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与儒家思想的兴盛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与儒家思想的兴盛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董仲舒的这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不仅得到了汉武帝的支持,而且还得到了地方官员的肯定和推行,使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大正统思想。董仲舒知道了这件事,觉得这样的量刑是不正确的。由此可见,董仲舒断案的标准完全是依照《春秋》的“微言大义”。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与儒家思想的兴盛

公元前141年,太子刘彻登基,即汉武帝,为西汉的第七个皇帝。汉武帝是一个爱才惜才的皇帝,为了让国家强大起来,他在京城招贤纳士,与能人一起商讨国家大事。而三十九岁的董仲舒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也到京城参与了这次活动。他对汉武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

董仲舒是个儒生,其思想学说主要受到孔子的影响,所以特别推崇孔子,认为孔子的德治、仁政、重视伦理教育儒家思想应当得到推广,而想要推行这种思想,就不能再分心于别的学术思想,不同的思想是不可以齐头并进的。董仲舒的这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不仅得到了汉武帝的支持,而且还得到了地方官员的肯定和推行,使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大正统思想。

董仲舒遵从孔子,把孔子所修订的《春秋》看成是治理国家、管理百姓的理论依据,因此在他为官的这些年,只要一遇到政治法律这些疑难的问题,就会努力先从《春秋》下手,寻找答案。

例如有个年轻的女子,她的丈夫出了远门,在乘船出海的时候翻了船,不幸掉进海里淹死了,甚至连尸体都没有找到。过了一段时间,女子的父母不愿意看见自己的女儿做寡妇,就为她另寻了一件亲事。但依照当时汉朝的法律,丈夫没有下葬之前,妻子是不可以改嫁的。官府根据这条律法,把那个女子抓了起来,并判处她死罪。

董仲舒知道了这件事,觉得这样的量刑是不正确的。于是他引用《春秋》中的一个条例,大意是,只要丈夫死了,女子没有了男人,就可以再嫁,并不牵扯到品行问题。因为这不是女子因为道德不端去和其他男子私奔,而是顺应了父母的意愿嫁给别人,这并不违反《春秋》中的原则,因此也不能被判罪。

由此可见,董仲舒断案的标准完全是依照《春秋》的“微言大义”。他提倡礼治,认为用道德的感化作用要比用刑罚更有效果。用刑罚治理百姓,百姓是因为害怕而不敢犯罪,但真正心里的恶根没有除去;而用礼治百姓,百姓们会觉得犯罪是一件可耻的事儿,从心底明白犯罪是不对的。

董仲舒的这种思想得到了汉武帝的鼎力支持。当他晚年退休的时候,朝廷只要遇到了一些重大犯难的问题,都会派最高司法官到他的住处探讨处理的办法。直到他去世,都备受朝廷官员的尊重和爱戴。(www.xing528.com)

金屋藏娇

刘彻是汉景帝的宠妃王夫人的儿子,当年仅四岁的他,就被景帝封为了胶东王,七岁时被册立为太子。起初景帝立了长子刘荣为太子,馆陶公主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却招致了刘荣母亲栗姬的竭力阻挠。一天,馆陶公主抱着小刘彻问:“彻儿长大了要娶媳妇吗?”小刘彻回答:“要啊!”馆陶公主指着左右的侍女问:“刘彻想要哪个啊?”小刘彻摇摇头说:“都不要!”最后馆陶公主指着女儿阿娇问:“那阿娇好不好啊?”刘彻笑着回答:“好啊,如果我娶阿娇做妻子,我就造一个黄金屋子给她住。”馆陶公主很高兴,而刘彻的母亲王夫人也同意这门亲事,于是馆陶公主便数次请求景帝,最终把这门亲事定了下来。当然此大事一定,小刘彻的命运也被扭转了。

知识拓展

推恩令

元朔二年正月,汉武帝为了更好地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势力,采纳了大夫主父偃的建议,正式颁布了“推恩令”。所谓推恩令,就是把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以外的其余诸子,在原有的诸侯封地上封侯,新封侯国不受王国管辖,可以直接由各地的郡管理。于是,诸侯国出现了“藩国始分,而子弟必侯矣”的局面,导致“大国大过十余城,小国不过数十里”。

同时为了限制诸侯王国网罗人才,汉武帝还规定,但凡仕从于诸侯的,绝对不可以再仕从于朝廷,从而有效抑制了诸侯与官吏结党营私、串通一气的可能,保证了诸侯王因为分封而存在的独立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