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潼关城:兴衰历史与人文

潼关城:兴衰历史与人文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东汉始建至唐代盛世,潼关城两经迁徙,三地设防,城池多变,设施不一。汉献帝又于建安年间,迁关于潼关上南门外,即今港口镇杨家庄、城北村一带。隋大业七年,又把东汉的潼关,迁于南北连城关间的坑兽槛谷。明代,潼关为军事治所,设潼关卫,城池空前扩大。明代潼关城的四门,取名古雅,寓意深长。潼关城见证了唐朝的兴亡!张养浩自己也死于关中救灾的艰辛事务。《山坡羊·潼关怀古》成为绝唱!

潼关城:兴衰历史与人文

● 高从宜

黄河从晋陕峡谷一路奔来,抵达秦岭脚下,形成天下名关——潼关。从东汉始建至唐代盛世,潼关城两经迁徙,三地设防,城池多变,设施不一。

函谷关的最早建立,应该是在秦孝公时期:在夺取了魏国的崤函之地后,为了防卫其他六国向西的进攻,秦国在今河南灵宝市的北部设立了这一军事边关。西汉元鼎三年(前114),汉武帝出于满足楼船将军杨仆的“关内人”诉求,也是为了扩大首都京畿的空间规模,废弃秦国旧关,在东300里的新安县建立了新的函谷关。汉献帝又于建安年间,迁关于潼关上南门外,即今港口镇杨家庄、城北村一带。

隋大业七年(611),又把东汉的潼关,迁于南北连城关间的坑兽槛谷(今港口镇禁沟口附近)。隋亡后,唐朝仍在此设防约八十年。唐天授二年(691),再斥资迁关,移近黄河(即今港口镇的旧城址),建有关楼,城外开挖堑沟。明代,潼关为军事治所,设潼关卫,城池空前扩大。万历九年(1581)又对潼关城做了大规模的重修,给这些建筑物命了名:东门楼题“迎恩”,皇帝首都居于东北之故;西门楼沿用“怀远”,面朝广阔的西域之故;上南门称“凌云”,面朝云横秦岭之故;大北门曰“吸洪”,小北门谓“俯晋”,北水关楼叫“镇河”,面朝黄河与三晋之故。明代潼关城的四门,取名古雅,寓意深长。

今黄河岸边复建的北水关关楼 樊潼顺 摄影

按照史念海先生《河山集·四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的说法,潼关作为兵家战略要地,在此地发生大小百余战。仅以唐代为例:李渊于黄河蒲津关进入关中之后,当即遣长子李建成率兵把守潼关以备东方之兵,自己从容经营关陇,开创大唐基业。其后,安史之乱黄巢起义朱温兵变,皆攻破潼关,唐朝渐衰乃至灭亡。潼关城见证了唐朝的兴亡!诗圣杜甫的《潼关吏》有沉痛的诗意言说。

夕阳下的潼关古城今貌 樊潼顺 摄影

“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元史·张养浩传》)元代著名政治家兼诗人张养浩,亲临危墙耸青山,塞垣限大河,菰蒲零乱秋声咽的潼关,遂以“古诗第一”( 张承志:“这是我推崇为第一的古诗”,载其著《文明的入门》,北京文艺出版社,2004年)的《山坡羊·潼关怀古》道破千古兴亡多少事,其唱云: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www.xing528.com)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张养浩自己也死于关中救灾的艰辛事务。《山坡羊·潼关怀古》成为绝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