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化与乡村景观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根据《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1998)中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虽然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只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现象,但是这一过程也包含了社会、经济、人口、空间等多方面转换的内容,而且以城市地区人口占全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这一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简单易行,有一定的可比性。因此,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即为城市化,这一城市化定义被城市规划、社会学、人口学、地理学和经济学界普遍接受。
美国区域规划学家约翰·弗里德曼(J.Friedmann)将城市化过程区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前者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后者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因此,城市化Ⅰ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而城市化Ⅱ则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具体地说,城市化Ⅰ是有形的城市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市化,具体反映在:①人口的集中,包括人口总量的集中,即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大;城镇点增加,城镇密度加大;每个集中点——城镇规模的扩大。②空间形态的改变。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城市用地功能分化,土地景观变化(大量建筑物、构筑物的出现)。③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由分散的家庭到集体的街道,从个体的、自给经营到各种经济文化组织和集团。
城市化Ⅱ是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的、意识上的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具体也包括三个方面。①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②农村意识、行动方式、生活方式转为城市意识、方式、行动的过程;③城市市民脱离固有的乡土式生活态度、方式,采取城市生活态度、方式的过程。
城市化过程对于乡村景观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之相对,也分为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
1.有形的影响
主要是指城市化过程直接对乡村景观空间形态的影响,表现为点、线、面三个形态层面的影响,构成了一张城市化对乡村景观影响的有形网络。
(1)面。乡村空间地域景观实体的动态变化,即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乡村地域的不断缩小,表现为城市景观实体逐渐向乡村地区推进或局部乡村景观向城市景观的转变。
城市建设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化水平已从1993年的28%提高到2004年的41.7%。近几年来,中国城市化水平保持年均近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中国内地城市、建制镇的数量增长迅速,而且在面积上向乡村地区扩张明显。
(2)线。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加速了经济增长,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流通容量加大,市场交换的频率加快。这需要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运输。贯穿于城乡之间的各种等级公路在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乡村景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3)点。城市化推动了各地的村镇规划建设,拆村并点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有利于乡村现代化建设。村镇的合并促使了一些传统村落的消失和新建村庄的出现,这些都对乡村景观格局和面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无形的影响(www.xing528.com)
这主要是指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文化对乡村居民传统的观念意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他们固有的传统价值观开始动摇,促进了他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例如,城市形态层面的影响使乡村居民对聚居环境大多有求新求变的心理;乡镇企业改变了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等,从而间接地影响着乡村景观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虽然在表现上没有前者(有形的影响)来得直接,但是这种无形的影响所具有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其产生的后果将远远大于前者,这在于它可能导致地域文化和特色的消失。正如前面谈到的目前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中存在着观念意识上的偏差,盲目向城市看齐,把城市的一切看成现代文明的标志,严重误导乡村景观的发展。
历史上,徽州地区由于“地狭人众,力耕所出,不足以给”,所以仰给四方,也出现了类似今天乡村剩余劳动力的现象。唐宋时徽州人开始对外输茶、贩木,明代中期开始大量外出经商,因此有“无徽不成镇”之谚。徽商在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同时,并没有摈弃自己的地域文化,相反却将之保存与发扬光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安文化。
这主要是受宗族思想和乡土观念的影响,在外的徽商具有强烈的家园认同感和归属感。徽派建筑和徽州园林水平之高、乡村文化之发达,成为同期的佼佼者。徽州人的这种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二)乡村城市化还是乡村现代化
