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1时许,我们来到位于隆盛镇崇英村和尚湾的明代古刹崇因寺参观。崇因寺,今名崇音寺,崇英村亦因此寺而得名。
崇因寺系西蜀古刹,闻名遐迩。清光绪二十三年《新修潼川府志》卷六《舆地志六·寺观·蓬溪县》载:“崇因寺,在县西一百五十里。元时建,明景泰年间(1450—1457)重修,万历十六年(1588)续修。明黄若榛有《记》。”
黄若榛,明代四川遂宁县人,工部尚书黄珂孙、女诗人黄峨侄,明隆庆四年(1570)庚午科举人。万历十六年重修崇因寺,黄若榛撰有《重修崇因寺记》,载于清乾隆本《蓬溪县志·寺观》,其文曰:
赤城有崇因院者,古刹也。形当蟠龙之阳,山谷拱翠,涧溪萦回,秀绝诸峰。始自元至正间,厥初,梵宇草创,加以兵燹之余,迹渐荡矣。至景泰间,有僧悟空,誓心宏拓,募诸檀越,兴废重新,完旧补缺。钟鱼之声复振,颓圮满目焕然矣。维时工未尽展,悟空告老,常叹而语众曰:“凡吾所建,不过增前之一二,梵中未结缘者尚夥,惜吾不能毕事,是在后僧善继之耳!”未几空寂,派传六世,山林寥落,无复有起而鸣之者。兹住持僧性天,自披剃时有志相继,常愿丕振宗风,期承师祖之续。数十年间,苦自节励,储粮峙积,鸠工聚材,一切旃檀之家,毫无所假,悉出己资以为公费。先是平堂宝殿,日久日久倾颓,重修绀宫,远望巍峨。山门内塑以天王四尊,殿之旁列以龙神诸像,沿台上下左右悉用炮砌。殿前崇以高台四层,台之下等以梯道六座。凡入宝刹者,瞻其龙章凤彩,匪不夺目心豁。又虑寺之经帙散遗,捐资而请之金陵,首购《华严宝经》一部、《梁武大签》一堂,藏之函笥,以为法轮永镇,纲目毕举,巨细兼成,其于悟空之志未就者,成就之矣。厥成劳哉!夫山之名也以仙,水之名以龙,寺之名以僧。若性天远续悟空之衣钵,不失兰若之渊源,名宗一坊,声闻诸众,非僧之劳而克继者耶?兹不识之,其何以阐扬于将来也。是为记。
由此可知:崇因寺,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元末明初被毁,明景泰年间,僧悟空重修;万历十六年(1588),僧性天续修。20世纪60年代被毁,80年代重修。2012年4月10日,笔者曾到崇因寺考察,但见青山依旧,庙貌庄严,明昱住持时留下的明代精美石雕,尚存于寺。据寺僧介绍,此寺所在地,名曰“和尚湾”,乃明末高原明昱任住持时,明神宗万历皇帝将此湾田地赐予崇因寺而得名,并沿用至今。(www.xing528.com)
明昱(1527—1616),号高原,明代四川潼川州蓬溪县人。清道光本《蓬溪县志·仙释志》载:“明昱,号高原,蓬溪人。万历时,国师撰《唯识论注解》一卷,并有《诗集》行世。今县东南明峰寺,有《灯田碑》,明昱撰,邑人张绍书。”万历年间(1573—1620),明昱任蓬溪县崇因寺住持。
明昱专攻唯识宗,学识渊博,人称“万历国师”。慈恩宗典籍,宋元间渐次失传,至明初几乎成为绝学。后紫柏盛赞慈恩一宗,学者复继起研究。明昱曾讲唯识于北京、南京及杭州等地。万历年间,为名儒王肯堂(1549—1613)讲《成唯识论》,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并将当时之讲义录成《成唯识论俗诠》十卷,流布于世,人皆争相传习。王肯堂,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宇泰,亦字损中,别号损庵,又称念西居士,进士,官至福建参政。书法深入晋人堂室,亦明代医学家。王肯堂延请高原明昱法师开讲《成唯识论俗诠》,并为该书作序。明昱于著述之外,还致力于宣传讲说唯识道理,“学者千众”“法席甚盛”。王肯堂谓“相宗之精,无如高原法师者”。
高原明昱,系明末高僧、唯识大家,德行高古,乃晚明唯识复兴运动中的关键人物,著有《成唯识论俗诠》十卷、《相宗八要解》八卷、《明昱诗集》一卷,逾30万字,前两种已收入日本京都藏经书院编《续藏经》中。创立了贤首宗(兼慈恩宗)高原法系,法脉传承至今。今台湾大华严寺导师、国际华严学会会长海云继梦法师,为高原明昱法系第十八世传人。
今日崇音寺,虽然断碣处处,依然香火袅袅。高原明昱大师当年抚摸过、目击过的坚固柱础、精美石雕,依然尚存,默默地述说着明朝的那些事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