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稻田、青青的麦苗、碧绿的菜畦、遍地的黄花、阵阵的花香、清新的空气、拂面的微风、清脆的鸟鸣、山林野趣,这是田野景色给人的感受,人们都向往这种亲和力强的、养眼的、多种生物生息的、宁静的、地域感强的自然景色,田野是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面的组成部分,田野主要是村民进行耕作和野外生产活动的场所,田野不但能够为人们提供生存必需的物质资料,而且还具有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等生态意义,同时也是农村地区的特色景观之一,随着季节的交替,表现出不同的景致(见图7-3)。
田野景观规划设计,一是要注意整体性。要将田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使田野景观的整体和谐共生。这种整体性包括了农田和林木等的整体性,在作物种植和林木选择上要协调一致,如在北方地区作物为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林木一般种植杨树、柳树等。二是要尽量保持田野原貌。要提倡“大脚美学”,倡导自然的美,在保持自然原貌的基础上进行现代设计形式的改造。田野中大地和植被的肌理、植被的色彩本身就带有天然的美感。所以,我们在进行新农村田野景观规划设计时要坚持生态原则,即尽量维持景观原貌。三是要强调地域因素的表现,农村田野景观的景观格局对于地域性的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丘陵上的梯田景观、北方的平原种植景观等。农田作物的种植业体现出地域性的差别,如北方的甜菜和南方的甘蔗、北方的小麦和南方的水稻等都能体现出地域的差异。植被对于田野景观的地域性也有重要的作用,北方的植被多为落叶类植物,南方的多为常绿类植物。四是要将形式美规律融入设计中去。将重复与渐变、对称与均衡、统一与对比、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运用到田野景观设计中去,同时考虑当地人的审美习惯。五是在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要考虑设计的便利性。田野景观的设计,特别是农田景观要考虑生产的要求,是不是便于农民进行生产活动,农业机械是否顺利地进行耕作等,不能只追求美观而使得生产的进行受到影响。
图7-3 田野景观
在农村田野景观中往往有墓地,当前农村的墓地一般没有统一的规划格局,在田野中非常零散,影响了田野总体景观的营造,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植被的破坏,也不利于生产的进行,所以对于新农村田野景观中的墓地要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要将生态公墓作为规划设计的目标。科学地进行墓地的选址,根据节约能源、节约资源、生态环保、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景观设计布局。使得新农村墓地景观成为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统一体。
农村田野景观是人类长期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产物。从中国农业景观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原始农业景观、传统农业景观和现代农业景观)来看,原始农业景观和传统农业景观是一个自给自足、自我维持的稳定系统,人地矛盾并不突出,农业景观是在农业生产中自发形成的。目前,中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阶段,由于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几乎把“高生产性”作为农业环境的唯一评价标准,这与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分不开。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已经导致了传统农业景观中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和自然景观的破碎化,农业景观的美学和生态效益遭受到严重损害。农业景观作为乡村的重要资源,应注重其长期的生产性,同时兼顾生态利益和美学利益。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对生产方式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而且和审美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这种与自然相协调的土地利用过程对提高农业景观的审美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景观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中会变得更有审美吸引力。因此,对农业景观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田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从传统审美角度来看,农田是乡村的象征,农田景观是乡村地区最基本的景观。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农业景观通常是由几种不同的作物群体生态系统形成的大小不一的镶嵌体或廊道构成。农田景观规划设计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农业生态学原理,根据土地适宜性,对农田景观要素的时空组织和安排,制定农田景观利用规则,实现农田的长期生产性,建立良好的农田生态系统,提升农田景观的审美质量,创造自然和谐的乡村生产环境。
