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故事:梁武帝出家为僧

中国历史故事:梁武帝出家为僧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年的梁武帝决定舍弃王位,到同泰寺去做一个和尚,以此来显示自己对佛法的虔诚。梁武帝回宫后,怎么想怎么觉得不对:“要说普通百姓出家还俗的话,是要拿一笔钱在寺院里赎身才可以的,自己贵为天子怎么能是例外呢?”于是梁武帝再次舍身到同泰寺去出家,这次大臣们又来劝他回宫,可是他却对此不为所动。大臣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凑足了银两,又把梁武帝给赎了出来。

中国历史故事:梁武帝出家为僧

南方的刘宋王朝,后来被南齐取代了。公元502年,南齐的大司马萧衍趁南齐政治混乱的机会,夺得了帝位,改国号为梁,他就是梁武帝。当了皇帝以后,梁武帝逐渐成为了一个虔(qián)诚的佛教信徒,对佛教在中国的普及做了重要的贡献。他在建康修建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寺院,名为同泰寺,每天早晚两次,都要到寺院里去礼拜佛陀,说这样做能够为国家积累功德,替百姓消灾解难。

公元519年,梁武帝受了菩萨戒,在他的影响和提倡下,当时王侯子弟都把受戒当成社会的新风尚。而南朝佛教也在这时进入了全盛阶段。不光如此,后来梁武帝的长子萧统、三子萧纲、七子萧绎以及许多官员都成为了虔诚的佛教徒。

老年的梁武帝决定舍弃王位,到同泰寺去做一个和尚,以此来显示自己对佛法的虔诚。可国家怎能没有君主?皇帝要是出家了,满朝文武怎么办啊?于是大臣们纷纷到寺庙里去求梁武帝回朝,结果梁武帝不过才做了四天的和尚,就被大臣们给接了回来。

梁武帝回宫后,怎么想怎么觉得不对:“要说普通百姓出家还俗的话,是要拿一笔钱在寺院里赎身才可以的,自己贵为天子怎么能是例外呢?”

于是梁武帝再次舍身到同泰寺去出家,这次大臣们又来劝他回宫,可是他却对此不为所动。无奈之下,大臣们只好动用国库的银两为皇帝赎身,寺院住持收到了一大笔钱,心里当然很高兴,于是准许了皇帝赎身还俗的事儿。

可是梁武帝没多久,还是打消不了出家的念头,第三次舍身到同泰寺去出家。而且为了表白自己一心向佛,不但舍弃了自己的身子,还把宫内的人及全国的土地都舍了。既然舍得多,想要赎身花的钱自然也就更多。大臣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凑足了银两,又把梁武帝给赎了出来。结果过了不到一年,梁武帝又出家了。大臣们只好又用银两为他赎身,结果把国库里的钱都给折腾光了。(www.xing528.com)

梁武帝晚年脑子里只有佛陀,一心想做一名出家的和尚,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把朝政搞得非常混乱,最后国家日渐衰落,自己修行修得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了。

知识拓展

范缜无神论

范缜(zhěn),字子真,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人,是南北朝时期非常有代表特色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著名的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杰出的无神论者。范缜出身于顺阳范氏,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在母亲眼中,范缜是一个非常讲究孝道的人,到了弱冠之年便去拜名师求学,入南齐后出仕,历任宁蛮主簿、尚书殿中郎、领军长史、宜都太守。他所著的《神灭论》,继承并发扬了先前思想家荀况、王充的唯物论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朽作品。作品中提出“形存神存,形谢神灭”的无神论观点,抓住了时代的痹症,戳痛了佛教的核心。著作一经问世,士林便开始争相传抄,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