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是轩辕黄帝陵寝。《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陵因山而得名桥陵。1942年,为远播黄帝声名,并区别于蒲城境内的唐睿宗桥陵而更名黄帝陵。整个陵园由陵冢、汉武仙台、黄帝庙、桥山古柏群等组成,总面积为3.24平方千米。
陵冢位于桥山半山腰,后以青山为屏,前有沮水环绕,掩映于翠柏之间。冢呈圆丘状,高3.6米,周长48米,青砖花墙护绕一周。冢前有明嘉靖滇南唐锜所题“桥山龙驭”石碑。冢南30米处为汉武仙台,传为汉武帝北巡途中祭祀黄帝陵寝所筑。
黄帝庙亦称轩辕庙,传建于汉代,原庙址在子午山支脉桥山西麓,北宋开宝五年(972)迁建东麓,元、明、清各代屡经修葺。占地面积约1.16万平方米,坐北朝南,由山门,供祭祀拜谒者修正衣冠、平心静气的诚心亭和祭祀大殿,以及两厢碑廊等构成。
轩辕庙祭祀大殿 刘振 摄影
山门面阔五间,仿汉代木构廊庑式建筑,歇山顶,青灰瓦屋面,阑额施旋子彩画。祭祀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为木构庑殿式建筑,屋面青灰板瓦、筒瓦苫顶,阑额、板枋均为彩绘,楣额悬挂国民党元老程潜所书“人文初祖”匾额。殿内供奉巨幅轩辕黄帝石刻画像。
该像以山东济宁嘉祥武梁祠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黄帝画像石为蓝本,经专家论证和国家文物局批准,适当融入现代审美理念放大刻制而成。碑廊位于院内左右两厢,竖立北宋、元代栽植管理松柏的圣旨碑和历代修葺、祭祀碑记、祭文碑刻40余通。院内还有传为黄帝手植柏、汉武帝挂甲柏等千年古柏以及国家政要所题石碑等。
桥山柏树群有柏树8万多株,林木茂密,翠色常驻,其中千年古柏3万余株,为国内最大的次生柏树林。最为著名者如黄帝手植柏,位于轩辕庙内,树围11米,7人难以合抱。另有汉武帝挂甲柏、龙角柏等,亦极其珍贵。
黄帝陵、庙自秦汉以来为炎黄子孙拜谒先祖的重要场所。据现存40余通祭祀碑石和相关文献记载,唐、宋、元、明、清历代屡有修葺。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陕西省政府令设黄帝“陵园管理处”,以中部县长兼任主任。1944年,又增建了陵园祭亭,竖立了陵碑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亦曾屡次维修。抗战期间,中共中央在驻地延安派张国焘赴黄帝陵祭拜。
黄帝手植柏 李文泽 摄影
轩辕庙建筑群
1992年之后,在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等国家领导人的倡导推动下,陕西省成立了重修黄帝陵工作领导小组,开始对黄帝陵进行大规模的整修。先后建成入口广场、印池、桥北广场、庙前广场、山门、祭祀广场、祭祀大殿、功德坛、中华同心碑林等。总投资约2.5亿元。
1961年3月,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www.xing528.com)
桂子敬谒轩辕黄帝陵,有诗两首:
中华首陵
桥山龙驭五千年,
沮水长流谒圣贤。
古柏根深磐石固,
中华九鼎立云天。
心香祭祖
紫气东来赤县天,
炎黄龙脉溯渊源。
一炷心香祭祖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