1.影响农田景观的因素
影响农田景观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①轮作制。轮作是中国农业的传统,合理的轮作对于保持地力、防治农业病虫害和杂草危害以及维持作物系统的稳定性极为重要。为了实行合理的轮作,在一个农田区域中必须将集中参与轮作的农作物按一定比例配置,显然,这样的按比例配置成为制约农田景观的重要因素。②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不同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其生产规模和生产方式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又直接影响到农田景观特征。例如,大型的农场,由于采用机械化和高劳动生产率,由此形成了由单一农作物构成的可达几百亩的农田景观。而对于绝大部分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大乡村,土地分割给每户,农户又按自己的意愿种植不同的作物,其结果是农田景观的各地块面积大大缩小,而地块的种类和数目却大为增多。③耕作栽培技术。中国广大乡村地区实行作物间套作,这些耕作栽培技术对于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增强其生态和经济功能很有意义的。例如,北方农田中可以看到不同作物呈行式或带式间作的农田景观。从小尺度景观的角度,可以认为由不同作物形成的廊道,而该农田景观就由这些相互平行的不同类型的廊道构成。东北平原广泛采用每隔两行玉米种一行草木樨的间作系统。辽宁西部和南部则呈春小麦与玉米或其他作物带状套种的农田景观。
2.农田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1)整体原则。农田景观由相互作用的景观要素组成,规划设计应把其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使之达到生产性、生态性和美学性三者的统一。
(2)保护原则。农田最基本的功能是为人类提供生存所必需的农产品。人多地少是当前主要矛盾,规划设计首先要保护基本农田,优化整合,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
(3)生态原则。改变农业生产模式,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精细农业,建立稳定的农田生态系统。同时,结合农田林网的建设,增加绿色廊道和分散的自然斑块,补偿和恢复景观的生态功能。
(4)地域原则。根据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合理地确定农田景观格局,突出地域特色,例如,南方的鱼米之乡,华北平原的小麦玉米农田景观,东北地区的玉米—高粱农田景观,云贵高原的梯田景观等。
(5)美学原则。农田景观具有独特的审美体验价值,不仅作为生产的对象,而且还作为审美的对象,作为景观呈现在人们眼前。规划设计应注重农田景观的美学价值,合理开发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3.农田景观规划设计的步骤
农田景观规划设计的一般步骤是:①确定农田规划设计范围;②农田景观勘测与资料的收集;③农田景观现状图的编制;④农田景观适宜性分析;⑤农田景观规划与设计;⑥制定农田景观利用规则;⑦农田景观规划实施和调整。
4.农田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1)斑块规划设计。
斑块大小。大型农田斑块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而小型农田斑块可提高景观斑块多样性。最优农田景观是由几个大型农作物斑块组成,并与众多分散在基质中的其他小型斑块相连,形成一个有机的景观整体。然而,农田斑块的大小由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等决定。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农田斑块的大小应根据农田景观适宜性、土地需求和生产要求综合确定,以充分发挥景观优势。农田斑块的大小取决于田块的大小,田块的长度主要考虑机械作业效率、灌溉效率和地形坡度等,一般平原区为500 ~ 800米;田块宽度取决于机械作业宽度的倍数、末级沟渠间距和农田防护林间距等,一般平原区为200 ~ 400米,山区根据坡度确定梯田的宽度。平原区田块的规模为10 ~ 32公顷。
