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时期,部落联盟首领采用的是“禅让”制度,谁有贤能,谁才能担当大任,这就是为什么尧把位子传给了舜,舜又把位子传给了禹。
传说大禹在位的时候,为了巩固王权,他便沿着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召集夏、夷的部落首领于涂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涂山之会”。原来的众多部落首领到此时大都转化成世袭的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这次大会,也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一个重要标志。
据史书记载,大禹曾经想将自己的位子禅让给有威望的皋(gāo)陶,以此来表示对传统禅让制度的遵守,可没想到皋陶很早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大禹又任命东夷的首领益为继承人。
大禹死后,按照部落联盟的传统,益为禹举行了丧礼,挂孝、守丧三年。三年的丧礼完毕以后,益却没有真正得到权力,大禹的儿子启在民众的拥护下,成为了王权的获得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益继位后,一些部族并没有真正臣服于益,却对启倍加拥戴,为了能让启登上王位,他们对益的部族发动了战争,最终启从中胜出,成为了部落首领。之后,益心有不服,率领着东夷联盟讨伐启。经过几年的斗争,启最终打败了益,确立了他在部族联盟中的首领地位。
启在位的时候,有一个扈(hù)氏部落为非作歹,不愿意服从启的管理,于是启便派遣大军前去平定,却不幸战败了。大臣们都主张启重新召集各地的诸侯一起去讨伐扈氏,启却说:“我们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却最终没有在战斗中取胜,只能说是我们的德行太过浅薄了,德行不够,又拿什么去讨伐扈氏呢?”(www.xing528.com)
于是,从此以后,启更加励精图治,对百姓如同自己的亲生儿子,尊老爱幼,整个国家的民风变得淳朴而高尚。就这样过了几年,扈氏便主动前来归顺了启。
启因病去世。启的儿子太康继承了王位。自此,部落首领的禅让制也被世袭制取代。这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替代,应该说是历史的一个进步。
知识拓展
太康失国
传说启到了晚年,生活变得日益腐化起来,终日饮酒、打猎、歌舞,对朝政越来越懈怠。等到他的儿子太康继位以后,也是终日沉湎于酒色之中,对政事不闻不问,最终导致朝廷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外部的四夷也纷纷背叛。东夷族有穷氏部落首领名叫后羿,看到夏王朝内部如此混乱,便借着太康外出打猎数月不归的机会,夺取了夏的都城安邑,废黜了太康,掌握了夏朝的政权,史称“太康失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