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部湾海岛佐杂的移入:海洋文明研究(第4辑)成果

北部湾海岛佐杂的移入:海洋文明研究(第4辑)成果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位于北部湾洋面之涠洲岛的情形与前面二者则有较大不同。光绪二十余年时,涠洲岛正式改隶合浦县管辖,并移驻分防县丞于此弹压。故光绪二十八年的这次调整,特移设原九龙司巡检于涠洲岛上,更名涠洲墩巡检。清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广州湾被法国强行租借,使得粤西海防局势无比危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佐杂调整,表明了清政府应对局势的一种防御态度。

北部湾海岛佐杂的移入:海洋文明研究(第4辑)成果

位于北部湾洋面之涠洲岛的情形与前面二者则有较大不同。涠洲孤悬大洋之中,靠近珠池,明清两代历为海防要地,除设立巡检外,万历年间又添设涠洲游击将军进行汛守。清初迁界,涠洲弃而不守,此后虽有地方民众呈请开垦田地,但因害怕岛上居民与“洋匪”勾结,未得允许。嘉庆十一年(1806),总督百龄为平海盗事,将岛中居民再次内迁,毁其田亩房屋,封禁海岛。此后,虽然涠洲岛被封禁,但仍有百姓在岛中违禁居住,并与海盗为伍。同治年间,因广东土客大械斗的影响,在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的帮助下,大批客家教民来到岛中开垦,并建起教堂围墙等,涠洲岛成为北部湾地区法国天主教传播的早期基地[124]

光绪年间,涠洲岛中民教杂居,易发事端。光绪二十余年时,涠洲岛正式改隶合浦县管辖,并移驻分防县丞于此弹压。依照嘉庆年间海盗横行的情况来看,粤西洋面,以雷州半岛为界,东面以广州湾为最要害地方,而西面则当属涠洲,此二地的得失关乎粤西海防之根本。法国租借广州湾,扼我咽喉,若再让其占有涠洲,则清廷尽失广东西路海防要塞之所。且法国势力早已在涠洲岛中集聚,若不加强监视,后患无穷。故光绪二十八年(1902)的这次调整,特移设原九龙司巡检于涠洲岛上,更名涠洲墩巡检。

九龙司巡检原为广州府新安县官富司巡检,其辖区大致包括九龙半岛及香港岛一带。自鸦片战争后香港岛被租借给英国,清政府为应对危难局面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改官富巡检为九龙巡检,作为海疆要缺移驻九龙寨并筑城防守,监视香港岛的动向。这是清政府应对列强侵占土地时的第一次佐杂调整,但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人强占九龙半岛并攻入九龙城,巡检等中国官员被迫离开。而九龙司移驻涠洲岛或许还有另外一层考虑,涠洲岛上法国势力横行,有教民数千人,且仗势法人撑腰不守法律,是为民教杂处之地,弹压难度大。而九龙司与英人有打交道的基础,可谓是处于中外关系前沿的佐杂,移驻于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县丞共同监视法人在岛中的行动,以防法国制造借口侵占岛屿

总体上讲,粤西州县佐杂的海防布局由明至清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驻所由海岸军事要地转向繁华港口与内陆墟市,二是对海岛由弃守转向逐步加强控制。明代巡检的布局设置与调整以防备倭寇、配合卫所构建海防体系的军事目的为主。至嘉靖万历年间,随着明初构建的以卫所为主导的海防体系的崩坏以及巡检弓兵的大量裁撤,巡检军事防御功能基本丧失,巡检开始进驻繁华港口。雍正年间,随着佐杂分防制度的推行与对沿海岛屿军事控制的加强,沿海佐杂内迁于墟市、外扩展至海岛的格局基本稳定下来;嘉庆间对广东海盗的平定是对佐杂布局实际海防职能的检验,并加强了北部湾的海防控制。清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广州湾被法国强行租借,使得粤西海防局势无比危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佐杂调整,表明了清政府应对局势的一种防御态度。