斑块数目。斑块数目越多,景观和物种的多样性就越高。大尺度斑块数目规划设计,由农田景观适宜性决定;小尺度农田景观斑块数目取决于田块的规模,平原区一般为3 ~ 10块/公顷。农田景观的多样化分布较单一景观相比生态稳定性高,不仅可以明显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而且对田间小气候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斑块形状。除了受地形制约外,考虑到实际田间管理的需要和机械作业的便利,田块的形状力求规整。因此,人们通常见到的农田斑块形状大多为长方形、方形,其次是直角梯形和平行四边形,而最不好的是不规则三角形和任意多边形。
斑块位置。农田斑块的位置基本由土地适应性决定。一般以连续的农斑块位置田斑块为宜,这样有利于农作物种植和提高生产效率。(www.xing528.com)
斑块朝向。农田斑块朝向是指田块长的方向,对作物采光、通风、水土保持斑块朝向和产品运输等有直接影响。实践表明,南北向田块比东西向种植作物能增产5% ~ 12%。因此,田块朝向一般以南北向为宜。
斑块基质。斑块基质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生长量和经济效益。斑块基质斑块基质条件主要包括土壤、土地平整度、耕作方式等。需对质地差的斑块基质进行土壤改良设计、施肥设计;土地平整程度直接影响耕作集约化、灌溉、排水、作物通风和光合作用,一般以平坦为宜;耕作方式以提高地力为目的,安排作物轮作方式和间作方式。
(2)廊道规划设计。在农田景观中,廊道主要是指河流、防护林、树篱、乡村道路、机耕路和沟渠等,其中,农田林网对农业景观影响最大,被视为农田景观中的廊道网络系统。
实践表明,农田林网能有效地减少旱涝、风沙、霜冻以及冰雹等自然灾害,并能有效地改变农田小气候(风速、温度、湿度、土壤含水量、水分增发量等)。在正常条件下,农田林网能提高小麦产量20% ~ 30%,提高玉米产量10% ~ 20%,提高果品产量10% ~ 20%,每亩棉花增产20~35千克,在自然灾害频繁年份,其保产增产效应更加明显。同时,农田林网也是乡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提供的林特产品,如木材、水果、干果、桑和乌桕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增加了乡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农田林网具有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净化空气、降低空气污染,消除噪声、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作用。
农田林网应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设置林带。农田林网分为主林带和副林带,主林带应与主要风向垂直,副林带垂直于主林带。林带通常与河流、沟渠、道路等结合布置。
林网规模。主林带的间距大小主要取决于林网的高度,通常为林网高度的20~30倍,副林带的间距是主林带间距的1.5 ~ 2.0倍。例如,皖中沿江地区农田林网模式是:主带距为450 ~ 600米,副带距为500 ~ 900米,网格面积在20 ~ 53.3公顷,林带结构以疏透度为0.3左右为宜。这样既能达到良好的防护效果,又能满足农机具的使用效率要求。
林带宽度。林带树木行数过多或过少,对防护效果均有不利影响,实践证明林带宽度,一般采用2 ~ 4行效果最好,行距2 ~ 4米。
树种选择。农田林网的树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农田作物的生态要求、对自然条件的要求考虑。可选择材质好、树冠小、树形美和侧根不发达,适宜营造乔、灌、针和阔混交林的树种。树种的搭配应按乔灌结合、错落有致的原则,路渠配以防护性速生乔木,田埂配以经济高效的小乔木灌木,既突出生态效益,又兼顾经济效能。同时,注重在生物学特性上的共生互补,注意避免可能对农作物生产带来危害的树种。
(二)林果园景观规划与设计
现代林果园地是农业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超出传统生产意义上的果园,而是集生产、观光和生态于一体的现代林果园。乡村林果园景观规划设计是以乡村果树林木资源为基础,根据市场的需求,发展乡村经济,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之间的关系。
1.林果园植物
不同果树是果园的主要植物。果树的种类和品种是按果树区域化的要求和适地适种类与品种树的原则来确定。果园种植果树的种类可以是一种或多种,这取决于人们以及市场的需求。果树的品种要良种化,以便其具有长期的竞争力。
为了充分利用地力,可以在果树定植后1 ~ 4年,利用果树行间间种矮杆作物、瓜、间作方式蔬菜等,不仅提高果树的产量,而且增加果园的经济效益。间作方式主要有:①果树与农作物间作,如枣粮间作、果树与豆科作物间作等;②果树与瓜菜间作,如葡萄与黄瓜间作,苹果与西红柿、茄子间作等;③果树与牧草间作,利用果树行间为完全遮阴区,间作牧草,如果园间作紫花苜蓿等。
除了间作外,果园可以采用立体复合栽培,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和经济效益。例如,立体复合栽培,在果树树冠和葡萄架下栽培食用菌,在葡萄架下种植草莓或人参等药材,也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林果园景观与旅游开发
