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网信时代实证研究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网信时代实证研究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学术界对有关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持续升温,在人民论坛近几年评选的年度最有影响的几种社会思潮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多次名列其中。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深入研究历史虚无主义的相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二)国内历史虚无主义研究评述从当前来看,国内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专著成果相对较少,部分专著则是将该思潮作为社会思潮专著中的一部分进行解读。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网信时代实证研究

近年来,学术界对有关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持续升温,在人民论坛近几年评选的年度最有影响的几种社会思潮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多次名列其中。在我国改革开放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之际,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深入研究历史虚无主义的相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国外历史学虚无主义研究探微

历史虚无主义在西方史学界相对比较盛行,主要集中在对一些历史问题和政治问题的探讨和争论上,其中与历史虚无主义相关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无政府主义”“俄国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历史终结论”和“社会主义过时论”以及对历史问题的反省等,这些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西方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

(1)无政府主义。埃斯库罗斯在公元前467年的戏剧《七将攻忒拜》中最早使用“无政府主义”一词,之后斯多葛学派的克鲁泡特金首创了哲学思想的无政府主义,成为其最好的诠释者。直至近代,英国记者、哲学家小说家威廉·戈德温鼓吹建立一个没有政府的社会,威廉·戈德温也被称为“无政府主义之父”。而后的麦克斯·施蒂纳发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一书,主张财产是一种权利,知道如何去拥有它们、保护它们,那便是他的财产,而在我能力范围之内的便是我的东西,但他对于利己主义的坚持却是直接和戈德温的利他主义相反的,他的思想与法国的皮埃尔-约瑟夫·普鲁东一道,对美国后来的无政府主义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2)历史终结论。历史终结论主要是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其最早起源于日裔美籍学者福山1988年的一次讲座,题为“历史的终点”,随后写成论文《历史的终结》,并将此扩展为著作。“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以自由民主制度为方向的人类普遍史’,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从此之后,构成历史的最基本的原则和制度就不在进步了。”[10]在他看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正是自己理论观点的有力支撑,未来没有什么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已经失败,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已经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后阶段。

(3)马克思的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在历史观上对蒲鲁东等人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在马、恩看来,历史虚无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社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将原有的以观念为原点的哲学坐标体系转向了以实践为原点的哲学坐标体系,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真正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是两大规律的内在矛盾运动,并提出了阶级斗争、革命、改革以及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创造性地用唯物史观来看待社会历史问题,也开创了哲学领域的新篇章。

2.西方历史虚无主义的现状

西方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状况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俄国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研究和对德日对历史问题的反省研究两个方面上:

(1)俄国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十月革命之后,俄国“无产阶级文化派”就开始宣扬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文化思想,该派别以波格丹诺夫为首,拒绝新的苏维埃政府的领导,控制协会领导机构刊物出版,大肆宣扬反马克思主义思想,主张摒弃文化遗产,对西方文化予以革命的摧毁,建立纯粹的无产阶级文化。而后期,苏维埃政府内部也出现了历史虚无主义浪潮,在一系列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进行了涉及经济、政治、思想等多个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革,将社会主义苏联推向了深渊,导致苏联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2)德日对历史问题的反省。二战胜利以来,在对战争的反省方面,德日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的惊人“一跪”震惊世界,在表明德国对二战罪行的悔过之心的同时,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和对其战争行径的谅解,德国对历史罪行的反省,在德国历史学家洛夫·史泰宁格的著作《德国史1945—1961》中进行了清晰的描述。然而,日本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取而代之的是以日本右翼势力为首的一系列错误行径和言论: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将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甚至否认侵华历史,企图颠覆二战胜利以来的雅尔塔和平体系,这种对待历史的虚无主义态度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

(二)国内历史虚无主义研究评述(www.xing528.com)

从当前来看,国内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专著成果相对较少,部分专著则是将该思潮作为社会思潮专著中的一部分进行解读。主要专著有梁柱的《历史虚无主义评析》,主要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历史背景、特点、实质和危害四个方面进行解读;佘双好、杨军等人的《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主要从实证的角度对该思潮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探索其内在的复杂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梅荣政的《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主要运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中所暗含的唯心史观进行了批判;浙江省委宣传部主编的《为什么不对——论历史虚无主义》,从习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的“8·19讲话”入手,对该思潮的表现、本质、危害、应对与克服进行了细致的阐述。由此可见,国内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的学术论文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对以下几个热点方面进行的探讨。

