对这一地区的地理认知。其一,太湖平原纵横交错的河流,使舟船成为主要的交通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英军通过地图测绘掌握河流水文条件,便于行军和安排战略战术。由于太湖平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丝、茶等对外贸易商品的产区,欧美列强对其垂涎已久。

英军对太湖平原地图测绘的影响

1862年至1864年,英军利用中外联合镇压太平天国的机会,进入江浙展开地图测绘,首次将太湖平原准确绘制在地图上,增进了欧美列强对这一地区的地理认知。对此,毛诗门指出:“尽管一般地图已经绘出太湖,但形状各异,并且都不准确。或许戈登地图最别致和新颖,从中我们能获得以前不知道的关于通航能力的有用信息。”[86]随着测绘的展开以及成果的推广应用,其在军事商业和知识传播等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一,太湖平原纵横交错的河流,使舟船成为主要的交通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英军通过地图测绘掌握河流水文条件,便于行军和安排战略战术。《戈登日记》指出:“戈登曾测量这一地区的主要道路,最有资格进入这片错综复杂犹如迷宫的地方,所以能够以中国战争中闻所未闻的速度进行战略转移,甚至英法军队也没有这样的战术。”[87]另外,其对河流和据点的测绘,有助于枪炮发挥威力。对此,戈登传记总结为:“地图测绘的经历无比有用,这使他拥有巨大的优势,知道哪些河流通航,哪些湮塞,什么地方适合配置大炮,什么地方是不宜通过的沼泽。”[88]因此,戈登高度赞扬利斯特等人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地图测绘,在许多情况下,英军将徒劳无功”[89]

其二,英军绘制的地图也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由于太湖平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丝、茶等对外贸易商品的产区,欧美列强对其垂涎已久。但长期以来受条约制度限制,其活动范围仅限于沿海地区。自1858年中英签订《天津条约》,列强获得长江航行权和内地通商权,英国领事麦华陀(Walter Henry Medhurst)迫不及待地令英商前往苏州购置丝、茶,但苦于路径生疏,故要求“沿这一方向的河流进行勘探,一直到所能到达的尽头为止,考察这些航线是否可用”[90]。随着太平天国时期英军测绘的展开和战后测绘成果的推广,欧美开始利用太湖平原纵横交错的水路交通网。据1867年的《中日通商口岸》(The Treaty Ports of China and Japan)所述:“到这一地区旅行的人们,能享受到地图测绘带来的优势,戈登上校和其他工兵部队的军官测量了上海至太湖以西,北到扬子江、南达浙江的区域。其测绘成果由英国陆军部于1865年发行,准确记录了运河、湖泊、主干道和大型市镇、乡村。”[91]外商用这些地图,轻而易举地进入江浙腹地,如怡和、琼记等洋行开始派船前往苏州,以便“以较低价格收购到茶叶之后,用武装人员把它押运回来”[92]。同顺商行甚至“违约开往苏州内地,载货搭客”[93]。从这一角度看,英军的测绘一定程度上促使外国资本由沿海向内地扩展。(www.xing528.com)

其三,英军测绘地图时,接触过大批中国官绅,如李鸿章幕僚冯桂芬就对戈登战时测绘赞不绝口。据《显志堂稿》记载:“夷人以测量法得伪忠王及贼目营所在,用开花炮击之,六发皆中。”[94]另外“戈登以准望法,发开花炮,土城石垒皆飞动”[95]。英军的测绘技术令冯桂芬大开眼界,受其影响,加之对“自强”的追求,冯桂芬自觉学习西法,著成《绘地图议》附有《绘地图法》,主张用科学方法测量,绘制数据可靠的新地图。更值得注意的是,1864年清廷在江苏进行大范围地图测绘时,很大程度上是以冯桂芬的测绘方法为基础,加以修改完善,完成大比例尺地图和部分高程测量,绘制当时中国最准确、最详细的地图的。[96]同时中英也有地图上的交流,如淮军将领程学启致函戈登提到:“昨赴葑盘两门,察看形势,因绘地图一纸呈阅,不知与尊处地图相对否。”[97]可见,英军在太湖平原的地图测绘推动了欧洲地图学知识的传播,促进了中西地图知识的交流,为洋务运动时期国人大量翻译西方地理学著作,孜孜不倦地学习世界地理知识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