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是史官之子,自幼酷爱读书,十岁的时候,就通读了《左传》和《国语》等史书,二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到各地游历,足迹遍及中国的名山大川。公元前110年,司马迁的父亲去世。三年后,司马迁继承了父亲的职位,成为了汉朝的太史令,每日的工作就是整理史料,这也更有利于他构思自己的长篇巨著《史记》。
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李陵带领五千步兵去攻打匈奴,结果李陵深入匈奴内部,遭遇了强敌,与比自己多出好几倍的敌人激战,最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投降。汉武帝一听李陵投降了,非常生气,汉朝的很多大臣也跟着吹风,说李陵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于是汉武帝便将李陵的妻儿老小全部关进监狱,说要诛灭他的九族。
司马迁是李陵的好友,与他交往甚好,看到李陵有难,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带了五千步兵,打击敌军好几万的兵力,虽然失败了,那也已经是竭尽全力,毕竟他让匈奴损失惨重,也算是给天下一个交代了。李陵所以投降,一定是想作为内应,将功补过来答谢皇帝的。”谁知道司马迁这么一说,汉武帝更生气了,他一气之下将司马迁打入监狱,还对他处以了宫刑。
遭受了如此酷刑的司马迁,忍受着内心的煎熬,这简直是人生中的奇耻大辱,可为了写完自己梦想的《史记》,他决定活下去。其实,受刑以后,司马迁经常在生与死之间徘徊,死对他是一种解脱,可《史记》尚未完成又怎能甘心?经过数个日日夜夜,他终于想通了。他想到了屈原遭人陷害排挤,满怀忠心却招致流放,最终写出了举世瞩目的长诗《离骚》;孙膑遭朋友庞涓背叛,挖去了双腿的膝盖骨,却最终写成了巨著《孙膑兵法》,而自己比他们要幸运得多,又怎能放弃呢?因此,司马迁在监狱中以非凡的毅力度过了三年,潜心构思自己的著作,出狱后被任命为中书令,继续进行《史记》的创作。历经十三年的苦难,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历史巨著。
《史记》一书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大部分。“本纪”是全书的总纲;“表”以年表形式,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概括排列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物所发生的事件;“书”则记载了各种典章制度的演变过程,以及当时天文历法的情况;“世家”则记载了周朝之后开国传世的诸侯故事,以及具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事迹;“列传”则更偏重于描写社会各个阶层代表人物的事迹,其中有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指挥家等。一部《史记》,将中国上至远古传说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娓娓道来,风云人物、历史事件如电影一般伴随着它精妙的文字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以至于过去了千百年,它的地位依然难以替代,备受后人推崇。
知识拓展
李陵的无奈(www.xing528.com)
李陵作为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的长孙,也算是名将之后,最终却落得投靠匈奴被后人唾弃的下场,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据记载,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秋,汉武帝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带骑兵三万出征匈奴,命李陵为李广利军监护辎重,也就是押运粮草。李陵却并没有接受任命,而是主动请缨率所部负责侧翼进攻,牵制匈奴军队,以辅助李广利的正面作战。武帝应允,因为是临时决定,战马不足,所以李陵只能带步兵出征。
李陵指挥有方,率领的五千步兵竟然牵制了八万匈奴大军,然而却因为一名叛军告密而陷入重围,最终被俘,投降了匈奴。单于得到李陵后,因李家世代为将的声望,以及与之交战时李陵英勇的表现,对他非常佩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陵,并加以重用,封为右校王。
汉武帝得知这一消息后大怒,将李陵母弟妻子全部诛杀。当时,陇西的士大夫都以李氏为愧,觉得他投降匈奴,有辱李氏门风。
汉昭帝即位后,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这两个人与李陵交情非常好,便派了三个李陵的故人去匈奴招降李陵。但李陵决意留在匈奴,他说:“我已经背叛了大汉,归附匈奴,这已经是耻辱了,何苦还要再背叛匈奴一次,承受第二次耻辱呢?”
也正是因为李陵的特殊身份和特殊的经历,使其成为历史上颇有争论的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