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以某校行政楼总平面图为例,说明建筑总平面图的识读方法,如图3.1所示。
1)地形识读
地形图是各项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地形资料,尤其是在规划设计阶段,不仅要以地形图为底图进行总平面的布置,而且还要根据需要在地形图上进行一定的量算工作,以便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为了能正确地应用地形图,首先要能看懂地形图,即能以现行规定的地形图图示符号观察、理解和识别地形图中所包含的图外注记、地物与地貌等内容的地理信息。
从现状地形可见,本地形由原有建筑物、原有道路、标高、填挖边坡、管线、水塘及农作物等地形要素构成,如图3.2所示。
图3.1 某校行政楼建 筑总平面图
图3.2 城建校地形图
本地形地势平坦,用标高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由图3.2可知,地形标高在6.0 m左右,最低标高在西部水塘周边,为5.6 m,最高处标高在学院入口主干道上,为7.0 m。
2)行政楼的定位
通常新建建筑的定位有以下3种方式:
①利用新建筑与原有建筑或道路中心线的距离确定新建筑的位置。
②利用施工坐标确定新建建筑的位置。(www.xing528.com)
③利用大地测量坐标确定新建建筑的位置。
该楼定位采用的是第①种方法与第③种方法,如图3.3所示。
行政楼西侧学生服务中心西外墙与主要道路红线的距离为14 m,行政楼东侧大会议室北外墙与变电所南外墙的距离为18 m。西侧2层建筑3个外墙角点以大地测量坐标表示行政楼建筑位置。
图3.3 行政楼建筑定位(大地测量坐标)
3)行政楼、原有建筑物的位置与形状识读
总平面图上的建筑物通常有5种情况:新建建筑物、原有建筑物、计划扩建的预留地或建筑物、拆除的建筑物及新建的地下建筑物或构筑物。在阅读总平面图时,要区分哪些是新建建筑物,哪些是原有建筑物。在设计中,按制图规范要求,通常将新建建筑用粗实线表示,原有建筑用细实线表示,计划预留地用中虚线表示,拆除建筑用细实线加“×”号表示。为了清楚表示建筑物的总体情况,一般还在总平面图中建筑物的右上角以点数或数字表示楼房层数。
由图3.3可知,原有建筑主要有西侧与东南侧两处,在西部水塘东侧的原有建筑是2层民房,并联式布置,房屋南场地为水泥地,东南部是一处带院的1层临时建筑。新建建筑有行政楼、变电所、给水泵站及北侧2层建筑,主要建筑行政楼位于地形中部,原西部民房东侧,形体为矩形,主体建筑8层,两侧设有辅楼,西侧辅楼为2层,东侧辅楼为1层。
4)道路交通组织识读
该校主入口设于东侧主要道路学府大道,入口主干道宽33 m,中间设16 m宽绿化景观带,两侧分设1.5 m宽人行道与7 m宽车行道。行政楼建筑主入口为南入口,建筑与学校入口主干道间设有广场,通过宽6 m的场院道路与学校主干道相接,设南、西两个出入口,行政楼东侧设有地面停车场。行政楼主入口处设有台阶与坡道供人行出入与车辆通达。
5)风向与建筑朝向识读
该校位于江苏省常州市,该地区建筑适宜朝向为南偏西15°至南偏东30°,最佳朝向为南偏东22.5°。由风向频率玫瑰图可知,该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通过指北针或风玫瑰图,可确定行政楼建筑朝向为南偏东5°左右,属适宜朝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