【注释】

[1]廖望,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2]卢坤、邓廷桢主编,王宏斌等校点:《广东海防汇览》卷首《凡例》,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页。

[3]左平:《清代州县佐贰杂职官员研究综述》,《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王兆辉:《清代州县佐贰官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14年第4期。

[4]许毓良:《清代台湾的海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47—58页。

[5]宋烜:《明代浙江海防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73—83页。

[6]祝太文:《清代浙江沿海巡检司的驻防地理及其海防意义》,《浙江文理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7]鲁延召:《明清伶仃洋区域海防地理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年,第93—110页。

[8]周伟峰、黄忠鑫:《明清时期广东东路沿海巡检司的海防功能》,苏智良主编《海洋文明研究(第一辑)》,中西书局,2016年,第128—145页。

[9]郑若曾:《筹海图编》卷3《广东事宜·西路》,中华书局,2007年点校本,第245页。

[10]郑若曾:《筹海图编》卷3《广东事宜·西路》,第245页。

[11]王璐:《清初广东的迁界、展界与海岛管治》,李庆新、郑德华主编《海洋史研究(第六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92—121页。

[12]曾小全:《清代前期的海防体系与广东海盗》,《社会科学》2006年第8期。

[13]康熙《阳江县志》卷1《山川考》,《广东历代方志集成》肇庆府部第27册,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214页。

[14]《明英宗实录》卷117“正统九年六月己卯”条,台北: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第16册,第2357—2358页。

[15]万历《广东通志》卷45《郡县志三十二》,《广东历代方志集成》省部第6册,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1023页。

[16]张萱:《西园闻见录》卷57《兵部六》,吴丰培整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6年,中册,第1146页。

[17]崇祯《肇庆府志》卷16《兵防志一》,《广东历代方志集成》肇庆府部第8册,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474页。

[18]崇祯《肇庆府志》卷16《兵防志一》,第474页。

[19]崇祯《肇庆府志》卷5《建置一》,第169页。

[20]蒋良骐编:《雍正朝东华录》卷9,台北:文海出版社,2006年,第422页。

[21]道光《阳江县志》卷2《建置志》,《广东历代方志集成》肇庆府部第28册,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53页。

[22]民国《阳江县志》卷6《地理志六》,《广东历代方志集成》肇庆府部第28册,第334页。

[23]道光《阳江县志》卷8《编年志》,第225页。

[24]道光《阳江县志》卷2《建置志》,第53页。

[25]万历《肇庆府志》卷10《建置考》,《广东历代方志集成》肇庆府部第1册,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199页。

[26]民国《阳江县志》卷8《建置志一》,第352页。

[27]顾祖禹著,贺次君、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舆纪要》卷140《广东五》,中华书局,2005年,第4738页。

[28]道光《广东通志》卷124《海防略二》,《广东历代方志集成》省部第17册,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2144页。

[29]应槚辑,凌云翼、刘尧诲重修,赵克生、李燃点校:《苍梧总督军门志》卷5《舆图三》,岳麓书社,2015年,第84页。

[30]康熙《茂名县志》卷1《城池·公署》,《广东历代方志集成》高州府部第5册,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354页。

[31]万历《高州府志》卷1《坊表》,《广东历代方志集成》高州府部第1册,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19页。

[32]光绪《电白县志》卷30《记述六》,《广东历代方志集成》高州府部第6册,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709页。

[33]《明英宗实录》卷117“正统九年六月己卯”条,第16册,第2357—2358页。

[34]《明宪宗实录》卷158“成化十二年十月乙未”条,台北: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第25册,第2898页。

[35]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140《广东五》,第4746页。

[36]应槚辑,凌云翼、刘尧诲重修:《苍梧总督军门志》卷5《舆图三》,第86页。

[37]康熙《石城县志》卷1《建置》,《广东历代方志集成》高州府部第13册,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14、16页。

