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宜黄河:壮丽能源富矿

宜黄河:壮丽能源富矿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宜水、黄水汇合成宜黄河主流,宜黄县名由此而来。作为一座山城,宜黄县境内重峦叠嶂,溪涧密布。作为宜黄县等地的母亲河,宜黄河不仅无私地哺育了两岸的生灵,而且为宜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宜黄河流域内溪流众多、山势崎岖、水势跌宕,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是水能资源中的“富矿”,有着发展小水电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当前宜黄县已成功完成了工业升级,这也得益于小水电的后勤保障。

宜黄河:壮丽能源富矿

宜水、黄水汇合成宜黄河主流,宜黄县名由此而来。

作为一座山城,宜黄县境内重峦叠嶂,溪涧密布。携着黄柏岭九曲十八弯的神韵,带着军峰山八峰十六壑的仙灵,宜水和黄水以容百涧之气慨、纳千溪之胸怀,滔滔不绝地向前流逝。

作为宜黄县等地的母亲河,宜黄河不仅无私地哺育了两岸的生灵,而且为宜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宜黄河流域内溪流众多、山势崎岖、水势跌宕,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是水能资源中的“富矿”,有着发展小水电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宜黄小水电创办的起步阶段还要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1962年,黄陂利用黄公陂坝南干渠水力,在黄花桥头自力更生兴建全县第一座水力发电站。安装自制木旋浆式水轮机和木制水管,拖载40千瓦发电机,试产发电成功,但因机械功率小,未能正式输电运营。

1963年,二都等地兴建了水轮泵水电站,当年全县共建水轮泵发电站6座,年发电量10万千瓦时,让部分地方农民开始用上了电灯。次年,全县第一家由国家投资兴办的水力发电站——江坊水电站兴建。20世纪70年代,宜黄兴起了大办水电的第一轮热潮。新千年来临之际,全县水电建设呈现了汰劣存优、淘小扶大、稳步发展的状况,在淘汰废弃一批的同时扶优、扶大、做强水电产业,使得全县水电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和良性开发。

21世纪初,宜黄县把水电建设作为全县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来抓,鼓励外资投入开发建设水电站。2002年1月,浙江客商个人投资400万元兴建徐溪水电站,2004年3月竣工发电后创造了水电建设两个第一,即发电水头高度第一,达375米;同时也是第一家招商引资由外商投资自主兴建、管理的水电站。随后,一大批外商前来宜黄投资开发、新建水电站,小水电建设如雨后春笋,逐渐成为宜黄一项新兴的产业,也让宜黄县成为我省的“小水电大县”。小水电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全县供电状况,为工农业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www.xing528.com)

充足的电力资源已成了宜黄招商引资的一张王牌。充足的电力资源和优惠的电价,吸引了大批外地客商前来经商办厂,投资兴业。落户的行业涉及塑料、造纸、金属加工、木竹加工、建材化工等,同时工业园区发展迅速。当前宜黄县已成功完成了工业升级,这也得益于小水电的后勤保障

在小水电建设过程中,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也得到了改善。沿坪水电站在设计建设过程中,投资近百万元新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人行桥,彻底结束了沿坪村村民近百年来撑渡船过河的历史。此外,水电站建设中斥资修桥建路、解决饮水困难、改善饮水条件等造福群众的事情屡见不鲜。

值得一提的是,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小水电是清洁能源,发展小水电事业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通过以电代燃工程,可保护生态环境。宜黄通过“以水发电、以电代柴、以电护林、以林涵水”的山水共建新模式,建成了一批以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结合的水利工程,使农村用电水平和用电质量、效益得到普遍提高,同时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减少了林木砍伐数量和农村烧柴量,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改善了生态环境。

(林师 赵静波 徐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