(1)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背景研究。张晓红、梅荣政《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通过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对该思潮在中国的沉渣泛起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认为“从国际层面看历史虚无主义所代表的唯心主义是西方哲学的主流,它是西方社会用以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抓手,东欧剧变加剧了这股热潮的传播,而此时恰逢中国经济基础大变革时期,使得这一错误思潮有机可乘”[11]。龚书铎《历史虚无主义二题》则认为这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进行和平演变、加紧输出错误价值观念的结果”[12]。田居俭《历史岂容虚无——评史学研究中的若干历史虚无主义论》的报告中也同样认为这是西方社会和平演变,企图“西化”社会主义中国的结果。

(2)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特点和表现研究。对该思潮的特点与表现研究,学界研究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以梅荣政、杨军为代表的“从内容、方法、思维方式和传播途径上分别介绍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特点和表现”[13];另一方面是以梁柱为代表的学者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身特点出发将其进行归纳,梁柱主要将其归结为:“告别革命论、以学术面目出现、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等几个方面”[14];最后一个是以田居俭为代表的从传统文化的消逝角度对该思潮进行剖析。

(3)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研究。对于该思潮的危害,目前学术界也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孔利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应当珍视我们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认同其历史延续性,传承并发扬光大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张晓红、梅荣政则认为历史虚无主义“不仅是文化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它在抹杀中华文化、否定中国革命的同时必然危及国家政权,应该运用唯物史观,认清历史和现实,在中国社会上唱响主旋律教育[15];许恒兵进一步从该思潮“虚无”“中国传统文化、否定中国革命、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6]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其对中国发展道路和中国政权的危害性。当前,在建国70周年的大背景下,该思潮再一次风起云涌,这对学术界也提出了重要的挑战。

(4)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原因和对策研究。对于该思潮的原因和对策研究,学界主要有两种研究视角:一种是以杨军为代表的从实证的角度分析该思潮影响高校师生思想的复杂成因,他将其归纳为:传播具有迷惑性、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社会思想领域的去政治化现象、中国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和主流意识形态影响范围局限等五个方面,并一一提出了相应对策[17];另一种是以梅宁华等学者为代表的理论研究派别,他们认为“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极端倾向,其要害就在于颠覆历史观”[18],应该运用唯物史观坚持“客观性原则”“包容性原则”“是非原则”和“全面原则”,以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这些成果从不同视角为我们将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角度和文化艺术譬如诗歌创作的角度来阐述其中所蕴含的历史虚无主义对人们思想领域的影响和应对策略,以及从历史虚无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进行比较等角度对该思潮进行了深入剖析。

(三)中西历史虚无主义研究趋势及评介

(1)注重宏观角度分析,忽略了微观角度。纵观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他们大多从整体上去研究把握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脉络,从理论渊源、产生背景、特点、表现、危害、实质、应对策略等众多方面对该思潮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讨,将其整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然而,这些研究往往从宏观层面和整体上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分析,却忽略了在微观层面的研究,在立论的角度和切入点上往往放得过大、过宽,没有深入到微观层面进行切入和分析。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当中应该彰显微观层面的价值,将历史虚无主义与某些社会现象、个别群体相结合,将其研究从宏观层面拉回到微观层面,进行细致的分析。

(2)注重理论研究,忽略贴近实际生活的探讨。历史虚无主义的过往研究,往往只停留于价值批判和理论与哲学分析层面,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样虽然理论性较强,但是对人们的影响作用却很小。特别是在研究其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时,缺乏从贴近现实的、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中进行研究。因此,在今后对该思潮的研究当中,应加强从生活化的角度,特别是从大众传媒作品中所蕴含的歪曲历史现象来进行相关研究,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多开展生活化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

(3)危害性关注不够,应加强批判引领的研究。中国人民举行了规模宏大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但是,也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声音,有些人质疑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和民族解放中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贬低共产党人为此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这是不折不扣地以历史虚无主义对待我们的历史,其危害性是十分严重的。虽然学术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关注一向以来就是一个热点,但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相关错误思想潮流的关注程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我们认为应该加强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对该方面的研究,遏制其蔓延趋势,阻断其传播途径,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