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陕黄河右岸的历史与人文:出入龙门、钟毓人中龙

晋陕黄河右岸的历史与人文:出入龙门、钟毓人中龙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司马迁处于“大中国”时代,兼之“耕牧河山之阳”,三种文明尽收视野,《史记》写出《大宛列传》《匈奴列传》,自然而然。徐村主要由姓同的和姓冯的人家组成,他们千百年来自称是司马迁的后裔,据说“冯”姓是司马迁大儿子司马临的后代,“同”姓是司马迁二儿子司马观的后代。两姓亲如一家,但从不通婚。分别于“司”“马”二字增加笔画而成“同”“冯”两姓,既避株连之祸,又将原姓隐藏其中,表示情非得已而行权宜之计。

晋陕黄河右岸的历史与人文:出入龙门、钟毓人中龙

● 高从宜

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非溢美虚词。事实上,《史记》的内容风格,在“史家绝唱,无韵离骚”之外,还应该加上一句:诗的风歌,经的概括。

梁山远眺黄河

就以“太史公自序”中的“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看,仅仅十个字,表达了多少内容:(1)他的家乡龙门,属于半耕半牧的复合经济带;(2)他生长于黄河龙门,既耕且牧,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传统儒士不一般,倒与辛劳得“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气息相通;(3)“河山之阳”指黄河与梁山,神圣之河与巍峨之山给予了他宽阔的胸怀和伟岸的人格。这十个字,包含了多少内容和心情!仅以学术问题看,“耕牧”的复合经济带,在2000多年后史念海先生的《河山集》获得高度重视和充分研究。在此基础上,唐晓峰提出北方地理的“三元结构”概念(唐晓峰《中国古代北方:三元人文地理结构》,载其著《阅读与感知》,三联书店,2013年)。

黄河晋陕峡谷的文明历史,用一句话说,就是汉民族代表的农耕、少数民族代表的游牧与耕牧混合带三种文明相互竞争与相互影响的历史。司马迁处于“大中国”时代,兼之“耕牧河山之阳”,三种文明尽收视野,《史记》写出《大宛列传》《匈奴列传》,自然而然。《史记》遥述“黄帝本纪”和“六家旨要”,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识形态突然收窄的汉武帝之间的冲突龃龉难以避免;李陵事件带有偶然性,残酷的人生悲剧呈现着高度的命运性!西晋始建司马祠也事出必然吧。(www.xing528.com)

司马迁祠墓位于韩城市芝川镇东南的山冈上,东西长555米,南北宽229米,面积4.5万平方米。它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萦回墓前,开势之雄,景物之胜,为韩城名胜之冠。

太史祠献殿和寝宫匾额  刘玉虎 摄影

距司马迁祠5千米的魏东乡徐村是司马迁的故里,村里有司马迁祠堂古迹。徐村主要由姓同的和姓冯的人家组成,他们千百年来自称是司马迁的后裔,据说“冯”姓是司马迁大儿子司马临的后代,“同”姓是司马迁二儿子司马观的后代。两姓亲如一家,但从不通婚。前些年记者前来采访,问起他们的姓氏,得到的回答是:司马迁受刑入狱,为免株连儿女,不得不改姓。分别于“司”“马”二字增加笔画而成“同”“冯”两姓,既避株连之祸,又将原姓隐藏其中,表示情非得已而行权宜之计。“司马”原姓变而为“冯”“同”两族,其间包含了多少苦难和辛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