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从民国二十六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到民国三十四年8月10日日本投降止,共经八年之久。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以民国二十七年10月武汉失守为界限。第一个阶段经过的时间只有十五个月,却是在抗战史上比较值得赞扬的时期。
在军事上虽然是敌进我退,丧失了平、津、京、沪、青岛、济南、保定、太原、归绥、张家口、徐州、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失去了北宁、平绥、津浦、京沪、平汉各铁路及陇海路东段,粤汉路两端的控制权,大体上总算是认真作战。像济南韩复渠大同李服膺的开门迎敌、察哈尔刘汝明平汉路刘峙的不战而退,以及南京之役,指挥二十万大军的唐生智,仓皇奔逃,弄得全军溃散,难民不及撤退,争渡淹死及被敌人屠杀者二十多万,固然是污点,但仍然是个别的例子。全国军队抗战情绪很高,有许多打得很好的战役,如八一三到一一九的淞沪战役,与敌周旋三个月之久,同时北方的南口战役,次年的临沂之战,台儿庄之战,即装备不好的八路军也是一开始就有平型关(山西)的大捷,接着深入敌后,建立许多抗日根据地。就战略说,因为敌人的装备比我们的好,第一阶段的战略本应以消耗敌人力量为主,对一城一地的得失不必太顾及。不过执行此等战略,必须有战役的攻势,必须在每次撤退前使敌人付出很大的代价,那种无计划的溃退是不能容许的。
抗战初期的外交,最重要的是民国二十六年8月《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订定,明白表示中国不参加德日意的反共阵线。这时期中的国际援助以来自苏联者为多,包括道义上的声援以及物资、武器、借款等项,苏联还有空军人员志愿队及军事顾问来华参加抗战。英美也以道义上的援助及借款兴中国,但同时美国又以汽油废铁接济日本。当时德国早已承认伪满,而且由驻华大使托德曼替日本暗中劝中国降服,以内蒙独立[1],华北自治及共同防共为条件,恢复和平。在抗战开始后,汪精卫仍然主张一面交涉一面抵抗,后来又主张走德意路线,当时国防最高委会对德大使调停会有所讨论,但汪派主张未能通过,因人民抗敌情绪很高的缘故。(www.xing528.com)
抗战初期的政治虽然还是国民党独裁,但比较抗战是要民主一些。如释放政治犯,短期局部开放做救亡工作的自由,容许进步出版物之发行。又,民国二十七年4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抗战建国纲领三十二条,曾获得各党派的同意。大会以后,设立国民参政会为备咨询的准民意机关,虽然不是由人民选举,也没有实际权力,但邀了各抗日党派及各界优秀分子参加,总算让党外人士有贡献意见的机会。假如照着这个民主化的道路继续前进,政治的进步是满有希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