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湖平原的地理认知:列强观点

太湖平原的地理认知:列强观点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上海地处太湖平原,这里河道纵横,水网密布。[17]1863年戈登指挥常胜军时仍使用中文地图,这类地图现存于英国国家图书馆的“戈登文书”中,包括13幅太湖地区诸府、州、县署的官绘本地图和私绘本地图,为戈登攻剿太平军所用。此前,外国对上海的调查和测绘局限于各国租界,其他地区较少涉及。

太湖平原的地理认知:列强观点

1862年1月,李秀成率军包围上海。在太平军压力下,英、法组织联军直接参战,并支持美国人华尔(Frederick Townsend Ward)的中外混合编制“常胜军”联合清军作战。2月,中外联军进攻浦东高桥和闵行萧塘,打响了会防上海的战役,使战局发生逆转。然而,上海地处太湖平原,这里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据《北华捷报》(North-China Herald)主笔马诗门(Samuel Mossman)观察,“太湖是位于无数河流中央的湖泊,这些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广阔的区域内纵横交错,形成一个由运河和沟渠组成的河网”。在这种环境下作战,英、法面临缺少地理知识和准确地图的难题,“一般中国地图没有很好地绘出长江三角洲,它们大部分是按两个世纪前耶稣会士的测量设计而成。尽管海图准确描绘出邻海的河流,但仅勾勒出三角洲的轮廓而已”[12]。这使联军损失惨重,“当中英混合军被引入这片犹如迷宫般的陆地和水域时,他们便陷入困境,难以摆脱太平军伏击和舢板船袭击”[13]。更重要的是,缺少地图以及道路狭窄、河流桥梁众多等因素,不利于军队集中和转移。据1862年9月《北华捷报》报道:

这里也有广阔的田野与宽大的耕地,上面种着棉花、豆类与大米,有人也许认为部队可以经过这样的空地前进,但不论这种田地如何宽阔,只要你遇到一条河浜或一道沟渠,便将迅即停滞不前,如不在上面搭起一座桥梁,或是沿河上行,找到一座现成的桥梁,你就无法渡过。因此,不问道路如何狭窄,只要你想前进,那就必须加以利用。所有这些道路、狭窄的河浜,连同宽阔的苏州河流经的路线与其相对的位置,都没有被画成准确的地图,它们的情形只有本地人才知道。[14]

其实,清廷也担心“洋兵于道途险易均未熟悉”[15]。为解决这一问题,英、法会防上海时用中文地图、当地向导和实地调查了解地理形势,确定行军路线,安排战略战术。其一,利用中文地图。如1861年英国领事密迪乐(Meadows)致函罗素:“我研究中文地图是为了在上海二十或三十英里内找出一些河道,使我能够通过这里的村庄前往长江。”[16]英、法进攻高桥前,杨坊致函苏松太道吴煦时也提出:“惟所领浦东地图,查界滨汛即是高桥,从何处进港,图中并无河道,欲于今晚七点,华尔坐罗士轮船自去探看。”[17]1863年戈登(Charles George Gordon)指挥常胜军时仍使用中文地图,这类地图现存于英国国家图书馆的“戈登文书”中,包括13幅太湖地区诸府、州、县署的官绘本地图和私绘本地图,为戈登攻剿太平军所用。[18](www.xing528.com)

其二,利用熟悉地形的当地人为向导。1861年12月,吴煦筹划中外会防上海时,就考虑到列强“一入内地,汊港纷歧,便多迷误,即陆路高低洼湿,川泽山林,亦非外人所谙,是以西人欲入内地,均以雇觅熟识引路为先”。对此,吴煦建议:“拟于民团中酌挑团勇三四百名,齐备器械锅帐等物,相机偕行,名为助剿,实即代为引路。”[19]所以英、法进攻高桥、萧塘时均由会防局派向导同行,“现已觅引路人,由水陆进攻,不日亦即前往”[20]。此后,主要由苏松太道和会防局派向导,李鸿章就提议:“应转请道署酌派熟习路径一员,或贵局自行遴派为荷。”[21]

其三,英、法在上海周边地区展开实地调查。此前,外国对上海的调查和测绘局限于各国租界,其他地区较少涉及。[22]1862年,英法联军利用在上海周边作战的机会,展开实地调查。其中高桥之战前,华尔“邀同英国水师提督何伯,假扮西洋打猎商人,亲入贼巢,察看周围形势”[23]。战后何伯乘“科罗曼德号”(Coromandel)沿黄浦江而上,“为了侦察浦东以及黄浦江东岸的形势”[24],确定太平军驻扎闵行萧塘后,又登岸“考察太平军的实际位置”[25]。英、法在侦察过程中也进行测量并绘制地图,尤其是4月英国工兵部队到达,英军围绕上海周边主要战场展开测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