尽管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理解的角度和深度不一样,但是城市化作为一个专业术语,早已得到了世界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在中国,“城市化”仅作为专业术语显然还不够,包括学术界在内,习惯在城市化前加上一个限定词“乡村”或“农村”,城市化也就成了“乡村城市化”或“农村城市化”,以此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向城市转变这一特有的现象。这种做法显然有点多余。首先,城市化本身已经包含乡村向城市有形或无形转变的全部内容。其次,城市化的深刻内涵并不仅指乡村向城市的转变,还包含了城市本身内部的一种转化。美国的哈里斯(C.D.Harris)、亚历山大(J.W.Alexander)以及法国的查博特(G.Chabot)等认为,城市内部的地域级差变化完全是城市化中的一种现象,它从属于从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总过程。他们认为,城市性地域与农村性地域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是衔接的、渐变的、连续的。即使进入城市性状态,“质”与“量”上的转化也仍在进行。中国学术界也基本倾向于这一观点,这是因为它比较符合中国目前的发展水平。中国许多中小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至今大多数的城市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特别是在一些城市的旧城区,还存在下水道、煤气等基础设施缺乏等问题,城市现代化程度不高。因此,加强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现代化,也属于城市化这一总进程。再次,乡村城市化或农村城市化的提法,容易使人误解为把乡村都转变成城市。无论是乡村的地域面积,还是村庄数量所占的比重,都远远超过城市。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虽然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但仍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居住在乡村。在城市化进程中,国际上已达成“紧凑城市”的共识,从现状和发展前景来看,只有极少数面积很小的国家除外,每个国家内都存在着城市与乡村,如欧洲是纯为保护与储备土地资源、改善环境质量以及营造自然景观的农业发展和保护乡村景观的模式。这就是说,居住在多大的居民点并不是很重要,居民生产和生活的现代化才是最重要的。
由此可见,城市化并不意味着把所有的乡村都变成城市,它本身已经包含了丰富的外延和内涵,城市化就是城市化,而不是什么乡村城市化。乡村应该现代化,现代化是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
现代化(Modernization)的词根是从拉丁文“modo”来的,意思是“现在”,它的含义相当广泛。传统观点认为,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换句话说,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工业化,是经济落后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因此,工业化水平成为早先衡量现代化的重要指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现代化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地深入。概括地说,现代化包括了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世俗化、理性化、结构分化和整合、大众民主参与等进步性历史变迁。现代化本身还包含了一种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方式的改变过程。
乡村现代化,就是指乡村经济、社会及生活方式的现代发展的历史过程。它不仅由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条件所决定,而且受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民族、社会经济制度的制约。由于长期以来中国乡村生产力水平低下,发展速度缓慢,要想实现乡村现代化,首先是要发展。发展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长,而且主要是指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所出现的社会结构变迁过程。它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着眼于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追求经济、政治、科学文化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在乡村发展中,乡镇企业对乡村经济的振兴与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邓小平曾经说过,中国农村改革的伟大成就之一就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标志着富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工业化真正得到长足的发展。它不仅构成了中国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的主体,而且也构成了中国农村制度、社会、文化变迁的主动力。更为重要的在于它是对中国乡村发展、乡村居民的价值观和社会心理转型影响最为深刻的现代性因素。
乡村现代化对乡村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乡村景观的面貌。①乡镇企业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传统农业的景观格局,为乡村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为乡村景观注入了新的元素。②乡镇企业在促进乡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破坏了乡村固有的生态环境,环境污染成为乡村日益严重的问题。③由于生物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农业正向生态农业、工厂化农业、精细农业、基因农业等方向发展,极大丰富了乡村农业景观。④农业机械化改变了传统手工方式的耕作景观,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景观格局开始出现。⑤乡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使乡村呈现出崭新的景观面貌。⑥乡村现代化打破了禁锢中国农民几千年的传统生活方式,对居住的形式、功能、环境都有新的要求,促进了乡村聚落和建筑景观的改变。⑦现代化使一些地区的乡村居民的观念发生转变,意识有所提高。他们已经认识到乡镇工业不能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选择开发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道路,既发展了乡村经济,又保护了乡村自然生态景观。
总之,城市化与现代化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城市是工业化的基地、现代文明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化过程包含了城市化进程,但是城市化进程却不能完全包含现代化过程。这在于,从空间上看,城市化是城市向乡村推进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涉及的区域有限,而现代化过程几乎包括了世界所有国家和人类聚居地区;从时间上看,城市化从城市出现以后就已经开始,而现代化则几乎涵盖了整个世界的近代和现代。不论城市化还是现代化,对传统乡村景观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城市化是外因,而现代化是内因。城市化主要对乡村的整体景观格局产生影响,而现代化则影响到乡村景观的方方面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