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聪灭西晋后,宠信宦官,疏忽政事,当时部下曹嶷(yī)、石勒等将领分别占据山东及关东。公元318年,刘聪去世,长子刘粲(càn)继位,但遭靳准杀害夺权。刘聪的旧部刘曜(yào)与石勒得知后,决定共同出兵平乱。
刘曜与石勒都是刘聪灭亡西晋时的功臣,其中刘曜是刘渊的养子,资历深厚,在平乱的过程中,竟然接受了部下的建议,取代了刘粲的位置,自己登基做了皇帝,把国号改为“赵”,史称前赵。
这件事让另一位平乱的将领石勒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虽然没有刘曜作为刘渊养子的身份,但他并不甘心长久居人之下,而且有着自己的野心和抱负,我们不妨来看一看石勒的奋斗历程。
石勒是羯族人,年轻的时候,由于部落闹饥荒,他逃离家乡,自己寻找活路。石勒当时逃到了阳曲,结果被当地的军阀捕获,作为奴隶卖给了山东的一个叫师欢的地主,专门从事耕地的劳动。由于自己干活兢兢业业,非常老实敦厚,最终获得了师欢的欣赏,没过多久就给了他一张放免书,解除了石勒奴隶的身份。
石勒被放免后,来到了武安,在那里依靠租种别人的土地维持生计。本来以为可以过安生日子了,可没想到后来又被乱军给抓了起来。幸好此时一群梅花鹿从他们旁边跑过,乱军只顾着去抓梅花鹿,石勒趁他们不备才逃了出来。(www.xing528.com)
因为受尽了苦难,石勒觉得自己不能总是这样,于是他召集了十八个人,组成骑兵小队,号称“十八骑”,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经历了几年的奋斗,石勒有了自己阵容强大的兵力储备,同时也具备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于是他投奔到了刘渊的门下,成为他旗下的一员猛将。
做了大将军以后,石勒渐渐明白想要成就大业不单单要靠自己,更不能仅仅依靠武力,身边一定要有出谋划策的人。于是他特意收留了一些汉族的读书人,组织了一个“君子营”,让他们专门为自己出谋划策。君子营中有一个叫张宾的,可谓博学多才,为石勒出了不少好主意,正是靠着“君子营”的智慧,石勒在南征北战中,实力日渐强大起来。公元319年,眼看着刘曜窃取后汉政权,称帝改国号,石勒也不甘落后,遂自立为帝,国号也为“赵”,史称“后赵”,成为了一代开国君主。
当了皇帝的石勒,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总结经验,觉得知识实在是太重要了。他听从了张宾的意见,尊崇儒教,在各地兴建学校,将部下的子弟全部送到学堂里去读书。还建立了一系列保举和考试的制度,坚持要从读书人中选拔出优秀的官吏。同时石勒对读书人也是格外尊重,就连量刑立法上都要对读书人网开一面,颁布诏令:但凡捉到读书人,不许杀死,一定要送到国都,由他亲自来决断。
石勒为人严厉,不苟言笑,严禁手下提“胡”和“羯”字,对犯了忌讳的人轻则鞭打,重则杀头。由于石勒用人得当,律法严明,重视教育,后赵在他的统治下一天天强大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