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读书无用论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读书无用论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新读书无用论内涵的界定显示出趋同化的特征,即强调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表现的是一种失望的情绪。田倩倩等认为,新读书无用论实际上是一种以广大农民为代表的阶层对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困惑。此外,还有学者探讨了新读书无用论在语言上的表现。初中和高中辍学率的上升是新读书无用论的表现之一。

新读书无用论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对新读书无用论内涵的界定显示出趋同化的特征,即强调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表现的是一种失望的情绪。田倩倩等认为,新读书无用论实际上是一种以广大农民为代表的阶层对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困惑。龙安邦指出,新读书无用论实质上是教育价值选择的困境,人们对教育能否改变生活产生了怀疑,它是人们面对现实的一种无望的呐喊。何兰萍从社会网的角度说明新读书无用论是农民对就业改革的沮丧反应。陈国华认为,读书无用论是某些人或群体在评价社会现象时,因为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自我难以理解或难以改变,而对读书(或教育知识学习)所持有的一系列否定态度和观点。这些界定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忽略了一部分家庭富有或者有权势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的大学生及家庭的读书无用态度,因而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对新读书无用论表现的界定呈现出较大的分歧,有些问题的出现到底是不是读书无用论导致的尚有疑问。龚冬梅认为,新读书无用论的表现形式是学校入学率和升学率低、农民对教育的投入下降、农村中小学辍学率上升、高中应届生放弃高考。郝文武指出,读书无用论的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很多人认为不能顺利升学就是读书无用(从间接经济效益考量);求学不能解决就业和经济问题就是无用(直接的经济效益考量)。彭丹萍将新读书无用论的表现细化为:学生的表现、学生家庭的表现、学校乃至教育系统的表现以及社会的表现。此外,还有学者探讨了新读书无用论在语言上的表现。

(一)新读书无用论的兴起与内涵

新读书无用论在21世纪初开始显现,最初在农村传播。农村大学生及其家庭以及城市贫困阶层的大学生及其家庭受到的影响较大。陆学艺等人的研究指出:“受教育情况与收入水平的相关度在不断提高,多受一年教育,收入增长6%~7%。”[16]既然教育提升个人收入的作用如此明显,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读书无用的思想呢?耕耘在教育一线的学者们纷纷发表对新读书无用论的看法:南怀瑾先生撰文“我为什么提倡读书无用论”,强烈批评当今的教育;复旦大学教授肖继耘在“读书无用:我们无法忍受的丑”一文中指出:“读书无用从‘荒谬’走向‘讨论’走向‘践行’,是社会犬儒主义的胜利。”[17]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炳奇认为是“身份”教育制造了“读书无用论”[18]。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郝文武撰写了“新读书无用论的根源及其消除”文章,指出新读书无用论的根源主要是求学者及其家庭的经济问题[19]。2014年8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张鸣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也说读书改变命运”,指出上大学和没上大学的分水岭已经不存在了[20]。国内一些有影响力的媒体也在关注读书无用相关讨论话题,如2013年9月《成都商报》报道的成都女孩玲玲考上大学,父亲却拒绝送女儿读大学的事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连续两天共发了5条微博关注此事,转发超过2.5万次。[21]2013年9月5日,人民网“人民视点”栏目以“‘读书无用论’卷土重来?”为标题进行了专题报道。2013年9月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题为“‘读书无用’刺痛谁”的文章[22],显示出国家媒体对读书无用相关言论的高度关注。实名制社区知乎里关注读书无用的条目也有不少。知识分子较为集中的科学网上也推出“读书无用”的文章,比如:“我的反悔:读书真是无用”;“读书无用:我们无法忍受的痛”;“科学网上不应鼓励读书无用论的言论”;“为什么提倡读书无用论”;“读书无用要理性解读等”。百度贴吧里的“读书无用论吧”有387个帖子,关注度也较高。

综合大学生中三种类型的新读书无用论以及在社会上流传的读书无用论,我们可以给新读书无用论下一个定义:新读书无用论是21世纪初在内地传播的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伴随的以读大学没有价值或者不能获得足够回报为主要认知的思想,它反映的是对现实的失望和无奈、对家庭背景的依仗、对高等教育的鞭挞以及对社会阶层流动凝滞的不满。

(二)新读书无用论的类型

综上分析,当前就读书无用论的主要表现,根据受影响大学生群体的不同,可以将大学里的新读书无用论划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的读书无用论影响的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他们承受着高昂学费的压力,对专业培养的质量和院校满意度较低,他们预期将来就业的状况不容乐观,接受高等教育对改善他们以及家庭处境的作用正在削弱,他们由此产生对高等教育价值的怀疑态度。(www.xing528.com)

第二种类型的读书无用论影响的是拥有深厚家庭背景的学生。家庭背景包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和政治资本。这部分学生里的一些人对高等教育被动接受,低估高等教育的价值,他们不太看重学业上的成功,家庭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铺平了道路。

第三种类型的读书无用论影响的是那些对学习丧失动力的学生,他们并不是因为家庭背景的原因而导致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体察到了高等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受到其他的社会思潮的影响等,成因相对复杂。

(三)新读书无用论的表现

(1)弃学。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上游环节。初中和高中辍学率的上升是新读书无用论的表现之一。尽管学生辍学的原因十分复杂,但不可否认的是,倘若上大学可以有效改善个人与家庭的境遇,这将有效降低学生辍学率。

重视教育、讲读传家的传统在我国流传至今,农民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抱有很大的期待。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接受高等教育除了能为家庭带来荣耀之外,还可以使农民(农村受教育者)变为城市人,并且有体面的工作和不错的工资。高等教育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获得这种资源的人自然容易登上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但是经济问题总是横亘在农民的面前,在还不富裕的社会,教育作为成本的投入,已经成为每个家庭中最沉重的“包袱”之一。当高等教育不能带来相应回报的时候,一些农民会降低对高等教育的投资热情。

(2)学习动力不足。学生认同读书无用论后会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表现,主要表现在学习动力不足上。具体表现在:第一,有些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感兴趣,对于考试也抱着“及格万岁”的心态,成为课堂的“酱油派”,认为听老师讲课,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于自己似乎并没有什么作用,反而是浪费时间,他们更愿意将青春花在娱乐、逛街、谈恋爱上。第二,部分学生本末倒置,忽视了学习才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因而将自己的大部分甚至是所有的课外时间都用在做兼职赚钱上,认为将时间花在读书上远没有提早出去挣钱来得实在。第三,大学生在学习中,不能认清学习的重要性,中途弃学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他们认为社会的经验和教育比在学校接受教育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和发展起着更加有效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