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0日上午10至12:30分,参会专家学者100余人在蓬溪县万和大酒店万方会议厅(一楼)召开张问陶全国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主持人:香港城市大学教授,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院士张隆溪教授。
研讨会有两项议程:一是大会发言,专家点评,二是大会总结。
这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45篇:张隆溪《法自然或法古人:略论张问陶吟咏性情的诗学主张》;蒋寅《乾嘉之际诗歌自我表现观念的极端化倾向——以张问陶的诗论为中心》;郑家治《张问陶儒家伦理思想初探》;罗应涛《张问陶“天真说”论析》;温秀珍《张问陶性灵诗论兼与袁枚、赵翼性灵说之比较》;张寅彭《张船山诗初读札记》;时志明、王金星《鸟怜杜宇皆思蜀,山爱峨嵋不向秦——张问陶的山水诗述论》;张海、陈颖《简论张问陶的巴蜀情结》;曾添、周于飞《从记游诗看清代四川三才子诗歌创作》;滕新才、贺玉《张问陶三峡风物诗探赜》;赵永康、陈志林《张船山万里长江最上头》;赵永康《张船山衔杯却爱泸州好》;邓厚忠《张问陶<剑州官道古松歌>赏析》;滕伟明《匠心独运,自然天成:略论张船山的语言风格》;李建强、王旭《试论张问陶诗歌的审美风格》;梁劲松《张问陶诗情景结合的艺术特征初探》;胡传淮《清代蓬溪黑柏沟张氏家族诗歌初探》;周斌《张船山诗日本选本及其评论》;邵福亮《张问陶书柬四通简释》;邢飞、唐希鹏《张问陶书法简论》;袁永冰《彭田桥<栈行杂诗>与张问陶<宝鸡县题壁>》;丁思深《关于<船山诗草全注>的几处讹误》;王承军《李崧霖次张问陶诗及其人》;李宝山《张问陶与<红楼梦>》;袁永冰《张问陶与凤县》;施霞《论张问陶对陶渊明的接受》;邹鹏、罗莹《张问陶高祖张鹏翮对其诗歌创作之影响探微》;李宝山、宋长丰《接地气而不失灵气——张问陶诗对当代诗词写作的启示》;胡亮《涪江流域诗群:传统、生态与特征——从陈子昂,经张船山,谈到涪江流域现代诗》;刘扬忠《当代诗词爱好者和习作者如何向古代优秀作家学习——我举清代中期性灵派大诗人张问陶为学习对象》;赵义山《乡贤船山赞》;成镜深、汪旭《天下廉吏,卓然完人:张鹏翮之人品》;肖刚《孟春相知张鹏翮》;何胜莉《论张问安诗歌中的“唐风”》;冯岁平《被冷落的清代诗人张问安》;胡传淮《清代蜀中第一家蓬溪黑柏沟张氏家族探析》;唐学镛《遂宁黑柏沟张氏家族的重要分支——绵竹唐氏家族源流世系探考》;温勉双《关于开发名人故里打造“清代四川第一家”旅游区的建议》;胡传淮《重修清代大诗人张船山墓记》;王洪林《盘歌缝里看蓬溪张家》;锺利戡《船山之麓谈张姓》;胡传淮《清代大诗人张问陶研究概述》;张一璠《读懂张问陶:浅谈张学研究路径之选择》;邓尚培《张问陶学术研究的现实意义》;王勇《问陶文化的时代价值》等。
经过大会筹备委员会学术组初选、协商,准备请9位专家作大会发言,每位发言者时间请控制在10分以内。9位专家分为两组发言。第一组点评专家是: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曲研究会会长、四川师范大学首席教授赵义山先生;四川宜宾学院罗应涛教授。发言人:(一)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民诗文研究中心主任张寅彭;(二)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教授、东亚汉籍研究所所长周斌;(三)苏州职业大学教授时志明;(四)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邹鹏。
第二组点评专家是: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成镜深教授;西华大学人文学院郑家治教授。发言人:(一)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张隆溪先生;(二)四川诗词协会理事长滕伟明先生;(三)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张海;(四)四川泸州市文史专家赵永康;(五)四川省社科院文学博士施霞。
会议总结发言: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蓬溪县政协文史委主任胡传淮先生。(www.xing528.com)
这次学术研讨会是在党和政府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举行的,发言专家严格遵守时间;评点专家有的放矢,评议内容不是简单客套,而是既谈优点,也论不足;重视互动环节;年轻学者纷纷撰文并上台交流,风气清新,亮点不断。学术发言,学者辩论深入,思想碰撞激烈,显示了本次学术研讨会的较高学术水准。
本次研讨会共有三大亮点:
第一大亮点:专家学者众多,张问陶研究走向了全国。这次研讨会论文作者大多出自中国社科院、香港城市大学、上海大学、苏州职业大学、山东工商学院、西南大学、重庆三峡学院、广东嘉应学院、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宜宾学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社科院等科研单位和高校的专家教授之手;出席今天研讨会的省内外学者有张隆溪、张寅彭、赵义山、马强、周斌、时志明、金生杨、郑家治、罗应涛、成镜深等10位教授。这说明问陶故里在蓬溪,但问陶研究在全国。14年前,在遂宁市召开的第一届张船山全国学术研讨会,当时参会学者主要是以中老年专家学者为主。14年后,当我们再次聚首时,发现了令人欣慰的新气象。这次参会的专家学者年纪最长者85岁,年龄最小者21岁;既有长期从事张问陶研究的资深专家,也有相当一批是近年来专注于张问陶研究的青年才俊,大多数是获得博士、硕士学位不久的年青学者,其中有文学博士6位、文学硕士8位,这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张问陶研究的希望和未来。
第二大亮点:研究话题深入,内容有新突破。本次研讨会受到张学专家学者和广大张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积极参与,共收到论文40多篇。这些论文内容丰富,质量上乘,有的以新颖的见解取胜,有的以详实的论据服人,有的以视角的独到见长;张问陶生平研究有新发现,思想研究有新启示,作品研究有新拓展,遗址研究有新突破,从多方面填补了张问陶研究的空白。
第三大亮点:遂宁本地学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蓬溪县政协文史委和蓬溪问陶诗社中的一批本地学者,长期从事张问陶的宣传和研究,为本次研讨会提交论文16篇,占三分之一以上,贡献良多。对张问陶进行专业、系统地研究,国内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责任重大,本地群众性组织和业余研究人员也有所担当和作为。正如著名学者蒋寅先生所言:“清代文学留下的文献实在太浩繁了,靠有限的专业工作者从事研究,许多作家和书籍不知何时才有人触及。如果各地文史工作者都能热心于地方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利用地方资源的优势,开展有地方特色的研究,那是很有意义的。各地从事乡邦文学史研究的人多了,清代文学史的全面拓展和深入就不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