[38]嘉庆《石城县志》卷1《建置》,《广东历代方志集成》高州府部第13册,第452页。

[39]万历《高州府志》卷1《坊表》,第19页。

[40]嘉靖《广东通志》卷32《政事五》,《广东历代方志集成》省部第3册,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1034页。

[41]张廷玉等:《明史》卷45《地理六》,中华书局,2000年,第1144页。

[42]万历《高州府志》卷1《坊表》,第19页。

[43]光绪《吴川县志》卷10《记述下》,《广东历代方志集成》高州府部第12册,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639页。

[44]张廷玉等:《明史》卷45《地理六》,第1144页。

[45]《明英宗实录》卷117“正统九年六月己卯”条,第16册,第2357—2358页。

[46]张萱:《西园闻见录》卷57《兵部六》,中册,第1146页。

[47]光绪《吴川县志》卷10《记述下》,第628页。

[48]朱寿朋编纂:《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0年,第5册,第4875页。

[49]光绪《电白县志》卷30《记述六》,第709页。

[50]万历《雷州府志》卷8《建置志》,《广东历代方志集成》雷州府部第1册,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91页。

[51]康熙《遂溪县志》卷2《建置志》,《广东历代方志集成》雷州府部第6册,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32页。

[52]道光《广东通志》卷124《海防略二》,第2146页。

[53]康熙《遂溪县志》卷1《舆图志》,第11页。

[54]万历《雷州府志》卷21《古迹志》,第306页。

[55]《明穆宗实录》卷12“隆庆元年九月丁卯”条,台北: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第49册,第331页。

[56]道光《广东通志》卷134《建置略十》,第2300页。

[57]道光《遂溪县志》卷2《记事志》,《广东历代方志集成》雷州府部第6册,第155页。

[58]道光《遂溪县志》卷2《记事志》,第156页。

[59]万历《雷州府志》卷8《建置志》,第90页。

[60]康熙《雷州府志》卷3《建置志》,《广东历代方志集成》雷州府部第1册,第377页。(www.xing528.com)

[61]嘉庆《海康县志》卷2《建置》,《广东历代方志集成》雷州府部第3册,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169页。

[62]民国《海康县志》卷1《地理志一》,《广东历代方志集成》雷州府部第3册,第381页。

[63]万历《雷州府志》卷8《建置志》,第90页。

[64]康熙《海康县志》上卷《舆图志》,《广东历代方志集成》雷州府部第3册,第9页。

[65]嘉庆《海康县志》卷2《建置》,第169页。

[66]道光《广东通志》卷122《关隘三》,第2103页。

[67]万历《雷州府志》卷1《舆图志》,第11页。

[68]万历《雷州府志》卷8《建置志》,第92页。

[69]万历《广东通志》卷55《郡县志四十二》,第1261页。

[70]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140《广东五》,第4752页。

[71]万历《雷州府志》卷1《舆图志》,第12页。

[72]嘉庆《雷州府志》卷4《建置》,《广东历代方志集成》雷州府部第2册,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153页。

[73]万历《雷州府志》卷8《建置志》,第92页。

[74]万历《广东通志》卷55《郡县志四十二》,第1261页。

[75]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140《广东五》,第4752页。

[76]嘉庆《雷州府志》卷4《建置》,第153页。

[77]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10《公署》,《广东历代方志集成》省部第1册,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203页。

[78]崇祯《廉州府志》卷3《公署》,《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廉州府部第1册,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48页。

[79]康熙《廉州府志》卷3《建置志》,《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廉州府部第1册,第353页。

[80]张廷玉等:《明史》卷45《地理六》,第1145页。

[81]康熙《廉州府志》卷3《建置志》,第353页。

[82]万历《广东通志》卷53《郡县志》,第1205页。

[83]崇祯《廉州府志》卷6《经武志·墩台》,第89页。所谓“东西八寨”,指位于白龙厂东面永安千户所属地的乌兔寨、凌禄寨、英罗寨、萧村寨、井村寨、对达寨、丰城寨、黄泥寨,以及西面的川江寨、陇村寨、调埠寨、白沙寨、武刀寨、龙潭寨、古里寨和西场寨,加上珠池巡司衙门所在的珠场寨。

