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浮设防水位取值影响因素
为了更准确、合理地进行抗浮设防水位取值,首先需了解影响抗浮设防水位取值的影响因素。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分析并结合宁波地区经验,确定影响抗浮设防水位取值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地理因素、水文地质条件、人为因素、意外因素等。
①自然地理因素
包括季节气候、场地地形地貌以及地下水补排条件,尤其是斜坡、河流、道路等,查明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关联性。
宁波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是本区低温少雨季节;春末夏初阴雨绵绵;夏秋7—9月间,天气晴热少雨,且常有热带风暴侵入,带来大风大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因而相应于勘察期地下水位的年变幅应根据勘察所处季节来确定。同时,宁波地区位于宁波平原,地势多较为平整,故除山区外一般天然渗流影响不大;有甬江、奉化江、姚江等众多地表水系,与地下水联系紧密,因而对地下水有着较大的影响;由于宁波平原地区水位一般较高,道路标高与其相差不大,故对场地的排水有着较大的影响,应加以考虑。
②水文地质条件
了解区域及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查明地下水类型,并量测场地各层地下水的水位以及混合水的水位。工作区主要含水层分布及水文地质特征见表8-1。
③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影响在这里主要是指人为施加的对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一般有地下水开采、后期施工设计等。宁波地区在2008年停止开采利用地下水,因此对地下水水位影响不大;后期施工设计中,主要有排水设计和地坪抬升,宁波地区一般多采用后期地坪加高方式进行回填,由于毛细水的影响,抗浮设防水位也应相应提高。
④意外因素
宁波地区意外因素主要是台风气候,一般多发生在下半年,由于台风的影响,水位会大幅提高,甚至引起海水回灌、内涝等现象,其对抗浮设防水位有着较大的影响,故应根据经验及实际情况,增加一定的安全度,尤其是考虑潜水水位最高者为抗浮设防水位的情况下,其受地表水影响较大,因而对建筑安全也影响较大。
(2)抗浮设防水位取值建议方法
①取值方法
关于抗浮设防水位取值方法,国内很多学者做过相关研究。如张思远认为抗浮设防水位应是基础所在地下水层的最高水位;黄志仑、李广信等采用图示方法说明当基础底面位于哪一个含水层时,那层地下水的最高水位就是抗浮设防水位;杨翠珠通过对北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认为采用各含水层的最高水位为抗浮设防水位不合理;黄志仑等认为在多层地下水情况下,地下建筑物的抗浮设防水位应是基础底板所在地下水层的最高水位,同时认为场地有多种建筑物,应根据各自基底情况来确定抗浮设防水位,可摈弃场地抗浮设防水位;李旭平认为应根据基底的孔隙水压力确定抗浮设防水位。(www.xing528.com)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根据对抗浮设防水位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结合宁波地区的工程实际,提出抗浮设防水位应在含水层最高水位的基础上,根据环境补排水条件(主要是河流、道路情况)以及人为因素进行修正,计算公式见式8-1和式8-2:
式中:Himax为第i层含水层最高水位;Hismax为勘察期间第i层地下水最高水位;Hay为地下水位相对于勘察时期的年度变幅;Hac为可能的意外补给造成的该层水位上升值;Haf为抗浮设防水位;H1为排水系统修正值(道路及其他排水设施排水);H2为河流补给修正值;H3为人为因素影响修正值(后期地坪抬高以及排水设计等)。
②工程实例
宁波下应某学校,场地周边均为平原地区,场地标高为2.2~3.0 m,平均为2.6 m,拟建多层教学楼,地下室1层,埋深6.3 m,地层情况:上部0~1.5 m为可塑粉质黏土层,1.5~20 m为淤泥质土层,20~34 m为软塑黏土土层,34~40 m为粉土层。
a.计算含水层最高水位
根据区域资料,场地上部的地下水含水层主要为Ⅰ1-1承压水层及上部潜水层;由于地基基础主要位于淤泥质土层内,且勘察期间均采用水泥浆封孔,较好地与下部含水层隔离,故认为应采用上部潜水的最高水位来考虑。根据勘察期间观测,场地潜水最高水位为标高1.8 m。
根据地区经验,潜水水位年变幅一般在0.5~1.0 m,考虑勘察是在10—11月进行,根据当年气象资料,该段时间场地雨水较多,故年变幅可取小值0.6 m。同时考虑可能的台风影响造成水位提高,场地平均标高为2.6 m,可考虑台风影响值0.2 m。
因此,按照公式8-1计算,可得潜水最高水位为2.6 m。
b.计算抗浮设防水位
场地周边道路标高为3.0~3.2 m,潜水最高水位小于道路标高,故可不考虑道路的排水效应;场地约100米外为河流,但根据历史资料,场地未被洪水淹没,故其最高水位不超过2.6 m,小于潜水最高水位,可不予修正;根据设计资料,场地后期地坪将抬高至标高3.2 m以上,考虑到毛细水作用,可考虑修正值取0.2 m。
综上,按公式8-2进行计算,可得抗浮设防水位=2.6+0.2=2.8 m,即抗浮设防水位可考虑取值为标高2.8 m。
c.效果检验
按此结果,较按周边道路标高取值有所降低,实现了经济效益,同时该建筑在2013年双台风重大影响下也安然无恙,满足了建筑安全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