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促进其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为他们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全面提高高校教师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
高校教师是直接对大学生起到教育和示范作用的群体,他们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形成以及他们的成长成才。所以,提升高校相关教师抵御该思潮的能力,有利于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和示范。
提升高校相关教师抵御该思潮的能力,首先要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要组建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首先应该加强对高校教师们的思想方面的培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用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做到信念坚定,信仰崇高;其次,应该进一步完善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体制机制,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服务意识;最后,提升高校教师的道德水平,完善对其道德水平的相关评价体系,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排在首要的任务,更何况是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己任的教师,他们比其他专业教师承担的责任更加巨大。只有一支思想和道德上经得起考验的高校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一批合格的学生,才能够真正有能力去完成所赋予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主体的职责,他们不仅仅应该是大学生群体的管理者,更应该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主体,是大学生思想发展路途中的引路人。
(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
大学生群体作为思政教育的客体的一部分,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对象。该群体由于文化程度比较高,可塑性比较强,也因此该群体要求发挥自身主体性的愿望也是相对迫切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客体性的特殊表现形式”[41],而能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关系到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程度。
提高大学生抵御错误思潮的能力,一方面应当加强对其进行相关教育,提高大学生对错误思潮的认知程度和理解能力,使他们从自身思想中认识到这些思潮的错误性和危害,从而自觉地进行抵制;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念的教育,让他们从观念上真正认同我们当今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让这些主流价值观念真正成为他们自身成长过程当中用来抵御错误的思想武器,成为指导他们成长过程中行为的助推器。这就需要教育主体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相关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其教育的新形式和新方法,并且通过与教育主体的良性互动,在同化机制和顺应机制的相互作用下,达到自身思想的提升,增强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www.xing528.com)
(三)切实提高思政教育介体的科学性
思政教育的介体主要包括教育过程当中所运用的方法和教科书,二者对思政工作的效果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教科书问题,有专家认为,中国的历史教科书的确存在着编写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在如今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应该不断丰富、完善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和各种历史题材资料,理性地去对待中国的历史,不能以简单化、片面的态度去对待历史。正如韦伯所说过的那样:“现代化就是理性化。”我们要想培养合格的公民,就应该站在理性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的历史教科书,让历史教科书真正全面、客观地向我们讲述一段段真实的历史事件。
对于高校辅导员,他们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充当着大学生的领路人和知心人,应当改进传统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尽最大力量帮助学生成长成才。首先,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和觉悟,培养人格魅力,以感染学生;其次,应当丰富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对相关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等的学习,提升自身以更好的教育和培养学生;再次,应当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服务理念,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关怀,做学生的心灵导师,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于教学方法,应当适时地转变改进,让学生真正喜闻乐“学”。从思政教育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阶段过程,只有学生真正地从内心去接受它,才能够将主体所传授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客体的态度当中,成为客体意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做到真正的让学生喜闻乐“学”,教育主体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首先,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所占的比重,多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过程当中亲身感受到课本中所要传达的道理;其次,引入情景教学法,通过历史题材影视剧或者历史博物馆等,将学生置身于历史事件的情景当中,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中国的历史;让理论与实际真正的相互联系,从心里深处引发学生共鸣,从而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并充分尊重其主体性的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