[84]万历《广东通志》卷53《郡县志》,第1222页。

[85]康熙《合浦县志》卷1《图经志》,《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廉州府部第5册,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309页。

[86]康熙《合浦县志》卷1《图经志》,第310页。

[87]同治《广东图说》卷61《合浦十一》,《中国方志丛书》华南地方第106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第499页。

[88]同治《广东图说》卷61《合浦十一》,第499页。

[89]崇祯《廉州府志》卷3《营缮志·官署》,第47页。

[90]乾隆《廉州府志》卷6《建置》,《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廉州府部第2册,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78—79页。

[91]万历《广东通志》卷53《郡县志》,第1204页。

[92]乾隆《廉州府志》卷6《建置》,第78页。

[93]民国《合浦县志》卷1《舆地志》,《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廉州府部第6册,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47页。

[94]朱寿朋编纂:《光绪朝东华录》,第5册,第4875页。

[95]崇祯《廉州府志》卷3《营缮志·公署》,第49页。

[96]崇祯《廉州府志》卷1《图经志·沿革》,第17页。

[97]万历《大明会典》卷139《兵部二十二·关津二》,广陵书社,2007年,第1972页。

[98]嘉靖《钦州志》卷4《官署》,《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廉州府部第4册,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63页。

[99]乾隆《廉州府志》卷6《建置》,第80页。

[100]嘉靖《钦州志》卷4《官署》,第62页。

[101]嘉靖《钦州志》卷4《官署》,第62页。

[102]崇祯《廉州府志》卷1《图经志》,第7页。

[103]乾隆《廉州府志》卷1《建置》,第80页。

[104]乾隆《廉州府志》卷1《建置》,第80页。

[105]光绪《防城县小志》卷1《志地》,《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廉州府部第22册,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35—36页。

[106]嘉靖《钦州志》卷4《官署》,第62页。

[107]崇祯《廉州府志》卷1《图经志》,第7页。

[108]乾隆《廉州府志》卷6《建置》,第80页。

[109]万历《雷州府志》卷8《建置志》,第93页。

[110]万历《雷州府志》卷12《兵防》,第334页。

[111]郑若曾:《筹海图编》卷12《经略三·御海洋》,第764—765页。

[112]杜臻:《粤闽巡视纪略》卷1,台北:文海出版社,1983年,第34页。

[113]康熙《吴川县志》卷1《地纪志》,第163页。

[114]王璐:《清初广东的迁界、展界与海岛管治》,李庆新、郑德华主编《海洋史研究(第六辑)》,第92—121页。

[115]陈贤波:《百龄与嘉庆十四年(1809)广东筹办海盗方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116]周镐:《论明职》,贺长龄辑《皇朝经世文编》卷85《兵政下·海防》,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第3075—3077页。

[117]卢坤、邓廷桢主编:《广东海防汇览》卷8,第296页。

[118]卢坤、邓廷桢主编:《广东海防汇览》卷8,第296页。

[119]卢坤、邓廷桢主编:《广东海防汇览》卷8,第296页。

[120]谭钟麟:《奏陈英法越占九龙城广州湾情形请旨密授机宜折》,龙鸣、景东升主编《广州湾史料汇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3页。

[121]朱寿朋编纂:《光绪朝东华录》,第5册,第4875页。

[122]光绪《电白县志》卷30《记述六》,第709页。

[123]民国《高阳县志》卷4《人物》,《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157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第278页。

[124]详见陈贤波《从荒岛贼穴到聚落街庄——以涠洲岛为例看明清时期华南海岛之开发》,《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2卷,2011年,第275—29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