目前,各地乡村林果园资源非常丰富,加之便捷的交通,逐步开发并形成了农业生态休闲旅游生态休闲旅游,成为一种乡村旅游形式。
浙江省台州市螺洋休闲果园规划用地为16.25公顷,现状属缓坡山地和部分平地,以种植枇杷、柑橘和杨梅等果树为主,夹杂零星旱地和稻田。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的高速增长,人均收入和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旅游经济显露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巨大创业潜力。因此,充分利用螺洋在台州区域经济中的自然景观优势及果树资源优势,将其转化为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产品。该休闲果园规划旨在运用农业高科技手段,引进名、特、优、稀、新品种,创造景色秀丽、终年花开、四季果香、融生产经营与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大型休闲观光果园。全园规划充分利用自然山水景观基础,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园林建筑、小品和服务设施,构成一个景观丰富和科学内容相兼容的经济实体。全园共规划有五大景区。①鲜果迎宾区:入口接待区,除了接待设施外,还建有一条特色果品商业街,经营本园的各色时令新鲜水果。布局采用传统与现代手法相结合,使之既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又具有时代特征。②桃林春风区:以种植名、特、优、新品种的桃树为主,春天赏花、夏天品果,并在其中心部位设置供游人品茗休息的设施。③金果映日区:遍植橘树,以秋季赏橘、品橘为特色。景区建有富有当地民居建筑风格的“乡村果吧”,不仅为游客提供新鲜的水果、果汁和果茶等特产果品,而且还向游客展示传统的果脯制作工艺。④梨园舒雪:园内除栽植各色名优品种梨树,而是还是全园活动的中心,根据果树不同成熟时间,举办梅花节、桃花节、梨子节以及橘子节等。另外,园内还在室内种植各地的奇珍异果。⑤梅景弄月:以梅为主题造景,游人在此品茗赏梅,欣赏诗赋。
林果园的景观旅游开发,使农业生产用地向乡村经营型游憩绿地转化,有助于实现乡村景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更为重要的是丰富了多种经济方式,发展乡村经济,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有助于新农村的建设。
(三)庭院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
庭院生态经济是农户充分利用庭院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从事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各种庭院生产经营,不仅增加了乡村居民的经济收入,而且还丰富了庭院景观。
庭院经济是在传统自给自足的家庭副业基础上演变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经营形式。目前,庭院生态模式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4种模式:①庭院立体种植模式;②庭院集约种养模式;③庭院种、养、沼循环模式;④庭院综合加工模式。例如,山东省西单村的庭院建设生态工程于1983年开始规划实施。根据规划,每个农户庭院占地为25米×16米,其中可利用面积272.6平方米。庭院内部部分面积栽种蔬菜,正门到大门的走廊栽种两排葡萄。厕所一般用隔层分为上下两层,上面养鸡,鸡粪作为下面猪的饲料。庭院前是一个16米×4米的藕池,藕池与厕所相连,每天猪排出的粪便冲入藕池作为肥料。院墙外四周分别种植葡萄、丝瓜和云豆等藤本植物。此设计保证了从地面到空中,从庭院到四周,从资源利用到经济产出和环境改善等多方面多季节综合效益的获得,实现庭院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根据不同的认识阶段、经济水平和发展趋势来看,庭院景观分为三种类型,即方便实用型、经济效益型和环境美化型。方便实用型是农户根据自己的喜好,种植蔬菜和瓜果,除了满足自身需要,还能获得部分收入。经济效益型的特点是农户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根据市场变化,组配高产高效的经济模式,如前面提到的庭院立体种养,经济效益较好。环境美化型是将环境改造作为庭院建设的主要目标。
随着国家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的控制和管理,乡村庭院面积较以前大为减少。目前,每户村民的宅基地在120~150平方米不等,除去住宅占地、交通、活动面积外,只剩几十平方米的场地,发展庭院经济比较困难。在经济发达的乡村地区,乡村居民逐渐将环境改造作为庭院建设的主要目标,这为每户村民施展造园才能提供了发展空间。
从实地调查来看,庭院景观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每户只是限于简单的硬质铺装和绿化,并没有过多的艺术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