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从小家境贫寒,但学习非常努力刻苦,由于他敏而好学,上下求索,所以拥有了高深的学问。后来他的名气越来越大,附近的人都说孔子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很多学生都争相前来向他拜师求学,以至于孔子后来的学生越来越多,遍布于各个诸侯国,因为学生一个比一个有出息,所以孔子的威名也跟着宣扬到了很多国家。
孔子专爱礼仪,并对礼仪有着很深的研究,他非常希望能用自己毕生所学去教导人们,所以后来他离开了鲁国,去其他国家宣扬自己的礼仪学说。孔子去的第一个国家是齐国,当齐国国君听说孔子来了,就十分高兴地款待他。在吃饭的时候,孔子便与齐景公交谈,问齐王:“大王,现在天下很不太平,大大小小的国家,每年都有战乱发生,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战乱呢?”齐景公听了以后,皱皱眉头说:“国家打仗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战乱是根本不可能避免的。”孔子听了摇摇头说:“倘若每个人都懂得礼仪、礼节的重要,大家就会互相知道谦让,战争是根本打不起来的。”齐景公觉得孔子说得有道理,决定让孔子留在齐国。可是孔子的学说却并没有获得齐国一些大夫的认同,以至于孔子的治国思想无法在齐国实行,最终他还是无奈地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孔子回到鲁国没多久,便带着很多学生开始周游列国,当他们来到卫国的时候,受到了卫灵公的热情接待,孔子对卫灵公说:“大王,您觉得作为一国之主,究竟应该如何管教自己的子民呢?”卫灵公思考了一会儿说:“我觉得最可行的方法是用律法,这样他们才能安安分分地生活,国家才能安定富强。”孔子听了摇摇头说:“不对,其实想治理好国家,只需要做到两点就可以了:一个是礼仪,一个是道德。有了这两点,您的国家自然会强盛起来。”卫灵公觉得孔子说得很有道理,想把孔子留下来,可孔子最终还是受到了卫国大臣的排挤,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学生离开了。(www.xing528.com)
离开卫国以后,孔子又带着学生游走了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可结果却是一样,没有一个国家愿意重用孔子。孔子只好放弃了从政的念头,带着学生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内心无比失落,但当他看到自己的学生时,心中却涌现出了另一种希望,他想:“我游走了这么多国家,我的学生一直都跟随着我,这么多学生,都是我传播学说的媒介,我应该专心致志地教育好他们才对。”从此以后,孔子一门心思扑在对学生的教育上,最终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世尊称为“孔圣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